葛 彥
(100088 中交機電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小額訴訟程序運行中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葛 彥
(100088 中交機電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民事訴訟法》將小額訴訟程序分類在簡易程序下,定性為簡易程序的子程序,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將小額訴訟程序規定為強制適用程序,剝奪了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程序分類的邏輯混亂和當事人利益的限制與剝奪使得小額訴訟程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不利于制度的良性發展,有必要借鑒域外經驗對該制度進行修繕。
小額訴訟程序;程序選擇權;程序轉換;一審終審
《民事訴訟法》在2012年進行了修改,在簡易程序中增加小額訴訟程序。自小額程序引入以來,學界對于小額程序的具體適用程序提出了諸多構想,然而,司法實踐表明,小額程序在我國的適用情況還不是十分理想,其原因既有現實的法律制度的因素也有程序使用者的因素。
小額訴訟程序,最早發源于美國,其初衷是為了實現司法的大眾化。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人們之間的法律關系也呈現出錯綜復雜的態勢,教育的普及、信息傳媒的發展使得人們的權利意識日益增強,隨著案件數量日益增多,速裁程序成為一種更加契合社會生活和民眾需求的司法程序。
盡管小額訴訟程序在我國生根發芽已十余年,但實踐運行效果仍舊不理想。在2012年修改《民事訴訟法》時,學者就小額訴訟程序是否應當入法就有過不同意見。時至今日,在《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關于小額訴訟程序的具體操作程序作了更為細致的規定后,學界對于小額訴訟程序的幾個關鍵問題仍有爭議。包括小額訴訟的啟動模式究竟應當是法定適用還是選擇適用?案件類型的規定是否應當更加細化?小額訴訟程序的轉換機制應當是怎樣的?小額程序的救濟機制是否完備?這些問題能否得到合理的解決依然是影響小額訴訟程序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亟待學界提出具體的規劃路徑。
“程序選擇權”要求在賦予當事人以訴訟請求的方式處分實體權利之外,對程序性權利也應當完善選擇機制。對程序選擇權既要進行保障也要予以限制,同樣對于小額訴訟程序也理應如此,小額訴訟程序的簡便快捷必然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不能完全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我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小額訴訟的舉證期限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但一般不得超過7日;舉證、質證程序也可以簡化;小額訴訟案件的裁判文書可以簡化,主要記載訴訟所必要的信息;小額訴訟程序實行一審終審。《民事訴訟法》第157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對本來應當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可以選擇適用簡易程序的規定,不能由此推出當事人對所有審理程序都可以選擇的結論,如果任意的擴大,將會大大減少程序的適用數量,不能實現立法的最初目的。
在現實社會中,使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比例相對較低,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當事人主動利用技巧規避強制適用,避免自己的案件被一審終審,通過規避的手段,讓來本應適用小額訴訟的案件轉換為其他訴訟程序審理。第二,部分法官因為一審終審可能帶來的信訪壓力,且再審影響自己的審判業績考評,甚至影響自己的前途等原因,不愿意適用該程序,而更傾向于適用程序設置較為完備的其他審判程序,將問題留給當事人上訴后的二審終審去解決。
世界上其他國家對于啟動小額訴訟程序各有不同:日本民事訴訟賦予了原告選擇啟動該程序和被告提出異議的權利;美國小額訴訟規定由當事人選擇是否啟動;我國臺灣地區民事訴訟法將強制使用與合意適用相結合,標的額在10萬臺幣以下的強制適用,在10~50萬臺幣之間的由當事人合意選擇是否適用。
依據法律規定,只要符合法律所規定的要件,法院就應當啟動小額訴訟程序,因此啟動權屬于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行使程序啟動權存在邏輯不通的缺陷。這一法律空間使得不愿意適用該程序的當事人有避開適用該程序的方法。實踐中發現的現象比如,有些當事人在起訴時就刻意使爭議復雜,給立案法官造成爭議較大或者事實不清的誤判。
可見,一味限制小額訴訟的程序選擇權不利于這一新生制度朝良性運作方向發展,長此以往還將違背國家立法之初衷,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進。合理的解決方法是給予當事人選擇權,如果法院依據法律規定適用了小額訴訟程序,當事人也可以提出異議。對于法官所擔心的信訪問題,筆者認為,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地推進與完善,涉訴信訪問題的解決必然會越來越走向法治化,這個問題不應當成為適用小額訴訟的障礙。
就當事人而言,其作為理性經濟人一定會追求對自己權利最大的保護,剝奪其上訴權在普通人的心中是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的,當事人都不能接受一審終審,更不要說推廣到全國。況且,如此限制當事人的上訴權只會使得當事人通過其他渠道尋求救濟,甚至以信訪,甚至鬧訪的方式尋求救濟。就法官而言,適用該程序的動力也明顯不足,在法官負責制下,一審終審制使得其判案風險和責任加大,并且剝奪小額訴訟的上訴權使得錯判的糾正程序只有重審,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寧愿多做思想工作,勸解當事人進行和解或者調解,也不甘愿自冒風險適用小額訴訟程序,這樣一來,即架空了程序,也使法官耗費了大量精力。
小額訴訟程序入法的年限較短,實踐中仍然存在較多未能解決的問題,這一制度的設立在保障裁判請求權和實現司法大眾化方面都不可替代的優越作用,但由于在理論和具體操作上的不統一,使得小額訴訟程序在適用上受到了遭到了排斥,不僅當事人不愿意選擇使用該程序,甚至法官的動力也不足。但小額訴訟程序的出現和發展是訴訟法的進步,觀察各國的訴訟制度也發現,用簡便快捷的程序去解決糾紛輕微或者標的額較小的案件是法律制度的大勢所趨,隨著理論和實踐的逐步完善,小額訴訟程序必然會更加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