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亭
(075000 張家口日報社 河北 張家口)
淺析我國行政規制的法制完善
王英亭
(075000 張家口日報社 河北 張家口)
行政規制的主要渠道是行政許可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因此要實現行政規制的改革和完善需要從這兩方面進行著手。根據我國有關規定,對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應該要從轉變政府職能、簡化審批事項和程序著手,而對行政許可的改革則要從法律的適用性和針對性等方面著手。以下本文就行政規制的法制完善具體內容進行簡要的分析。
行政規制;法制完善
行政規制作為現代政府治理手段之一,在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行政規制是行政權對私人經濟和社會的干涉與限制。目前我國行政規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行政規制不作為,消極規制;二是行政規制過度,缺乏服務。推動我國行政規制理念改進的主要原因:一是現代行政法理論的發展;二是現代行政職能的變化;三是合作、服務的行政理念正在形成。我國行政規制理念應從“不作為、消極規制、控制規制”向“作為、積極規制、服務規制”轉變,實現依法規制、透明規制、積極規制與服務規制。
行政規制是國家以其行政權為規制運作基礎,將權力機制移載入經濟活動過程,規制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各種行為和措施。具有著以下兩點的作用:①培養市場。促進市場發育、增強市場機制調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置于行政的監護之下,以促進市場發展。②宏觀產業指導。政府(行政)必須在不重歸舊體制的條件下,不時啟用行政規制,以靈活方式應對改革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從行政規制的決策方面來看,要加強行政規制決策的法制完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要求能夠保證行政規制設立的合理性和規范性。設立行政規制的目的應該是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有必要的干預,以便實現公共利益、自由和行政干預主體權利之間的均衡,規范社會公共秩序。因此,只有在市場經濟無法通過基礎調節功能解決市場經濟問題時才需要設立行政規制,由國家進行行政干預。此外,在行政規制的過程中,相對人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參與權,這是進行行政規制的內在要求,也是保證行政民主的基本前提;第二,行政規制決策必須要具有規范性。首先,規制權力應該具有法律效應,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來形式行政規制權。其次,行政規制裁量權也必須要在法律的要求下嚴格執行,保證規制裁量權的規范性;第三,行政規制決策必須要具有效能性。所謂效能指的是行政規制必須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行政規制必須能夠起到更好的行政規制效果。
行政規制運行的完善也需要從方式、程序兩個方面著手。從行政規制方式的法制完善來看,要保證行政規制的效能必須要求國家和政府能夠采用適當的行政規制方式,控制好行政規制的介入程度和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以便達到行政規制的目的和意義。因此政府在進行行政規制時需要根據管理對象和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停的規制方式,以便保證行政規制的效率和質量。從行政規制程序的完善來看,行政規制程序的完善需要保證程序的法制化建設以及程序的健全。首先,從行政規制程序的法制化建設來看。法制化建設對于保證行政規制的質量和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其可以防止出現不當規制現象,實現有效和合理的行政規制。
因此政府在進行行政規制程序設定時需要對行政規制權利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律建設,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文件,對行政規制權利實施的各個步驟和環節進行具體的規定,并對違法操作進行必要的法律處分規定。其次,從行政規制程序的健全方面來看,行政規制程序的目的是為了在加強行政規制的基礎上保證規制的效率和質量。因此要求政府人員在設置行政規制程序時能夠保證程序內在和外在的公正,并配以相應的規制制度進行公平公正地行政規制。
從行政規制監督的法制完善來看,加強對行政規制過程的監督是保證行政規制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因此有關政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行政規制整個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以便實現行政規制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具體來看,要完善行政規制的過程監督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第一,要求能夠強化權力機關的監督職能。行政規制要依法規制需要以權力機關辦法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為前提,因此權力機關方對于行政規制行為有著先天的監督作用和意義。因此要加強行政規制過程的監督可以從權力機關著手,進一步優化權力機關的監督職能強化人大及其常委對行政規制的監督和管理;第二,要求能夠完善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體系。行政系統內部對行政規制有著重要的監督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國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情況來看,內部監督機關還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和完善性,因此導致系統內部無法有效實施其監督職能,影響行政規制的效率。因此國家政府需要從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機制著手,保證系統內部監督的獨立性,強化對行政規制的監督和管理;第三,要求重新定位社會對行政規制的監督作用。社會輿論對行政規制也具有重要的監督作用,而要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民眾對行政規制的監督作用,就要求政府能夠充分保證公民的監督和評論權利,以便利用社會輿論和民眾的力量來實現對行政規制的動態監督和實時監督。此外,從行政規制責任的完善來看,國家也必須要加強對責任制度的重視,一旦發現有關部門或者人員違反了相關操作操作準則及法律,則必須要責任到人,并對其進行法律追究。
綜上所述,新時期要完善行政規制的法制建設必須要從行政規制的運行方式、決策、監督等方面著手,加強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提高社會公共事務行政管理和服務的質量。
[1]楊建順.中國行政規制的合理化[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年3期.
[2]孫啟平.我國行政規制理念的改進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