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楊
(111000 遼寧省遼陽市中共遼陽市委黨校 遼寧 遼陽)
社會治理中法治與德治雙管齊下
閻 楊
(111000 遼寧省遼陽市中共遼陽市委黨校 遼寧 遼陽)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狈珊偷赖露季哂幸幏渡鐣袨椤⒄{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法律的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的支持,而道德的踐行也根植于法律的約束規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升社會治理方式,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實現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
社會治理;精神文明;法制社會
在我國,社會治理是指在黨的領導下,組織和依靠各部門、各單位的人民群眾的力量,運用政治、經濟、法律、道德等多種手段,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在社會治理中只有厘清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使其相輔相成、協同發力,才能發揮更大的能量從而推動社會治理體系與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其重點是人的外在行為,屬于政治建設、政治文明;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化成員的思想道德覺悟,其重點是人的內心世界,屬于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在社會治理中,法律與道德的緊密結合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安邦治國基本方略的精辟概括,堅持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方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
法律法規要樹立鮮明道德導向,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在法治過程中體現道德精神,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強相關立法工作,明確對失德行為的懲戒措施,依法加強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失德行為的整治,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要加大執法力度,樹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會價值導向。
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使他們不去犯罪。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法律是起到的是懲戒警示作用,而道德建設是從個人的品德修養、社會價值導向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在法律的基礎上,要大力加強道德教育,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為法治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從根本上維護社會的穩定,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社會治理要法治與德治雙管齊下?!暗轮巍焙汀胺ㄖ巍睂τ趪抑卫盹@然不是并立對等的關系,社會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有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協同發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十八大以來,既有全面依法治國,也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出了“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深化社會治理方面改革”,在新時期的社會治理中,我們既要緊握法律這把重器,又要高揚道德的這面大旗。法治目標是讓整個社會的運轉保持在道德底線之上,法治思維是一種守護價值底線的保底思維;德治目標則是引導整個社會的目光向上看齊,追求真善美,釋放正能量,德治思維則是一種弘揚理想價值的向上思維。
道德是社會中每一個價值主體向上的自我訴求,向上的道德追求指向“善”,“止于至善”,向社會釋放“正能量”,比如中華傳統文化中提倡的“見賢思齊”、“人人皆可為堯舜”,就是鼓勵人們不斷加強自身德行修養,培養自己理想人格。道德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價值規范,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須提高全民道德素質,加強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升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和維護者。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鄙鐣卫碇幸七M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黨員干部是關鍵。黨員干部既應該做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更應該成為道德建設的積極倡導者、示范者。
法治是對黨員干部權力的限制,推動黨員干部學法經?;?、制度化,使其成為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德治是黨員干部廉潔從政之源,使黨員干部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努力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楷模,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尊法守法、崇德向善。
“法治”是社會核心價值底線的強力保護,“德治”是社會核心價值和理想信仰的向上弘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在山東考察時指出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睆姆勺陨淼耐晟坪腿粘贸潭瓤?,法律是永遠不可能完善的,人們對法律的日常應用也是極為有限的。然而,社會生活實踐是發展的,其價值尺度也是與時俱進的,隨著各種新事物的出現,比如網絡游戲、金融互聯等,新的法律制度還須陸續出臺。如果社會治理都得依靠法律來治理的話,那么法律還沒有出臺的新領域必須有道德輿論來監督和約束,因此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也尤為重要。道德和法律對于國家的建設,社會的治理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進社會治理方式,要強化法治保障更要加強道德約束。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加強道德建設,使法治和德治在社會治理中相互補充、促進,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制化、人性化。
[1]江澤民.江澤民同志理論論述大事紀要6,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5
[2]列寧選集6.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6.人民出版社,1965,1971,1972,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