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丹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淺談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積極意義
邱 丹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建設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途徑.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要想真正地保障經濟轉型的順利實現,就必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保障體系.行政管理法制化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方案,也是最后積極意義的。
行政管理法制化;積極意義
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基本內涵是指:以憲法為前提,國家需要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有關于行政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在法律的調整和法律支配的狀態下進行行政管理體系的完善,同時還要確保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獲得執行和保證,也就是說要以“健康發展和有效運行”作為民主政治的目標,從而使這種法律法規達到一定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行政的法制管理可謂是國家在行使行政權力的法律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針對政府行政機關本身進行約束的法制法規,是社會公共事務的法定準則建立起來的一種良好的社會秩序??傮w而言,它是國家認可并認定的,用來對整個國家行政機關行政權力進行調整的準則和基礎,用來對行政機關的行為和職責進行監督。行政法規主要包括:一是制定行政法律規范。二是實施行政法律規范。三是對行政機關及其行政機關中的公務人員行政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的行政法律規章。四是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相關內容的法律規章。
如何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是我們所面臨的主要使命。使命和義務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機關要把其行為準則和基本關系列入到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管理當中,從而可以保證社會主義階段下的經濟生活中的各項經濟事業可以有序發展。
1.合理培養法治意識
“法治”是從羅馬教中學習得來的一個社會核心理念。經過長時間的磨礪,法治經過絕對君主制階段的破壞,但最終還是將力量制約的理念延續了下來,形成了法治的傳統,為憲法的形成和人權的捍衛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對于正處于社會經濟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期的中國而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發展的重要阻礙就是行政機構的法治意識的淡薄和行政能力的缺失。因此,如何使政府的法治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強,成為了政府管理體制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問題。
2.法制化的行政職權
行政職權是國家權力中最活躍、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行政權比立法權更為活躍。在我國,國家政府執政機關的排列中,行政管理機關是所有的部門中數目最多的,行政機關管理范圍的涉及面最廣、行政機關擁有的工作人數最多,因此根據這些特性,行政機關在政府機關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行政權在主動權上優于司法權,司法權始終追求“不講真話”的原則。因此,司法機關具有了它的被動性。而行政權力是圍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的,是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基礎,它可以積極主動地使人民各方面的要求得到滿足,這就可以看到,行政權力的運行相較司法權而言是具有一定主動性的。這就意味著,如果行政權力的積極主動性沒有得到合理和充分的運行,那么依法治國理念也就失去了它的重要支柱。因此,如果要使公民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維護和保證,就要保障行政權力可以得以合理行使,也就是要依法行政,并把行政管理活動納入法制內容中。
3.法制化的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的合法化,應該是指政府行政機關在使用行政權力、權力模式、方法、步驟、時間和秩序上,通過相應的制度來約束的手段和行為。依法行政一方面要依靠一般的實體法律行政,另一方面還要依靠一般的程序法律行政,而且一般的程序法律行政更為重要。否則,實體的法律法規就會落空,依法行政也就有名無實了。由此可見,法制化的行政管理程序是政府在行使行政管理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的法律嚴格控制的情況下,可以證明,法治的建立和完善的真實。在實踐中經常會出現的權錢、權權交易、濫用權力等消極的不良現象,這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造成的,缺少有效的監督程序就很難保障權力的執行。因此,要實行依法行政,要樹立以下幾點觀念。
1.嚴格執法守法觀念
行政機關的執行力是依法治國。同時,行政機關必須依照法定的程序在法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行政機關只有嚴格執法守法才能使行政權力更為合理和合法,從而能讓行使權力的行為更加正當化。法治的內涵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政府的行政機關和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時是否依照法律法規辦事是更為重要的,因為目前的法治社會正常運行的核心就在于政府官員的依法辦事,依法為普通公民進行服務,在法律的約束下行使權力才是法治社會的主流思想和意義所在。
2.制約權力的必要性
“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我國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人們需要通過科學的分工,使不同國家機關行使一定的治理權,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合理配置行政機關的權限是尤為重要的,行政的權限和權力都必須受相應規定的限制和特定的限制,權力只有在受到限制的條件下才能真正保障權力的正當行使。如果權力沒有受到限制和制約,那么權力必然滋生腐敗,也就是說絕對的權力會產生絕對的腐敗,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因此,每個行政執法機關都要在法定的范圍內、在社會和人民的監督和約束下行使相應的權力。
3.保障公民、法人的民事權利
梁慧星教授曾經指出:“國家利益應該是所有個人利益的絕對優勢,國家權力不能有任何限制,國家行為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一切社會領域和一切社會關系,都要受國家行政權力的控制?!币虼耍裣碛械囊磺行姓嗬紝儆谌藱喾煞秶鷥鹊膬热荩家艿轿覈姓C關的充分保護和尊重。并且,還需要通過建設民主政治和法治國家來對公民的權利進行充分的保障。按照法治基本思想的需要和要求,行政機關有公權力的約束,可以適用于公眾,從而達到社會治理的目的,但這些義務設置為“法定權利”,以保障人民權利為基礎,以“保障公民權利和合法公民權利”為目的,行使一切權利。
[1]吳豐.探索行政管理法制化[J].《經營者》,2013年8期.
[2]龔平.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設芻議[J].《才智》,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