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星
國網上海長興供電公司,上海 201913
?
制度視角下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張宇星
國網上海長興供電公司,上海 201913
嚴格落實紀檢監察工作是對公權力進行約束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的紀檢監察工作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在操作上仍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明確的闡述,詳細介紹解決問題的有關對策。
問題與對策;紀檢監控;制度視角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若公職人員所被賦予的權力力度不夠,則無法履行其應盡的義務,若公職人員的權力過大,則可能會出現權力濫用問題,為了能夠確保公職人員科學、合理地使用公權力,紀檢部門需要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出發,改善當前我國的紀檢監察環境,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手段爭取人民群眾的配合并對公職人員的權力行使情況進行監督。
(一)監督體系不健全
完善的紀檢監督體系是確保紀檢工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根本性條件。然而,在紀檢工作的具體落實中,仍然存在紀檢活動與執法行為缺乏制度保障的問題,對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十分負面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監督體系不健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監督權限分散問題。內部監督是當前我國紀檢監督的主要手段,而監督權限過于分散則會使紀檢部門的監督權力無法發揮作用;第二,現行的監督體系中只涉及到了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并未涉及到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即使部分條款中有相關的表述,但在執行力與約束力上仍存在著較大的欠缺;第三,監督動力不足。造成監督動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監督工作的民主性得不到保證,具體的監督工作只在內部進行,在機構內部的利益一致性作用下,無法真正地發揮出監督的力度。
(二)監察制度缺乏執行力
加強紀檢監察工作一方面需要有科學、合理的制度作為保證,另一方面也需要執法人員將制度條例中的工作要求落實到位。
制度的生命與價值需要由執行與貫徹來為其提供保證,然而從當前我國紀檢監督工作的落實情況上來看,執法人員的執行力與執行意識均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這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制度執行意識缺乏,對于部分國有企業來說,紀檢監察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設上,而在真正的落實與操作方面則沒有進行嚴格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檢察工作的執行與落實;第二,在制度體系方面,由于沒有制定嚴格的問責追究制度,即使出現了比較嚴重紀律的問題,往往也只是警告與提醒了事,相關的監察制度只能是流于表面,在執行方面則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針對紀檢監督制度自身,有學者提出了實行紀委全委會制度,按照由誰產生、向誰負責的民主原則和權力授受關系,理順紀委全委會與常委會的關系,確立全委會在黨代會閉會期間紀律檢查最高決策機構和最高監督機構的地位。
(一)提升紀檢監察部門的地位
首先,要賦予紀檢單位必要的權限。為了能夠使紀檢單位的工作順利落實,需要確保紀檢人員的經濟處罰權、黨紀處分權以及檢查權等重要權力不受干擾,任何單位與個人都可以對其他部門進行舉報或控告,紀檢人員可以獨立進行審理與調查,在一定限度內可以直接決定處罰形式與罰款數額。
第二,要對雙重領導體制進行強化,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其內部的紀檢部門一定程度上要高于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職級,尤其是在查辦案件與任免等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優先權。
第三,對人員編制進行調整。根據特定的比例對紀檢團隊內部人員進行重新編制,以監察工作目標為核心,對紀檢工作的內容與范圍進行明確的表述,硬性規定紀檢干部的工作程序、權力以及職責,使紀檢隊伍保持穩定。
(二)完善監督體系
對監督效果進行強化、對監督體系進行梳理、對監督資源進行整合是完善監督體系的主要手段,在具體的監察工作方面,需要依照當前我國現行的監督體系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完善與改良。
第一,強化社會監督。強化社會監督的本質是提高紀檢監督工作的公開性與透明性,將社會群體與共青團員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完善舉報與信訪等方面的制度。
第二,強化人大監督。人大代表是我國各省市的民意代表,因此,需要保證人大代表能夠在行政權、司法權方面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監督職能。
第三,強化行政監督,政府部門是推動紀檢工作的重要力量,政府自身也承擔了重要的監察工作,這就需要對政府當前的有關職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一方面要提高政府單位的權力等級,另一方面要為政府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監察制度,為政府的監察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持。
第四,強化政協監督。政協監督是一種典型的黨外監督,為了充分體現出紀檢工作的民主性與公正性,紀檢部門需要與各省、市政協之間展開合作,一方面能夠拓展監督視野,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協委員對紀檢部門的監督工作提出意見與建議。
對權利主體進行約束是對公權力進行控制的主要方法,對于紀檢部門來說,則需要從制度建設以及執法兩個方面入手,對紀檢部門的職能進行強化,最大程度上提高監督執法的透明性與公正性。
[1]李冬枝.基于制度領域的紀檢監察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5,07(23):137-138.
[2]孫莉,梁艷.制度視角下紀檢監察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J].化工管理,2015,09(18):24-25.
D
A
2095-4379-(2017)13-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