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案例說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朱朝陽
河南地依律師事務所,河南 開封 475000
?
故意傷害致死、過失致人死亡區分之我見
——從一則案例說開
朱朝陽
河南地依律師事務所,河南 開封 475000
有一類案件,被告人有傷害或毆打故意,實施了傷害或毆打行為,有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一般來說,此類案件被告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具有刑法上因果關系的。但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如果定罪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導致定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被告人主觀方面是具有傷害的故意還是一般毆打的故意。被告人如具有傷害故意,一般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罪。如無傷害故意,一般不應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罪。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會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傷害致死;過失致人死亡;因果關系;傷害故意;毆打故意
筆者接手一起指控各被告人犯故意傷害(致死)罪的案件。偵查機關的起訴意見書指控的案情大概是,第一被告人武某的妻子、第六被告人武某某在某省會城市打工,被害人張某與武某某是同事,進而發展成為情人關系。武某從武某某口中得知當晚張某要從鄭州來尉氏找武某某。武某與武某某一起到臨縣姑姑武某霞家商議此事。武某為泄私憤,決定報復張某,由武某某電話里哄騙張某到某縣某鎮某村西地公路。第二被告人周某,系武某姑父,電話糾集第三被告人周某某,系周某兒子,對毆打張某予以幫助。第四被告人胡某在明知周某、武某要毆打他人的情況下仍然開車將周某、武某送到事發地點。第五被告人邊某在明知周某某要毆打他人的情況下仍然開車將周某某送到事發地點。案發當日9月23日晚23時許,周某看見在公路上打著手機獨自行走的張某,就示意武某、周某某動手。張某發現有人追他,就向公路東側逃跑,不慎掉進公路東側的水溝內。武某、周某某二人追至水溝內開始對張某進行毆打,武某、周某某二人用拳頭打擊張某的頭面部。周某到水溝里后,對張某采取扼頸連續溺水等方式致張某死亡。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均認定六名被告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第二被告人、第三被告人委托筆者律所代理此案一審。筆者為第二被告人進行辯護。
筆者通過閱卷發現,第一、二、三被告人確實毆打被害人張某,時間為9月23日。偵查機關鑒定被害人張某的死亡原因是生前溺水死亡,但死亡時間無法鑒定。尸體發現時間是11月28日11時許。從案發到發現尸體間隔65天。在無法確定被害人確切的死亡時間或時間段的情況下,自9月23日至11月28日期間的任意一天,均有可能是被害人的死亡時間。在這么長一段時間內,除了被告人毆打被害人這一事件以外,還有可能會發生很多事情,也能夠導致被害人生前溺水身亡。被告人毆打死者這一情況,雖然有可能會造成被害人溺水身亡,但不必然造成也不是唯一原因。在本案中,可以確定的是,被告有毆打被害人的主觀意愿,實施了毆打被害人的客觀行為,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是否實施了毆打行為造成被害人死亡,就一定是故意傷害(致死)罪呢?筆者認為本案應該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罪處罰。
我們認定被告人的行為符合哪種罪名的一般思路是,客觀事實方面確定被告人實施了哪種行為、損害什么結果以及行為與結果之間的是否具有因果關系。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明確之后,再從條文方面著手結合被告人的主觀罪過來確定其是否應當對損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判決標準在于被告人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只要被告人行為對于損害結果的發生有原因力,就應該認定二者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本案中被告人的毆打行為可以也能夠引起被害人的死亡結果,所以,應該認定二者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至于被告人的毆打行為是否是引起死亡結果的唯一原因,屬于證明標準問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
區分被告人具有毆打故意還是傷害故意的意義在于,基于罪刑相適應原則和結果加重犯理論,對于行為人的客觀行為在一般普通人看來具有高度危險性的情況下,才可以認定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否則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從刑法理論方面,故意傷害致死是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結果加重犯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特殊犯罪類型。須以行為人對于加重結果的發生客觀上要有“預見可能性”而實際上“卻沒有預見”作為要件。既然加重結果發生要求行為人客觀上要有“預見可能性”,那么就意味著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有產生嚴重傷害甚至與導致死亡的高度危險性。因此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的行為要件,應在客觀上表現為高度致害危險性。罪刑相適應原則是刑法基本原則,在解釋罪名時應當據此為依據。根據刑法規定,故意傷害(致死)罪的法定刑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官在適用故意傷害(致死)罪條款時應當從嚴掌握,排除從主、客觀兩方面看來均未達到高度致害危險程度,只是由于介入其他因素才導致死亡結果發生的行為。行為人行為并未直接造成被害人輕傷以上的后果,而是有其他復雜因素結合導致死亡結果,認定行為人具有毆打行為并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更符合罪行相適應原則的要求。
毆打還是傷害,可以通過調查事件起因、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關系、是否適用工具、打擊部位是否是要害和有無介入因素等綜合區分判斷。首先是被告人是否使用工具毆打被告人。其次要考慮打擊力度與打擊部位。再次,要考慮毆打時間長短以及毆打地點是否會產生危險。還要考慮雙方自身力量差異,本案中,被告人明確表示要打被害人一頓,以泄憤。雖有三人參與毆打,僅是拳打腳踢并未使用任何工具,并且擊打部位和擊打方式,也是為了發泄自己不良情緒,毆打時間方面也有克制,不足以造成被害人輕傷以上的后果。加之被害人死亡時間無法確定,毆打之日至尸體發現之日間隔如此之長,極容易有其他因素介入,造成死亡結果。區分毆打故意與傷害故意,關系到此罪彼罪、罪輕罪重之分,應當區分對待。結合本案案情與實務判斷方法,應該認定被告人僅具有毆打故意。
被告人是否負有注意義務,應綜合考量被告人主觀故意、被害人客觀情況以及周圍環境等因素判斷。在過失致人死亡罪中,被告人目的一般在于通過毆打被害人造成被告人精神痛苦。在實施這類行為時,被告人往往受制于憤怒的情緒,行事沖動而且容易失控,加之毆打他人以發泄自身不良情緒理應受到譴責,因此被告人在毆打被害人時應當承擔避免被害人因毆打行為與其他介入因素相結合而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注意義務。否則,一旦危害結果發生,被告人就因未履行應盡到的注意義務而導致被告人死亡結果,而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本案中,被告人追打被害人,被害人逃至一處水溝邊。被告人在水溝旁邊毆打被害人,應當考慮周圍漆黑,無照明。水溝內水草較多,行動不便。在此地毆打被害人有可能會導致被害人因為行動不便而溺水。被告人的行為導致被害人處于危險狀態,應當負有相應注意義務。而被告人并未盡到注意義務,毆打后,自行離開,導致被害人溺水身亡。被害人死亡結果是由被告人過失而產生,符合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件。
本文僅從區分毆打故意與傷害故意方面入手,運用罪行相適應原則,評價被告人的行為屬于毆打故意而不是傷害故意,從而認定被告人不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案件偵查過程中形成的證據也不足以認定被告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但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影響法官對此案的評判,不足為外人道了。
[1]鄭春筍,李朝輝,林清梅.故意傷害(致死)和過失致人死亡的認定[J].山東審判,2013(3).
[2]李憲.論過失致人死亡罪因果關系的適用論[J].法制與社會,2016(35).
D920.5;D
A
2095-4379-(2017)13-0187-02 作者簡介:朱朝陽(1984-),男,漢族,河南開封人,本科,河南地依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刑事辯護、合同糾紛、公司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