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福田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廣播電視大學,新疆 博樂 833400
?
論故意犯罪中的意志因素
袁福田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廣播電視大學,新疆 博樂 833400
由于故意犯罪體現了人的行為上的主觀惡性,所以各國刑法對于故意犯罪的處罰都極為嚴重,縱觀各國的刑法的規定,對于故意犯罪的刑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在立法過程中存在著對于故意犯罪概念界定的困難性,所以造成對于不同程度的故意犯罪量刑的結果也是有所不同。但是對于故意犯罪的概念卻不容易明晰,就是在重法典化的大陸法系國家也是很難將概念界定。因此本文針對故意犯罪中的意志因素進行分析,以期望能夠對于法律條文的界定有所幫助。
故意犯罪;意志因素;刑法
在刑罰界有句說法是“如果沒有責任就算是沒有犯罪,沒有了責任意思就是沒有刑罰”,這句話的意思體現了要追究人的故意犯罪的罪責的前提,就是必須能夠明確行為人在認識因素上以及意志因素中,存在并且發生了主觀構成要件,也就是責任與客觀扣成要件一致的行為。尤其是在司法實踐中,只要能夠客觀和主觀構成要件能夠得到確認,那么事件就是構成了故意犯罪。本文從意志因素對于故意犯罪的影響出發進行研究,考慮意志因素對于故意犯罪的重大影響。
意志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確定自己的目的,并且根據自己的目的,不斷克服其中的困難,并自主的自配行為,并最終實現目的的一個心理過程。可以理解為人的思維過程反映在行為中的心理狀態,包括無意識的本能活動都是存在著人的意志在其中的。
人的意識主要是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認識、意志和情感,其中的意志因素對于人們行為具有支配作用,在故意犯罪中,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就是在意志因素的支配下完成的。意志因素是在根據自身的目的,行為之前預設行為的結果,并根據預設的結果實現自身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意志因素能夠調節支配自己的行為。因此,對于故意犯罪來說,犯罪本意就是在行為人的意志中的一種反映犯罪行為的意志因素。除了最為重要的犯罪本意之外,行為人還有一些其他的意志因素也會對犯罪行為產生影響,但是只有意志因素中的犯罪本意能夠反映行為人的思想本質。意志因素包括三個部分,具體是指:
(一)意志選擇
意志選擇時意志因素中的先驅因素,具體反映在行為人在實施行為之前的決定和具體實施行為的謀劃。犯罪決意是形成一切犯罪意志的前提條件,這是確定并追究行為人責任的基礎,是成立行為人故意犯罪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謀劃犯罪行為的過程中還存在時間的長短,分別有長時間的謀劃,也有由于各種條件相加下的短時間的意志沖動。對于量化行為人的刑罰的過程中,長時間的謀劃會加重刑罰。
(二)意志態度
意志態度在意志因素中的地位僅次于意志選擇,主要原因是因為,意志態度是對于犯罪行為的一種行為選擇的反映,是在意志選擇的基礎上形成的。意志態度存在三種類型,即為希望、容忍和放任,其中意志態度中的希望意志會和認識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直接故意的犯罪行為,而容忍和放任的意志態度則是產生間接故意的結果。意志態度中的容忍意志比較具有特殊性,原因在于容忍是知道構成要件的事實必然是會發生,并且不是在目的范圍之內,但是卻故意放任的意志。
(三)意志努力
所謂意志努力是指行為人對于某種重要的觀念有效關注的過程,行為人犯罪行為中意志因素起到巨大作用,而意志因素中的意志努力是實現和完成行為人最終行為的因素,意志努力在意志因素中的作用極為重大,能夠通過支配和選擇行為人的行為實施。在意志因素中的,意志選擇、意志態度和意志努力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不能單獨的拿出其中一部分來研究犯罪行為中的意志因素。只有將三者綜合在一起進行系統的思考,才能得到犯罪故意中意志因素的心理過程。行為人的意志因素對于犯罪故意的刑罰可罰性和可責難性的影響,解釋了行為人的事實認識和違法認識。
意志因素,主要是指故意犯罪中行為人選擇主動犯罪,并且在這個意識的基礎上支配行為。發生了符合犯罪構成事實的心理過程,這一過程對于故意犯罪事實的發生起著先決作用,在故意犯罪的影響因素中占據重要地位。
(一)意志因素是成立故意犯罪的關鍵
故意犯罪中行為人主觀因素只要是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認識因素是形成故意犯罪的前提,而意志因素是成立故意犯罪的關鍵,所以,意志因素對于故意犯罪具有重要影響。原因在于從認識發展的過程分析,故意犯罪前期是在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心理狀態,但是意志因素是支配行為實施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成立故意犯罪中必然是確認行為人的意志因素,這是貫徹刑法罪過理論的必然要求。如今,國家對于犯罪行為,尤其是故意犯罪中的行為人的約束和規范,目的是為了對行為人的主觀罪過的譴責。意志因素在刑法中被作為是犯罪故意的必要條件,原因在于行為人的意志能夠對其犯罪行為產生支配和選擇的影地位決定的。值得關注的就是在罪過理論中,意志自由是其本質屬性,意志自由在刑法中的表現形式就是意志因素。
(二)意志因素是一種心理狀態
國家對于犯罪行為的規定在于,精神正常的人所實施的一種行為,只有精神正常的人的犯罪意志才能構成犯罪行為,尤其是在意志自由的基礎上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行為人對于行動能夠預定目的,并且是支配行動實現目的的一種心理狀態。意志因素不僅僅是人的主觀態度對于犯罪行為的反映,同時還是對于犯罪結果態度的表現。這意味著,意志因素對于犯罪行為的產生中有著極強的預設性,這也是一系列犯罪行為和犯罪結果的支配力量。
(三)意志因素具有刑法上的價值
意志是行為人對于選擇進行判斷的而結果,從既有事實上看,這是一個對于預設事實結果追求的狀態,因此,這種行為在刑法上是受到規范的,如果違反或者是出現在意志因素支配下的故意犯罪行為,是可以在在法律上定刑的。之所以說意志因素具有刑法上的價值,主要原因在與行為人存在犯罪的意志,就有可能成立故意犯罪,當然,如果犯罪故意不成立的狀態下,也不可能存在行為人的犯罪意志。
綜上所述,意志因素在故意犯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犯罪行為的發展起到支配作用。但是由于對于犯罪故意的界定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尤其是存在著間接故意等概念性的外延,以及由于內涵的不確定性,導致對于刑法的量化存在事實上的困難。而對于意志因素的確定同樣困難,一方面是因為意志因素是一個概念性因素,在審查的過程中的意志判斷沒有具體的標準;另一方面,就是在于意志因素中也存在相互交織的幾種類型,尤其是對于意志自由的認知更是加劇了對于意志因素判定的困難。
意志因素對于故意犯罪的影響重大,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意志因素是成立犯罪的關鍵點。對于犯罪行為的行為人會被國家依據相應的法律進行必要的約束,這一過程的實施目的體現了兩點內容,一方面是對實施犯罪行為的行為人進行主觀上的否定,另外一方面放映了行為人的存在既定犯罪事實。我國刑法中將意志因素作為構成犯罪的必要條件,是認清了意志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支配的根源。本文通過對意志因素的內涵,以及意志因素在犯罪行為中的作用的分析,指出了意志因素影響故意犯罪的重要性。
[1]許玉秀.主觀與客觀之間:主觀理論與客觀歸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43-46.
[2]勞東燕.犯罪故意理論的反思與重構[J].政法論壇,2009(1):82-92.
[3]姜偉.犯罪故意與犯罪過失[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2:33.
D
A
2095-4379-(2017)13-0207-02 作者簡介:袁福田(1979-),男,漢族,新疆博樂人,本科,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