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婷
青海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
淺談電子票據對傳統票據法的挑戰及其應對
趙文婷
青海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電子票據從性質上來看屬于資金支付的電子指令,與傳統票據相比,就是承載權利的媒介上發生了變化。從紙質版的票據到電子版的票據,票面形式的變化對于傳統的票據理論和法律體系產生了沖擊和挑戰,其中涉及票據的書面形式、簽章以及交付等復雜的交易問題。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對于傳統《票據法》的適用原理進行擴大解釋,是保障電子票據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由于電子票據的電子化特征,也要求新規則盡快創設,實現電子票據的規范化管理。
票據法;電子票據;電子指令;無因性
電子票據從本質上來說,仍然屬于票據的范疇,是隨著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支付而出現的新興票據形式,但是由于電子票據脫離了傳統票據的紙本載體,因此也呈現出很多新的特征,同時也存在很多規范上的盲點和難題。從目前的理論和實務界來看,對于電子票據的法律規范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主張通過立法論解決,另一種觀點則是通過解釋論的方式,擴大現有《票據法》的應用范圍,在實踐中完善法律,逐步推動電子票據的規范化管理。
從性質上來看,電子票據仍然是一種支付手段,屬于傳統票據的范疇,但是脫離了傳統票據的紙本形式,而通過電文記錄和傳輸的形式,實現票據的移轉,在票據移轉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了更強的技術性。電子票據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電子票據與傳統的電子票據相對,就是對于傳統票據的電子化實現方式,同時,也將電子支付手段囊括在內,而狹義的電子票據,則僅僅指通過電子簽名的方式,取代傳統票據的票面形式,通過加密傳輸的方式,實現票據的移轉,其中電子簽名和紙本票據簽名相對,電子加密傳輸和票據簽名背書轉讓相對。本文所指的電子票據是狹義的電子票據。
要對電子票據這一新興產物有系統而明確的了解,可以借鑒經濟發達國家關于電子票據的概念。在全世界范圍內,美國的電子票據出現最早,應用也最為廣泛,關于電子票據的支付規范也最為完備。即使在美國,對于電子票據也沒有一個標準化的名稱,在美國的《統一電子交易法》中,我國一般意義上的電子票據,被成為“可轉讓記錄”,究其實質,“可轉讓記錄”和我國所稱的電子支付命令有著相同的內涵,都是貨幣化支付手段的信息化表現形式。因此,從經濟發展和商事實踐角度來看,電子票據并不是個單純的概念,既包括一般意義上的電子形式票據,即利用數字加密技術和電子簽名技術實現的網絡化無紙票據,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票據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拓展變化,涵蓋了更多利用電子信息手段的支付方式和手段。但是,不管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對于電子票據和傳統票據之間功能相同的認知都是一致的,即結算、支付、信用功能。
隨著電子支付手段的發展,電子票據的應用愈發廣泛,但是我國對于電子票據的法律規范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我國現行的《票據法》是一九九五年出臺的,在理論和實務界,對于電子票據是否應該受到《票據法》的規范,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幾年前,我國剛剛出臺了《電子簽名法》,這是首部關于網絡支付電子簽名的法律規范,但是單一的電子簽名規制,還不能足以支撐起電子票據法律規范的框架。不管是《電子簽名法》還是我國工信部頒布的配套管理規章辦法,都是從電子簽名的角度規范電子票據問題,仍存在著很大的空白。
在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中,規定了電子票據的基本內涵和票據出票、流轉中的權利義務,但是,由于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辦法不屬于法律,只屬于部門規章,在解決問題的法律效力上還存在力度上的不足。因此,將電子票據的規制上升到法律層面,有著現實的必要性。以美國為例,由于美國的電子票據發展較快,美國在很早之前就專門出臺了《統一電子交易法》,對電子票據的支付和流轉做了系統性的規范,對于我國電子票據法律體系的發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啟示價值。
對于電子票據法律問題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電子票據是否屬于票據的特征,是否應該由我國《票據法》進行規范,這樣的爭議有著現實的存在意義。因此,法律必須從字面進行理解和遵守,按照形式意義來看,電子票據并不符合我國《票據法》規定的票據形式,缺乏有效的形式要件,因為電子票據主要依托于電子簽名和加密傳輸技術。對于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將電子票據納入《票據法》的管理范疇,同時配合《電子簽名法》和《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基本可以滿足電子匯票管理的基本要求。
由于票據必須有簽發人的簽名,并且滿足形式要點,才能構成基本的票據權利義務。而從法理角度來看,電子票據雖然沒有實體的紙本和簽名,但是簽名的意義在于識別,電子票據所依托的電子簽名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字跡的唯一指向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滿足票據成立的形式要求。
傳統票據要求必須實體的書面形式,在我國出臺的《電子簽名法》中,就將電子票據內容歸納到票據的當中,電子票據雖然沒有實體上的書面形式,但是電子信息所記載的內容,足以滿足其記載票據權利義務內容的要求,因此可以滿足票據的形式要件。對于票據必須以原件的形式出現,才可以被兌付,是為了通過票據的唯一性,保障票據支付的安全性,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滿足這樣的要求。此外,票據作為一項權利憑證,必須被交付,才能實現權利的移轉,這也是關于電子票據是否是票據的一個爭論點所在,在現在的電子票據交付實務中,這樣的交付不是一個單方面的過程,而是雙向的,首先交付票據方要進行電文的發送,同時收到證券的一方也要通過正規回復信息的形式,雙方的行為才能共同構成票據的移轉。因此,本文認為,在我國《票據法》范疇內,配合《電子簽名法》等法律,可以解決電子票據與傳統票據法的沖突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票據電子化已經成為傳統票據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傳統的票據法中,注重的是票據的書面形式和票據的簽章,在票據流轉過程中,強調的是背書的格式化。電子票據的出現,在票據流通和票面形式上,確實對于傳統票據法提出了較大的挑戰,但是,電子票據雖然形式上呈現出新的特點,但是在功能和實質上,和傳統票據仍舊保持著一脈相承的關系,為了保證票據的流動性,票據的無紙化也是趨勢之一。從目前我國的票據法規范體系來看,通過擴大解釋的方式,將電子票據納入到傳統票據法規范的范圍內,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同時,通過《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的出臺,可以和傳統票據法有機結合,最終形成對于電子票據的完整規范體系。在電子票據管理實踐中,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強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將票據傳輸加密技術和電子簽名技術進一步規范化,達到票據流轉規范化的形式要求,另一方面,在法律體系建設上,要以傳統票據法為依托,配合新的電子票據相關法律法規,共同構建起完整的法律規范體系,進而引導電子票據這一新興權利證券的應用流轉,進而豐富我國商事和個人支付手段,提升經濟運轉效率。
[1]李遐楨.電子票據設質方式探析[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7(1):56-61.
[2]張德君,馬欣.論電子票據對傳統票據法的挑戰及其應對[J].中國商貿,2014(25):148-149.
D
A
2095-4379-(2017)13-0219-02 作者簡介:趙文婷(1986-),女,回族,青海民和人,本科,在職研究生,就讀于青海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院,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