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
淺議義務幫工關系的若干問題
楊 帆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幫工關系在人情社會中普遍存在,如何規定幫工活動的各種致害后果情形,區分各方當事人之間的責任,成為法律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幫工人致同乘被幫工人損害的責任承擔進行分析,總結探討法官價值取舍所考量的因素。
義務幫工;問題
原告韓某與被告楊某、冷某、周某因家住湄潭的陳某結婚,遂商議租車前往。被告羅某與楊某是親家關系,遂幫忙向被告張某借車,羅某持證駕駛車輛無償送原告楊某等人到湄潭陳某處,被告李某與楊某同在一處工作,其遂與楊某乘坐羅某所駕之車前往湄潭辦事。行駛至官堰路段時,該車車頭撞向行駛方向道路右側樹木,造成該車受損及乘車人原告韓某受傷道路交通事故。經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羅某承擔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原告韓某無責任。故請求被告羅某、張某連帶向原告承擔責任,被告太保仁懷公司在保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被告羅某與被告楊某、冷某、周某、李某的幫工關系成立,要求被告楊某、冷某、周某、李某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羅某辯稱,其接受楊某請求,向張某借車,無償為被告楊某及原告等五人提供勞務,作為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應由被幫工人承擔賠償責任;同時同乘人楊某等人都是成年人,(楊某和李某還有車輛駕駛證)在明知超載的情況下,仍要求答辯人開車,自身主觀和行為上都有過錯,故應承擔賠償責任。原告是成年人,在明知超載的情況下,仍擠坐在肇事車輛后排,要求答辯人開車,身體坐姿不正確,在交通事故發生的瞬間,加大了對自身的傷害后果,故其自身有過錯。況且,答辯人是無償提供勞務,應減輕責任,接送行為無任何牟利,答辯人的責任應減半,適當賠償。
被告楊某辯稱,被告羅某與楊某不是幫工與被幫工的關系,而是朋友關系,羅某是想與楊某等5人一起前往玩耍而駕駛車輛,經商量,由幾個同乘人出油費與過路費。
冷某、周某、李某均辯稱不知曉出油費與過路費事宜。
被告太保仁懷公司辯稱,此次道路交通事故,受傷的原告韓某系乘坐人,不適用交強險賠償,本次交通事故導致原告韓某受傷是車輛超載,故拒絕賠償。
一審法院,被告羅某接送來回的油費及過路費均由被告楊某一人支付。其余同乘人系無償搭乘小型轎車。故被告羅某與被告楊某形成無償幫工關系,雖被告楊某抗辯其油費和過路費由幾位同乘人共擔卻未提供證據證明,故該辯稱不予采納。羅某與陳某不認識,羅某主動提出一起參加婚禮的主張與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相悖。依照《解釋》第13條,楊某承擔被幫工人責任,被告冷某、周某、李某系無償搭乘,其在本案中不承擔賠償責任。張某作為車輛所有人,對損害發生無過錯,不承擔責任,保險公司拒賠理由不成立。
二審法院,被告羅某與同乘5人形成無償幫工與被幫工關系,根據《解釋》第13條,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幫工人與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然韓某又系被幫工人,而非與幫工關系無關的第三人,如使用上述司法解釋條款,賠償權利人亦是賠償義務人,顯然主體不適格。因此,一審適用《解釋》第13條判決楊某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屬適用法律錯誤,本院予以糾正。本案應適用一般侵權歸責原則,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關于“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之規定,結合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羅某對此次交通事故的發生承擔全部責任,韓某并無責任,故羅某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責任。對于楊某而言,因李某系其朋友,故楊某作為被幫工人未明確拒絕李某的搭車請求導致了超載,客觀上增大了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存在一定的過錯,亦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根據責任大小,確定由羅某承擔80%的賠償責任,楊某承擔20%的賠償責任。又因羅某系基于朋友關系而主動提供無償幫工,韓某系無償搭乘,未向羅某支付報酬,為維護善良風俗,本院在羅某80%賠償責任的范圍內減輕其25%的賠償責任。其余同乘人對此次事故的發生不存在過錯,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義務幫工的法律解讀
國家倡導依法治國,但中國作為一個人情社會,互幫互助成為宗親、鄰里相處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農村,紅白喜事,修葺房屋必然需要親戚、鄰居的幫忙,此種勞務的付出,并不要求有償,通常以請客吃飯作為回報,或者他日也提供同樣的幫助,然該酬謝方式并不能等同于法律意義上的勞動報酬,而僅僅是“人情”。義務幫工指,自然人雙方在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的前提下,經達成意思一致,無償提供短暫或者一次性勞務的活動。義務幫工具有一下幾個特征。1:幫工主體雙方需為自然人,若一方為單位,則成立雇傭關系,理由詳見后文;2:需由合意前提,此種合意可以是被幫工人主動邀請,幫工人同意,或者幫工人主動要求提供勞務,被幫工人接受,亦或者雙方均無事前意思表示,而在實際幫工過程中,一方提供勞務,一方明知未拒絕以默許表示接受;3:無償性,即被幫工人不支付任何法律意義上的勞動報酬,區別于一般的請客吃飯或者薄禮相贈。在實際過程中,認定幫工關系的成立,應遵循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二)義務幫工與雇傭、無償委托、無因管理
1.義務幫工與雇傭關系
相似之處,被幫工人與雇主都對勞務提供者有選任注意義務,但是程度要求仍有不同,這一點法律無法做出具體規定,取決于法官在實際案情中的自由裁量權,這也是《解釋》13條規定被幫工人承擔類似雇主責任的原因,即無過錯責任。第一,二者的人身依賴性程度不同。雇傭的首要原則是支配,勞動者的行為取決于雇主的安排,如果超出指揮范疇,則會面臨違約解雇的法律后果;義務幫工則不同,幫工人對幫工活動享有極大的自由,即使做出與被幫工人目的不同行為,其可以選擇退出幫工,而不必承擔任何責任。第二,我國的勞動力市場監管仍待完善,在基本的勞動報酬,工傷理賠尚不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如果將義務幫工與一般的雇員置于同等法律地位,將被幫工人責任歸入雇主責任統一調整,無疑是為無償勞動關系的存在打開了法律窗口,勞動者主張勞動報酬將難上加難。正如前文所說的,義務幫工的主體雙方應為自然人,若一方為單位,在勞動者提供勞務的情況下,仍可主張無償勞務的話,對勞動者索取勞動報酬的維權之路構成極大障礙。
2.義務幫工與無償委托合同
二者成立的基礎多基于人身信賴。最顯著的區別是,即使在都無償的情況下提供勞務,無償委托也存在法律約定或者事前的契約合意,另外,無償委托存在轉委托情形,義務幫工則不可以,人身性要求幫工人需親力親為。
3.義務幫工與無因管理
無因管理中管理人與被管理人事前沒有合意的過程,管理人的行為取決于當時的環境,被管理人沒有任何的主觀意志與指示行為,對管理人也沒有選任監督的可能,一切來源于管理人為被管理人利益而為的行為后果來判斷是否成立無因管理;而被幫工人卻提供工作場所與工作范圍。
(三)本案探析
筆者認為,在本案中,被告應與同乘的5人均成立幫工關系,二審僅以受害人為被幫工人為由,而不適用《解釋》13條中的被幫工人責任,以一般侵權責任認定顯屬不當,保險公司賠付后的余額應由被幫工人各承擔1/5,義務幫工所發生的侵權是一種特殊侵權,其責任承擔與一般侵權有所不同,應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這也是連帶責任成立的應有之義,從而秉承公平原則。
[1]尹飛.論義務幫工責任的獨立地位[J].法學雜志,2009(3).
[2]林振通.義務幫工人致被幫工人損害的責任[J].人民司法,2011.04.
D
A
2095-4379-(2017)13-0222-02 作者簡介:楊帆(1992-),貴州民族大學,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