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莉
廣東穩健律師事務所,廣東 惠州 516211
?
論市場經濟背景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
徐 莉
廣東穩健律師事務所,廣東 惠州 516211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經濟背景已經得到確立,并且對很多地方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在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對于法律方面的要求是比較多的,同時在很多層面上,都希望可以獲得較高的支持。民商法與經濟法是兩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內容,其針對市場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較為突出。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市場;經濟;背景;民商法;經濟法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市場經濟的干預方面具有宏觀調控的特點。可是,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會跟隨很多的因素而發生變化,如果沒有開展有效的約束干預,很容易在未來的工作中出現嚴重的矛盾和沖突,屆時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特別大。在此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將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進行明確,從而在各項工作的開展上,得到足夠的支持。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當中,民商法是最基本的構成,其主要是民法和商法的共同稱謂。簡單而言,民商法在應用的過程中,在于將個人財產、人身安全做出更多的保障,同時針對物體的個體所有權、受益權等,都做出了較多的規范和保護[1]。但是,民商法本身的管理范圍是有限度的,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很多人在自身的財產方面、資產方面都表現的比較復雜,想要通過民商法來做出完全的保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還必須聯合其他的法律條文來共同完成。對于民商法而言,其在廣義的角度上進行分析,還包括了經濟法、經融法的一些相關內容,而這些法律條文的實施、規范、優化等,都存在比較多的爭議,在日后的討論中,還是需要進一步開展的[2]。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法本身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我國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經過多次的變革,因此在經濟法的成立時間上是比較晚的。在最初階段,我國的經濟法成立和實施,很大程度上是借鑒于國際上的經驗,可由于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法以后,對國內的市場經濟把控和相關事件的處理,并沒有達到一個特別合理的效果,反而是出現了一定的隱患,因此又重新的制定和落實[3]。經濟法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國家從宏觀的角度來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處理,確保國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在一個良性循環的作用下開展,減少外部影響因素和內部矛盾,從而促使我國的和諧經濟模式能夠得到長久的延續[4]。
(一)調整范圍內存在共同點、不同點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必須是在各項法律條文的作用下來完成的。法律條文的制定,是從客觀情況出發的,具有強制性、約束性。而市場經濟表現的特別活泛,在各項操作手段和盈利模式上,都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來完成。為此,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存在,都是為了保證市場經濟可以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存在的。在調整范圍上,民商法與經濟法,都是為了國家的市場經濟可以得到較好的發展,因此提供的服務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兩者的服務對象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民商法的服務對象,比較強調的是個體,更加偏重于社會上的民生;經濟法則更加趨向于從國家的角度來出發,是宏觀調控的主要依據,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護民生,兩者表現的對象不同,因此在執行的相關手段上,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
(二)取向表現為同質、共生特點
現如今的國內市場經濟表現為繁榮狀態,不僅促進了很多行業的進步,同時也在吸引大量的外資企業。從表面上看,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在國家收入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可是,在內部的市場經濟斗爭方面,仍然展現的非常顯著,尤其是各個行業內部的競爭以及外資對本土企業的打壓,這些都必須通過法律手段來管理和調控。在大環境上分析,現下的國際局勢也是比較緊張的,在經歷過戰爭以后,市場就變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為此,民商法與經濟法在共同作用時,主要是為了將國內的市場經濟做出更好的穩固處理,民商法是從個體角度出發,表現為細節上的管理和束縛,減少因個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和錯誤舉動;經濟法則是從國內的整體利益來出發,針對市場經濟當中的一些大型問題,或者是大型企業進行調控和處理,特別是壟斷方面的管理和杜絕,都要依靠經濟法來完成。
(三)兩者的職能作用表現為互補關系
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并不是在一開始就擁有了今天的繁榮現象,而是在經過大量的事件變革和國內制度革新以后,才逐步擁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成果來之不易,絕對不能因為一些細節上的因素而出現流失的現象。民商法和經濟法在執行過程中,兩者并不存在嚴重的矛盾和沖突,相反的,兩種法律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互補關系。一般而言,民商法的處理對象比較小,經常會涉及到民生經濟案件,這些案件在社會上引起的轟動效應不大,可是在數量上偏多,因此需要民商法來干預。而對于經濟法來講,主要的處理對象和問題,都是與國家有關系的,是為了保證國本不受到影響而存在的法律。因此,兩項法律在共同實施后,能夠在大環境、小環境方面,均得到良好的管理,實現了互相補助的效果,共同推動了市場經濟的不斷前進。
(一)對于自治管理理念不同
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法律發展,必須在理念上具有專業性,絕對不能出現模糊的現象。民商法與經濟法雖然在聯系上表現緊密,但畢竟是互相獨立的兩項法律內容。民商法在自治管理理念上,主要是趨向于個體的自治,只要是沒有做出特別嚴重的損失行為,或者是自己能夠及時的按照法律規范去糾正自身的行為,那么在民商法的管理范圍內,基本上不會做出特別嚴重的懲處,主要是以警示為主,目的在于減少個體對市場經濟造成的波動。對于經濟法而言,其更加偏向于硬性的懲處和嚴厲的警戒。經濟法的服務對象是國家,是國本,是最本質的東西,因此不允許有任何的破壞行為出現,所以在自治管理理念層面上,經濟法主張的是國家自治,而非個體。
(二)保護個體存在差異
民商法作為一個讓所有公民受益的法律,強調的是保護市場在內所有的公民的利益,對于不同地位和不同身份的市場公民提供相同的法律保障和保護,它不區別于市場上的主體和次體關系,也不區別市場個體之間的人格差別,對于所有精神正常的個體都給予充分的自助維護權益的權力;經濟法則強調保護部分市場主體,充分考慮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個體之間身份和權益的不同,從而對其中的弱勢群體發揮出更為精準、更為有利的保護,限制部分個體的過度經濟擴張和發展,以達到最終的共同富裕。
本文對市場經濟背景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展開討論,現下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法律本身并沒有特別嚴重的缺失,但考慮到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未來對于法律的健全和優化,還是應該深入開展,特別是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經濟分析,應確保法律的執行過程中,可以得到預期效果。
[1]王雋.民商法和經濟法在市場經濟下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6(31):220.
[2]金磊.淺談市場經濟背景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J].才智,2015(14):263.
[3]于詠格.市場經濟環境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研究[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05):256.
[4]賈萍.市場經濟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研究[J].知識經濟,2013(04):25-26.
D923;D
A
2095-4379-(2017)13-0224-02 作者簡介:徐莉(1986-),女,漢族,廣東人,本科,就職于廣東穩健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