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羽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
從婚姻法解釋三看夫妻間房產贈與撤銷權
雷 羽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房產是夫妻生活的重要財產之一,房產贈與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贈與行為。然而其行為的效力如何,是否可以撤銷,專家學者爭論不休,司法實踐難以統一。《婚姻法》解釋(三)對此做了明確規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統一的標準,體現了婚姻法對個人財產的進一步保護。但同樣,也限制了房產贈與的靈活適用。
婚姻法解釋三;夫妻房屋贈與;撤銷權
今年來居高不下的房價和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新政策讓房產逐漸成為家庭的核心財產之一。因此,房產問題至關重要,在司法實踐領域,圍繞房產而引發的糾紛不勝枚舉,紛繁復雜。夫妻間的贈與行為如何界定,在學界一直未能統一,是適用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即可,還是遵從《合同法》中有關贈與的相關規定更為妥當,眾學者對此爭論不休。
眾所周知,在我國婚姻法中有三種基本類型的約定財產制度,然而這并沒有排斥其他類型的約定制度,換言之,簡單的認定夫妻之間的房屋贈與只能或應當婚姻法中有關約定財產規定的觀點是片面的。也有學者表示,夫妻間的約定包含在合同范圍內,同樣適用合同法。雖然夫妻雙方在婚姻存續期間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但合同法并未禁止合同雙方存在緊密聯系,故應當適用合同法。此外,不能忽視的是,我國對不動產采取法定登記制度。如果不依法登記,無法產生物權效力。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尚未對房產進行過戶登記,房產原所有者便可隨時撤銷贈與,其撤銷行為具有效力。
針對上述情況,婚姻法解釋(三)明確了合同法中的撤銷權同樣可以適用于婚姻關系中,第六條明確指出“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乙方所有的房產贈予另一方,贈予方在贈予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予,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房產作為重要的不動產表現形式,同樣可以適用《物權法》的有關條文。在《物權法》中,不動產所有權效力以登記為準,所有權的轉移亦是如此,不登記,不產生效力,物權不發生轉移。此外,贈與合同的特性是無償性,無償性使得在贈與行為中只要財產轉移尚未完成,即沒有進行公證登記,贈與人享有任意撤銷權,可隨時行使。合同法的立法條文中對這一點也有所體現。不過,公益性質的贈與中不存在該權利可以適用,公益贈與不同于其他贈與,該權利的適用可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在此不做贅述。
我國現行的基本夫妻財產制度是婚后夫妻財產公有制度,當然了,夫妻雙方協商財產制度的被認可才使得贈與房產或撤銷房產變得可能。因為在巴西荷蘭及葡萄牙等夫妻間適用一般共同財產制度的國家,便沒有贈與行為產生效力的法律基礎。
該條款的實踐意義是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該條款的出臺有著“一錘定音”的效果,極大程度的解決了司法實踐中判決依據各不相同,法官自由裁決的問題。在另一方面,當今社會兩性之間選擇共同生活選擇婚姻的原因不再單純,感情在很多時候不再是選擇婚姻的最重要或者是決定性因素。我們無法否定存在著一方為了得到房屋或其他重要財產所有權而選擇贈與方共同生活的現象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贈與方為了追求和實現與受贈方的共同生活,往往愿意積極主動的向對方贈與房產或其他重要財產。不過,任何一段感情都有消亡的可能,尤其是這種目的性更為強烈和復雜的感情無疾而終的概率更大。當贈與方贈與房產的直接目的即建立或維持婚姻關系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實現時,尤其是當受贈方出現過錯時,若不明確夫妻間的房產贈與撤銷權,贈與方難以避免會遭受巨大損失,落得人才兩空的結果。
當代婚姻法不僅調整婚姻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同時也追求和倡導對一方個人財產的保護,所以明確了夫妻間的房產贈與撤銷權,有利于更好的保護個人財產,體現了民法的立法追求,同時也有利于健康良好的婚姻關系的構建。
民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便是意思自治原則。在婚姻家庭法中,除明確規定的三類約定財產制度外,未對相關權利人就對其自身所有財產協商處分的財產類型有所禁止。再者,在婚姻家庭關系和財產關系中,人身關系具有主導地位,婚姻關系的人身性更是不同于其他關系,具有特殊性,具體表現在強烈的依附性。人身關系的變動直接導致了夫妻間財產關系的變動。所以在夫妻間平等自愿協商基礎上,一方自愿將財產轉移給另一方的夫妻間贈與行為劃分到夫妻約定財產范疇內,也并無不妥。與單純的將此種贈與關系限制受合同法相關法條約束相比,更具有靈活性,也可以防止贈與方濫用贈與撤銷權的情況出現,維持穩定的婚姻關系和社會秩序。
[1]陶毅.婚姻家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陳葦等.婚姻家庭繼承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3]汪雪.從婚姻法解釋三的角度論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新變化[D].暨南大學,2014.
[4]陳健.論夫妻間贈與的法律適用問題[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
[5]何群.我國夫妻財產約定法律適用問題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3(04).
D
A
2095-4379-(2017)13-0235-01 作者簡介:雷羽(1996-),女,漢族,江西豐城人,南昌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