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的實踐與對策思考
張 楠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與傳統的犯罪行為相比,電信網絡犯罪行為屬于一種新型的犯罪形式,而依照相關的法律制度,全民共同打擊該類違法犯罪行為是人民群眾與各大立法、司法等機關的共同責任。公安機關與立法部門、銀行、電信網絡運營企業等之間需要堅持快速高效的聯動機制,及時截斷詐騙網絡信息、攔截詐騙信息、偵查詐騙窩點與平臺、追繳被騙贓款等,加強源頭性的治理,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維護合法權益,建設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與社會環境。
專項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實踐;對策
如今,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也給很多不法分子帶來了新的犯罪條件與技術。近年來,我國的電信網絡詐騙案頻繁發生,犯罪或涉嫌犯罪的人員數量也不斷增加,犯罪主體組織化程度越來越明顯,其手段也越來越智能化,導致受害人財產損失十分龐大。我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實施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電信網絡詐騙案還是經常發生,加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治理勢在必行。
自2015年我國召開的“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以來,我國實施了全面的治理部署,并以“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齊抓共管、落實責任”作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措施。然后,我國各省、市、縣的相關管理部門也逐漸開展打擊電信網絡犯罪的相關會議,并逐漸了專門的打擊隊伍,取得了較好的新成效[1]。
(一)境內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的實踐與成效
2015年10月起,我國實施了全面的專項打擊行動,各級公安部門與當地的聯席會議成員之間的緊密協作,努力實現“兩升兩降”目標,即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數量上升、破案數明顯上升,發案數明顯下降、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明顯下降的目標,相關執法人員經過精心的調查和部署,掀起我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熱潮。國內,執法人員緊密抓住人員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來挖掘犯罪窩點、平臺,并實施網絡摧毀、掏出窩點、銷毀詐騙平臺等手段,且不斷創新破案與抓獲思路,穩健地推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動,使得大量的詐騙案得到成功破獲。對于境外的犯罪打擊,公安機關先后安排并組織廣東、浙江、江蘇、云南等多省公安人員赴柬埔寨、老撾、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犯罪抓捕行動,受到很大的成效。在各地公安機關的努力下,我國的廣東、江蘇、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的電信詐騙案的發生率明顯下降[2]。
(二)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的實踐與成效
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在我國的多個省市均十分猖獗,根據發案數量分析,國家確定對江西省余干縣、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廣西省茂名市電白區、海南省儋州市、湖南省雙峰縣、河北省豐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等多個省市區縣的地域性電信詐騙開展首批專項打擊治理行動[3]。專項治理行動組先后對這些嚴重的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地區開展“拔釘子”行動的部署與推進,公安機關聯合信息部門以及電信、聯通、移動三大運營商開展治理行動,并在各地區開展源頭性的打擊治理督導工作。七個重點治理地區迅速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并編制具有針對性的專項打擊治理方案,通過警察與銀行、警察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實施了超長的治理措施,破獲大量的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案。
(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的整體防控機制建設成效
自從專項治理行動開展起,我國的各個公安機關逐漸與工信部門、銀行等部門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與協作機制,促使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機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警察與銀行的合作,使得被騙取的資金能夠快速凍結。公安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三個部門聯合制定《電信詐騙涉案賬戶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銀行通過將非實名的銀行賬戶進行清理、凍結涉案的銀行賬戶和資金、攔截被騙資金等,使得大批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被截獲,成功挽回多名被騙群眾的損失[4]。公安部門與企業的合作,使得電信網絡詐騙渠道被快速阻斷。公安部門與工業、信息化部門建立詐騙電話通報和阻斷機制,迅速關停詐騙號碼,且將嫌疑人名下的多個號碼進行查詢和關停。快速反應機制的建立,積極建立各地的網絡詐騙打擊中心。截止目前,公安部門與各大網上運營公司、銀行、銀聯公司等建立了越來越深入的聯系與協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電信詐騙快速反應機制的打擊治理作用。
(四)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專門法律規范逐漸出臺
為了提高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行動的實踐成效,給予犯罪分子最嚴厲的打擊,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警察院、公安部門在通過較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分析和論證后,聯合制定《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以下稱《意見》),該《意見》從2016年12月20日發布并開始實施[5]。《意見》中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特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表述,且對于定罪方式、贓款追繳、案件管轄等做了全方位的針對性規定。此外,還對其中非法利用網絡信息、擾亂無線電通信秩序、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等具有關聯的犯罪行為的處罰措施進行了明確。該《意見》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為具有較為全面的司法解釋,為我國的專項打擊治理活動提供了具體且明確的法律依據,且給不法分子起到很大的震懾作用,推動我國專項治理行動實踐的穩步前進。
我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行動實施以來,在治理上堅持著刑事對策與非刑事對策,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為了更好地實施專項治理行動,給予該類不法分子更嚴厲的打擊,杜絕我國該類詐騙案的發生,我國相關部門還需不斷完善相應的犯罪打擊機制和行動部署,還給人民群眾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環境。
(一)面對偵查難題的專項治理對策
首先,當前網絡上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電信網絡詐騙信息飛竄的痕跡,公安機關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的大數據環境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廣泛收集網絡犯罪數據,及時攔截網絡與電信詐騙信息顯得十分必要,也是一種中間阻斷的重要方式。其次,公安機關還需要不斷引進和應用多元化的偵查手段,采取技術偵查、設備偵查、信號跟蹤等多種偵查措施。再次,公安機關還需要不斷與聯動部門之間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并且逐漸完善與銀行、電信等部門之間的互助體制,保持多方機構之間具有較強的聯動性,從較為基層的公安機關的偵查開始,充分整合資源,使得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被高效的破獲。
(二)加強受害人預防措施
受害人的深入預防工作是阻止電信網絡詐騙案發生的重要舉措。因此,加強對民眾的電信詐騙預防知識的普及與意識的強化,讓廣大的人民群眾能夠從日常的生活中了解和學習預防知識和法律知識,廣泛利用報紙、網絡、電視等現代化媒體進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知識的傳播。加強完善特點場所的提醒標志建設,在銀行ATM機、網絡賬號注冊處等犯罪比較突顯的地方建立提醒標志。提高各社區、村組織的對人們的防范知識的宣傳。
(三)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
當前,我國關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法律不斷被建立,在實施中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對于該項犯罪的專項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在相關的規范與意見中,對電信網絡詐騙的一些行為特點與定罪方式進行了明確規定,但是在立法層面還是難以彌補法律文件不足的缺陷。因此,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使得相關的法律制度更具針對性和使用性,從而提高我國專項治理的實踐效果。
總之,加強我國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有助于維護網絡安全,保障人們的財產安全,減少犯罪事件的發生幾率,意義重大。
[1]郝宏奎.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須綜合施策[J].中國防偽報道,2017(06):66-68.
[2]王曉偉.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現狀、問題與對策[J].社會治理,2017(01):40-47.
[3]陳冬.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的實踐與思考[J].社會治理,2017(01):8-12.
[4]黃北毓.大數據時代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之殤[J].法制博覽,2016(33):61-62+28.
[5]郝文江,徐麗萍,姜勁蕾,李翠翠.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技術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6(09):213-217.
D918
A
2095-4379-(2017)31-0199-02
張楠(1982-),女,漢族,山東沂水人,碩士,西北政法大學,館員,研究方向:經濟犯罪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