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薈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淺談未成年人基于繼承方式獲取股東資格的認定
李 薈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未成年人股東鱗次櫛比,對于未成年人股東通過繼承所獲取的股東資格在不同路徑下的身份認定和權利享有以及后續的處理方式,應與公司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情況分別處理,既應保護未成年人股東的財產權利也應保障公司的集體利益和維護市場的公平。
未成年人股東;合法權益;股東資格
在現存市場中,出現了許多“娃娃股東”現象,未成年人的股東資格問題近幾年被廣泛討論,在眾多獲取股東資格的形式中,繼承成為了其主要的一種方式,對于未成年人股東資格的認定,理論界一直都有不同看法,贊成方認為股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而未成年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的能力,不論其心智如何,都應當承認其股東地位,并且由于代理制度的運用,能夠輕易解決未成年人無法進行行為表示的問題。也有學者認為,公司法與民法理念與實際操作都并不完全一致,不能依據“公民自出生享有民事權利”這一規定就簡單的承認未成年的股東身份以及股東資格。因此,我認為應當進行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依據未成年人取得股份的不同方式以及該公司性質的實際情況,對其股東身份和股份資格進行規制,不能進行一刀切。
公司法第76條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該條文并未明確指出未成年人不具有繼承股東資格,那么是否就代表未成年人可以因此取得股權,并享有股東資格呢,我認為不盡然。在該條文后,還附著“但是,公司另有章程規定的除外”。這說明公司章程規定股東死亡后其股份不可繼承的,那么就說明未成年人無法通過繼承方式取得該死亡股東的股份。運用法律形式給予一些特殊權利,是立法彈性的充分體現。也就是說,當該公司章程并未進行特殊規定時,由于公司法未對未成年人股東進行特殊要求和規定,因此我們就應該承認未成年人通過繼承方式取得該死亡股東的股份的合法性。但是股份的合法性與股東資格的認定并不能完全等同,從實際出發,應該針對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
(一)對于人合性質公司的股東資格獲取的認定
根據公司法相關規定,對于部分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人合性質)而言,當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繼承人若想繼承其股份,我的看法是如果未得到其他股東的同意,出于對公司經營和管理的考量,繼承人可以把股份進行轉讓,該公司其他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權。繼承人取得股權轉讓而獲得的相關利益。這是充分結合了公司性質以及繼承人利益的考量,尤其是未成年人對于繼承這一方式取得的股份,實際可以看作是一種受贈行為,但是公司股東承擔一定的義務,對于收益也存在一定風險,本著限制行為能力人對于“純獲利”的法律行為具有有效性,我認為采取這種處理方式比較恰當。
(二)對于資合性質公司的股東資格獲取的認定
對于股份有限公司來說,由于其資合性的特點,股東之間較為松散,因此未成年人對于這類公司的股份繼承的條件應該相對寬松一些。盡管股份有限公司規定,在當繼承發生時,要想成為公司股東,必須辦理公司股東名冊的變更手續。當被繼承人的遺產屬于掛牌股票,為了使該繼承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股票交易活動,繼承人應進行相應的股東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的變更。那么,股份登記是否就是繼承人取得股份的生效要件呢?根據我國《繼承法》以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釋:“遺產的性質是財產,包括動產、不動產、即履行標的為財物的某些財產權利。”而各國立法也明確指出,身份作為一種權利是無法繼承的,因此我認為股份登記不應該作為未成年人繼承股份的生效要件,未成年人繼承股份應從自然人股東死亡或者遺囑生效就產生,但是只是對這一種財產權利進行直接繼承,對于其股東資格應該進行進一步的認定,不能因為取得了股份收益權就簡單賦予其股東資格。
縱觀其他國家的立法規定,如1994年修訂后的《法國商法典》中就指出:“公司不因一名股東的死亡而解散,但是由其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繼續經營公司,如果章程規定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成為股東必須經股東同意的除外。”1998年修訂的《德國商法典》規定:若合同中無變通規定,股東因下列事由退出公司,其中第一項即為股東死亡。但是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死亡時,若合同無變通規定,公司即與其繼承人延續。在2005年最新的《日本公司法》中提到:股份有限公司可在章程中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可請求因繼承及其他一般承繼取得該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人,將其股份出售給公司。”
綜上所述,我認為未成年人通過繼承方式取得的股份,不論其方式屬于法定繼承還是遺囑繼承,我們都應當承認其股份取得的合法性。對于其股東資格的認定應該根據公司性質及其實際情況和其他股東合意來加以認定,如果其余股東反對該股東資格的認定達到一定比率,那么該繼承人可以將股份轉讓,繼承人獲得其收益。
[1]卞耀武.法國公司法規范[M].李萍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卞耀武.德國股份公司法[M].賈紅梅,鄭沖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4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4]陳小君,易軍.論我國公司法上贈與合同的性質[J].法商研究,2010(1).
[5]沈貴明.未成年人取得股東資格路徑的正當性分析[J].法學,2010(7).
D922.291.91
A
2095-4379-(2017)31-0218-01
李薈(1993-),女,漢族,貴州遵義人,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