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宇昕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基層民警調解工作對輔警人員構成的要求
蒲宇昕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調解是基層派出所民警解決群眾矛盾糾紛的主要方式之一,實際構成基層民警主要工作內容;民警調解糾紛時,基層社會對民警提出“民警需要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的要求;由于基層民警工作量龐大,正式民警往往應付不來,輔警就在類似“調解”的簡單工作上就發揮著較大的作用。而通過對基層輔警人員構成實然現狀與“要求”的切合情況分析得出,其人員構成不滿足基層社會對之提出的“要求”;應適當延長輔警招錄年齡上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基層民警人員構成與實際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緊張關系。
基層派出所;輔警;要求;風土人情
調解是基層派出所民警解決群眾矛盾糾紛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基層法治建設的全面深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筆者對K市W區派出所的調研中了解到,在平均每天7次左右的出勤中,其中4次以上都是糾紛調解案件。
基層派出所工作人員主要由正式民警和輔警輔警構成。正式民警往往由轉業軍人及通過統一招錄考試進來的學生組成,他們一般都具備較高素質或業務能力,是基層派出所日常工作的主要干力。但是由于基層民警工作量龐大,正式民警往往應付不來,輔警就在類似“調解”的簡單工作上就發揮著較大的作用。
調研中筆者了解到,由于輔警工作的工資待遇低及招錄門檻低等原因,一般只有本地的學歷較低不高、整體年齡較小的人才會當輔警。既有的研究也指出,由于“輔警”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輔警”隊伍建設存在著隊伍素質低、隊伍穩定性差及違法違紀較為突出等問題。[1]但是,本文的聚焦點并不在此,而在于明確輔警隊伍人員構成,從構成基層派出所主要工作內容的調解工作對輔警人員構成的要求來分析,這一群體能否勝任此工作,如果不能又該做出怎樣的調整。
2016年1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于輔警人員招錄,該《意見》第十七條中規定“輔警人員應當具備下列資格條件:年齡為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品行端正;具有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工作能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備一定法律知識及崗位需要的工作經歷”[2]。該《意見》的出臺,對“輔警”隊伍建設及其規范管理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地方確實已經或以后都將嚴格按照《意見》關于“輔警”人員資格條件的指導召開招錄工作,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一人員資格條件假定為派出所“輔警”基本條件。根據筆者調研所了解到的信息,基層派出所的輔警絕大多數都是由低學歷、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甚至可以說是“小混混”之類的社會青年組成,這一群體整體年齡是偏小的。當然,輔警人員構成中確實有年齡較大、對風俗把握較準確的、甚至在提起某人可以輕易找到家門的輔警。但是,據筆者目前的調研情況來講,這個年齡的輔警還是極少數的,他們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經濟壓力非常大,除非其家里有的特殊原因才不能或不想換份工作、打工掙錢的。就整體來說,基層派出所輔警隊伍是由一群平均年齡較小,整體素質不高的人構成的。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基層法治建設的全面深入,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糾紛越來越多,調解作為基層派出所民警解決群眾矛盾糾紛的主要方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調解案件實際構成了基層民警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
在調解糾紛時,基層社會實際對民警提出“了解當地‘風土人情’”這個要求。其中,“風土人情”不僅僅局限于當地風俗習慣,結合基層派出所民警具體工作,還應包括民警對轄區內社會人員組成、人文環境以及成員之間的關系、習性等的情況。糾紛調解人需滿足這個條件,才能勝任基層派出所常見的調解糾紛的工作。
但是,年輕一代的輔警由于其處在劇烈的社會變革時期,許多地方性的秩序風俗被現代化進程打破,所處的社會也正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變[3],不可避免的造成年輕一代對“風土人情”把握的缺失。再加上年齡較大的輔警人員的稀缺,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派出所輔警人員構成與“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的要求之間是存在緊張的判斷。筆者認為,緩解二者之間的緊張的關鍵在于一個字——老。“老”是指年齡大,在前述分析的基礎上就是說,需要把輔警人員構成適當“老齡化”。一方面,年長的輔警對當地風俗把握準確;另一方面,在調解糾紛時,年長的輔警警對人情世故的把握更準、交流更有技巧,更容易讓當事人信服。而現行規定,輔警年齡應滿足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但是,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應把年齡上限適當提高,從而在招錄制度層面上刺激年齡較大但符合輔警資格和條件的人員加入到輔警隊伍,最終使整個輔警隊伍能夠滿足大致滿足“了解‘風土人情’”這一要求。
[1]張應立.基層公安機關輔警隊伍建設研究[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7(1).
[2]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
[3]蘇力.閱讀秩序[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151.
D631
A
2095-4379-(2017)31-0225-01
蒲宇昕,男,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