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寧
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產業轉移背景下政府職能的缺陷及完善對策*
王璐寧
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政府在產業轉移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然而,在中國現行政治和經濟體制下,各級政府職能還存在著諸多缺陷,對產業轉出造成了一定阻力,產業轉出地和承接地對接不夠順暢,產業承接的軟硬環境也不盡理想。這些缺陷都亟待通過完善各級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加以解決。
產業轉移;政府職能;缺陷
產業轉移作為有效配置生產要素的重要方式,對地區間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區域之間經濟協調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政府的經濟調控職能的定位和發揮,將直接影響到產業轉移的進程和效果。產業轉移背景下各級政府職能的缺陷,還有待于重視和完善。
(一)產業轉出地政府阻力多
在中國現行財政分權體制下,產業轉出地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因產業轉移所帶來的稅收流失、當地就業崗位減少、產業可能陷入“空心化”、城市發展短期內受到影響等問題。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會因此產生抵觸情緒,地方保護主義思想作祟,不積極采取措施配合產業的順利轉移。
(二)產業轉出地和承接地政府對接協作機制不健全
現階段,各地產業轉移協作更多地表現為各級地方政府層面對接和地方政府主導下產業園區合作共建,但這些對接協作缺少國家層面的法律規定或中央政府的明文規定,由基層政府探索出來的合作機制仍面臨較大的政治和法律風險。一旦地方基層政府主要領導換屆、調動或遇國家法律、政策調整,產業轉移很可能不能按照原來的協議條件完成。
(三)產業承接的軟硬環境不理想
產業承接地的產業發展的軟硬環境,是投資者做出投資決定的關鍵因素。大多數產業承接地的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水平與產業轉出地相比有較大差距,基礎設施建設較差,交通不便,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信息滯后,這些都降低了產業承接地對投資的吸引力。對于這樣的落后地區來說,政府部門的公共服務職能也多不盡完善,無法滿足遷入企業的發展要求。政府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過度干預企業市場活動的現象,政府的調控作用適得其反。
(一)完善利益共享機制
建立產業轉出地和承接地政府間利益補償機制,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出臺產業轉移地方省(市)稅收共享的相關規定,在不違背國家法律的前提下,適當賦予地方政府之間簽訂產業轉移的企業稅收分成協議的自主權,同時對地方政府之間稅收分成的行為進行監督,建立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平衡、多贏發展模式。
(二)完善政策對接機制
對于政府、企業和相關主體在產業轉移中反映較多的困難問題,轉出地和承接地政府要共同協調,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對現存各項法律規定、標準、政策等的適時調整,在產業、財政、土地、人力資源等方面加強地方立法部門和政府之間法規、標準、政策等的妥善對接。針對新問題新情況集中的領域,制定區域間的新的合作規范。在對各區域產業的發展模式、方向等進行有效的引導與制約的同時,科學劃分各區域主管部門的權力和職能,促進資本、技術等要素在不同地區之間的科學流動,推動區域產業的協同發展效率的提升。建立區域間產業協同發展信息溝通平臺,對投資企業分類梳理,增強各區域之間的信息透明度,隨時進行信息交流。
(三)完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承接硬環境
完善的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是吸引產業轉移的重要硬環境指標。因此產業承接地要對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大投入,形成完善的交通體系和信息服務保障,增強對轉移產業的吸引力。要持續增加各級公路的建設,小到鄉村道路建設,大到高速公路的建設;加強地區間的協調合作,對鐵路線路進行擴建和改造;繼續推進民用機場的建設力度。促進通訊基礎設施的完善,拓寬寬帶和移動網絡的普及面和升級改造范圍,提高通訊速度和質量。采取政府主導的形式,鼓勵民間融資渠道,共同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四)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產業承接軟環境
產業承接地的軟環境質量主要體現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及創造這一環境的制度保障。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軟環境,主要途徑是轉變產業轉移中的政府職能。要改革管理者的政績考核體系,政績考核指標應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為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而不是與直接的經濟效益掛鉤。要積極改善產業承接軟環境,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氛圍。
[1]葉振宇,葉素云.京津冀產業轉移協作的階段進展與實現途徑[J].河北學刊,2017.5.
[2]馬明.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運行機理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4.
* 遼寧社會科學院自選課題“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lnsky17zx107)。
F127
A
2095-4379-(2017)33-0032-01
王璐寧(1979-),女,漢族,遼寧錦州人,遼寧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