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萍
淺談關于如何創新勞動競賽形式和內容
□楊玉萍
勞動競賽是職工經濟技術活動的總稱,涵蓋了生產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協作、發明創造、技術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在提高廣大職工素質,推動團場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在當前經濟的形勢下,如何創新勞動競賽形式、豐富勞動競賽內容,來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經濟效益最大化,是擺在工會組織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
新形勢給企業勞動競賽提出了新的要求,勞動競賽應從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高度,積極探索新模式,轉變競賽形式。
(一)向“學習智力型”轉變。“知識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就對勞動競賽向“學習智力型”轉變提出了必然要求。傳統勞動競賽以體力為主,靠加強勞動強度,靠拼體力和延長勞動時間來促進生產。“學習智力型”勞動競賽則鼓勵職工通過學理論和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競賽要更加注重“勞動知識”的競賽,引導職工開動腦筋,在工作實踐中創新,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生產經營水平。
(二)向“高效經濟型”轉變。勞動競賽要緊緊圍繞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這一中心,通過勞動競賽培養職工的效益觀。要積極引導職工既注重產量與工作量,又注重成本費用及資產收益,既懂生產經營,又懂管理。使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愛崗敬業、勤奮進取結合起來。
(三)向“科技創新型”轉變。新時期勞動競賽必須著眼創新,充分利用“技師創新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等載體,把有能力、有技術,熱愛技術創新工作的職工發動起來,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發展,為增強企業競爭力做出積極貢獻。
為避免勞動競賽流于形式,提高競賽影響力,保持競賽成果,必須完善競賽管理措施,找準競賽切入點,提高競賽水平。
(一)要找準勞動競賽的切入點,做好結合文章。近年來,通過大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發現,只有不斷健全完善群眾性技術創新機制,緊密地把勞動競賽與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安康杯”競賽創新等活動結合起來,才能推進群眾勞動競賽取得實際效果。競賽過程中需結合單位安全生產實際,緊緊圍繞安全目標、生產任務、經濟效益、爭先創優等目標來制定競賽實施方案。
(二)優化競賽過程管理,細化競賽目標。從實際生產經營中“急、難、新”的問題出發,選準競賽主題和重點,確定競賽目標,以此制訂競賽計劃和考核量化指標。在生產方面,組織好降成本、強管理、增效益為重點的競賽,引導職工優化工作程序,提高勞動效率。在工程質量方面,組織職工全面推行質量標準化,提升工程質量上水平、上臺階。在節約成本方面,積極組織職工開展節約挖潛,修舊利廢等活動,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多措并舉調動職工積極性,注重擴大影響力。對競賽的優勝者可在政治上獎勵,如提干、晉職等;在經濟上獎勵,主要是提高工資、發放獎金;在榮譽上獎勵,以職工姓名命名榮譽稱號。此外,通過隆重的授獎儀式,宣傳先進事跡,總結先進人物的先進經驗等,結合優厚待遇、頒發證書等形式,可以達到增強激勵效果。
競賽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做保障。
(一)完善培訓機制,為提高職工隊伍整體水平創造條件。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針對職工教育水平,完善職工評價考核體系和培訓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職工培訓教育活動,鼓勵引導廣大職工立足本職崗位,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增強學習能力、競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二)完善成才機制,為建設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提供重要保障。要進一步完善投入機制,確保經費充足到位;要進一步健全激勵機制,制定相關獎勵政策,通過樹立共同愿景,增強職工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習熱情;根據職工發展的需要,大力開展有實效性、針對性的競賽活動,讓職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競賽中。
(三)完善激勵機制,為提高職工隊伍技術業務能力提供動力源泉。要健全完善等級獎勵制度、使獲得相關資格和職稱的人能夠享受較好的職業和福利待遇。在組織職工深入開展勞動競賽、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等群眾性的小改小革活動中,鼓勵職工練絕技、練絕活,對先進的革新用職工的姓名命名等方式,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通過科學組織、優化管理等方式創新勞動競賽形式、豐富勞動競賽內容,可充分發揮勞動競賽在企業生產建設中的推動作用。因此各級工會要在勞動競賽的組織次數、競賽主題、管理形式等方面下大功夫,通過勞動競賽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使團場的經濟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團場職工群眾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作者單位:一師十一團)
欄目責編: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