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媛
貴州省司法警官學校,貴州 貴陽 550022
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的探討
周 媛
貴州省司法警官學校,貴州 貴陽 550022
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生產生活模式的轉變,女性參與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展,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也在轉變,女性群體開始越來越多地走出家庭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伴隨而來的是女性犯罪數量的顯著增長。而隨著社會新形勢的發展,女性犯罪人數的不斷增加,犯罪類型的不斷變化,對當前女性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討當前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的新方式和理念勢在必行。
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
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生產生活模式的轉變,女性參與進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展,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也在轉變,女性群體開始越來越多地走出家庭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伴隨而來的是女性犯罪數量的顯著增長。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雷等完成的《我國女性在押人員處遇狀況研究報告》和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女性服刑人員數量呈明顯增長態勢,女性服刑人員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服刑人員整體增長速度。我國女性服刑人員數量自2003年的71286人增加為2011年的93051人,占總服刑人員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從4.61%上升到5.62%。從2004年至2011年,女性服刑人員的總體增長率為30.53%,遠遠大于整體服刑人員7.16%的增長率。而隨著社會新形勢的發展,女性犯罪人數的不斷增加,犯罪類型的不斷變化,對當前女性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討當前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的新方式和理念勢在必行。
罪犯教育,又稱監獄教育,它是指我國監獄以判處有期徒刑和死緩的罪犯為對象,以改造和矯正的目標,結合生產勞動,有計劃、有組織的、強制實施的轉變世界觀、消除犯罪意識、灌輸文化科學知識和培養生產技能的活動。服刑人員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較,它們的構成要索有很大的區別。首先,教育者不是普通的教育機構和教師,而是監獄和監獄人民警察。其次,受教育者不是普通公民,而是正在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員。這就決定了服刑人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其教育活動具有與普通教育不同的特點:
(一)具有法律的強制性
服刑人員教育由國家刑事法律所規定,由監獄這個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專政機關來實施的,這種強制力體現了國家意志,不同于一般行政強制。
(二)具有改造和矯正的目的性
服刑人員教育是一種破舊立新的過程,要破除和轉變服刑人員的犯罪思想,矯正惡習,使服刑人員樹立社會主義的人生觀、道德觀和法紀觀。整個教育過程和教育的內容都要緊緊圍繞矯正和改造目標,積極地指導服刑人員思想發展方向,使服刑人員始終沿著改稱從善的軌跡向前發展。
(三)具有適應服刑人員變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服刑人員教育可以根據服刑人員不同的情況因人施教,根據服刑人員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靈活運用。
(四)教育內容和方法具有特殊性
教育內容以思想教育為核心,以文化教育為基礎,以技術教育為重點;教育方法主要采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正規教育與輔助教育相結合,監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教育與勞動和管理相結合,思想教育與感化教育、心理矯治相結合等;教育形式多樣,既有課堂教學又有小組討論,既有專題報告又有隊前講話,既有一般教育又有對不同類型服刑人員的分類教育。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的迅速騰飛、人類觀念不斷更新,人口結構重大變化,作為犯罪的原因已不再單一,因此研究女性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也不能局限在大墻之內,改造規律和改造對策也不能再在框條中進行。在此形勢下,研究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工作必須結合人類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等學科。要研究當前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特點、規律及對策,就是要明確教育改造的問題和難點,只有抓住了教育改造的困難的本質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改造的效率。下面就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進行介紹:
(一)教育改造的中心地位未能充分體現
監獄體制改革以來,監獄的職能進一步規范,教育改造工作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絕大多數監獄的教育改造工作都是監獄主要領導主抓,加強了教育改造工作的領導。但受各方面的影響,當前監獄教育改造工作仍滯后監獄安全和監獄經濟工作,教育改造的中心地位仍未能體現。
(二)教育改造的工作理念未能與時俱進
在少數民警觀念中,服刑人員就是罪人,必須無條件接受改造,無條件地服從管理,一味地強調服刑人員的義務而忽視服刑人員的權利;在具體執法活動中。重勞動、輕教育。對服刑人員缺乏科學的認識,工作上“以懲代教”、“以勞代教”、“以關代教”;只追求教育指標的完成,忽視改造人的需要只滿足于監獄自身的安全,忽視服刑人員個人的發展等,教育改造理念還相對滯后。
(三)教育改造的激勵機制未能有效建立
對教育改造工作者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以致民警工作積極性不高;對服刑人員的激勵手段有限,服刑人員接受教育改造的積極性不高。
從性別角度分析,女性比男性更脆弱、情感更豐富。她們情緒波動起伏大,自我評價偏低,依賴性強,應變能力較差,虛榮心強等。因此,女性服刑人員在封閉的監獄環境中,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思想包袱重,情緒更容易消極,從而影響矯正效果。所以為促進女性服刑人員教育改造工作的更好進行,女性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必須符合女性的特點。
(一)利用好服刑人員心理矯治這一手段,保障新時期教育改造工作的更好發展
隨著社會更加科學化的發展,人類對于自我心理環境認知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服刑人員心理矯治已成為新時期維護監管安全穩定的重要手段。從一些列調查結果看,女性在押服刑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應建立專業的心理干預機制。監獄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檔案覆蓋率應達100%,及時跟進矯治,鼓勵服刑人員學會自我關懷、自我接納、控制情緒、緩解壓力,正確面對挫折和困難,增強改造的信心,保護和引導服刑人員形成健康的情趣愛好,積極樂觀地面對監獄生活。同時也要積極關注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
(二)抓住教育改造的“黃金時機”,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質量,推動新時期教育工作更穩的發展
女性服刑人員感情豐富細膩,每逢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這些合家團圓的日子;兒童節、重陽節這些家中有兒童和老人參加的節日,女性服刑人員的情緒波動都會較大,這既是監管工作的“危險期”,同時也是“黃金改造期”。開展“五四”青年節-在團旗下的懺悔。開展“六一兒童節”-“為了孩子,為了明天”等教育活動,排解服刑人員思親情緒的同時,引導她們只有走向正途,才能擁有更美好的家庭和生活。同時在這些“黃金時期”利用“一封家書”、撥打親情電話等方式增強服刑人員的改造動力;利用親情幫教,強化服刑人員的家庭觀念,增強服刑人員的改造希望。利用親情家訪,解決服刑人員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清除服刑人員的思想包袱,穩定服刑人員的思想情緒。女性服刑人員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面臨各種現實困難,無論是經濟、生活還是家庭等方面,監獄都應當抓住這一轉化時機,注重開展幫扶幫教等活動,幫助服刑人員解決困難,看見情親和社會的愛心,用真心關愛感化她們,促進改造。
(三)強調身份意識的同時,推進人性化教育改造理念和模式,促進新時期教育改造工作的更快發展
隨著當今社會的思想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發展,大眾對人權的認識不斷提高,尤其是全球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加速,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國際輿論對人權的監督也越來越強,在這個時代,國家經濟和文明的迅速發展,對民主、人權、人性的關注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趨勢,建立和保護人的權利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因此,人文教育的改革理念和模式的建立,尊重人的人格和尊嚴是現代監獄工作的必然選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傳統封建專制制度的長期禁錮,以及人類歷史上嚴酷破壞現象的影響,人們受傳統思想認識的影響,導致仍無法正確的認識,服刑人員雖是罪犯,但也是權利的主體和受教育的主體。而懲罰往往被視為刑罰的目的和歸宿,改革則被視為刑罰執行的副產品。事實上,只要保障服刑人員的合法權利,滿足服刑人員合理的生活需要,就能促使她們安心接受教育改造,提高教育改革的成效。如果不能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就談不上精神上的追求。服刑人員基本生活得不到切實保障,基本權利得不到合理保護,就會使服刑變成單純的懲罰,無法實現思想改造。因此,監獄在要求增強服刑人員身份意識的同時,也要強調人性化的教育改造,給予服刑人員人性啟迪和人文關懷,激發服刑人員改造的決心和信心,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改造。必須指出的是,監獄民警是發揮教育改造作用的決定因素。監獄工作也是這樣,在方針、政策、組織領導、法規制度、矯正手段等確定之后,具體的矯正和改造人的工作,主要依靠監獄人民警察來完成。因為監獄民警身處懲罰和改造服刑人員的前沿、法律對服刑人員的懲治,要民警去具體落實黨的監獄工作方針、政策要民警去具體貫徹執行,民警的一言一行常常給服刑人員以深刻的影響。在整個監獄工作中,教育手段的實施和作用的發揮,也離不開監獄民警。在教育過程中監獄人民警察是教師,是教育者、組織者、領導者。通過目的明確、指向性強的教育活動,對服刑人員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轉化思維,矯正惡習,走改惡從善的道路,成為社會的守法公民。
綜上所述,要發揮教育手段對女性服刑人員的改造和矯正作用,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民警隊伍。這支隊伍除具備與教學相適應的文化知識水平外,還應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政策業務水平,具有良好的素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能吃苦的精神,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只要這些大小因素共同發揮積極作用,相信女性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工作必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1]程雷.我國女性在押人員處遇狀況研究報告[D].中國人民大學2015.04.
[2]夏宗素.罪犯矯正與康復[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6.
D926.7
A
2095-4379-(2017)31-0094-02
周媛(1986-),女,漢族,重慶人,本科,貴州省司法警官學校,科員,研究方向:監所業務和服刑人員心理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