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洋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江蘇 南京 210009
用文化力量鑄就公正文明之師
朱理洋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江蘇 南京 210009
檢察文化是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塑造檢察人員信念和行為準則的熔爐。而檢察官的文化修養則是檢察文化在檢察官司法行為中的具體表現,包括專業素養、職業道德、人文精神和理想信念。當前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可是現實司法環境對檢察官的文化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檢察官;文化;公正文明
2017年3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持從嚴治檢,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檢察隊伍”、“打造過硬檢察隊伍,提升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本質上強調了檢察文化以及檢察官的文化修養對于規范公正文明司法的重要性。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想“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檢察官隊伍除了要遵守鐵一樣的法紀,還必須具備基本的文化修養。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1]因此,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而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是司法的靈魂。
(一)檢察官的專業素養是保障公正文明司法的基礎
一方面,檢察官必須具備過硬的業務能力。第一,作為司法人員,檢察官必須掌握專業的法律知識。第二,業務能力還體現在現實案件的具體操作中。比如報告中所指出:“一些檢察人員對經濟社會發展新情況研究不夠,就案辦案、機械司法”;“有的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不高,程序違法、處理不公”。第三,檢察官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專業技能。近年來破獲的多起重大案件,包括陳某某等29人跨國電信詐騙案、依法辦理“某寶”非法集資案,反映了我國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在犯罪手段技術化、犯罪程序復雜化、犯罪平臺多樣化的局面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攻堅克難的精神風貌。
(二)檢察官的職業道德是實施公正文明司法的核心
一方面,檢察官必須樹立公正無私的高尚品質。公正,即公平與正義,對于檢察官而言,主要體現為司法公正。第一,司法公正既包括實體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第二,司法公正既包括整體公正,也包括個體公正。整體公正,強調的是對社會整體成員的公正;個體公正,強調的是對個體成員的公正。另一方面,檢察官要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牢記打鐵還需自身硬,防止“燈下黑”。
(三)檢察官的人文精神是推動公正文明司法的關鍵
我國秉承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法律為人民的安居樂業、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安全穩定的制度保障。法律是公正的,打擊犯罪,保護弱者,無論是“高官顯貴”,還是普通群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一,對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關懷。第二,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第三,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懷。檢察官作為國家司法人員,應當具備“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局情懷,將人民群眾的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這不僅要求檢察官堅決打擊犯罪,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檢察官積極主動地為民請纓。
(四)檢察官的理想信念是維護公正文明司法的堅強后盾
一方面,檢察官要抱有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矢志不渝的忠誠。忠誠是檢察官作為國家司法人員必須堅守的理想信念。尤其是在面對誘惑,面對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沖突時,檢察官更應當顧全大局,犧牲小我。這種忠誠,主要表現為三個層面。[2]第一個是政治層面:檢察官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牢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第二個是價值層面:檢察官要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三個是大局層面:檢察官要時刻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做到“黨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義在心中”。另一方面,檢察官要具備“粉身碎骨全不怕”的勇敢與膽魄。檢察官是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往往沖在司法的第一線,與社會惡勢力做正面交鋒,如果畏縮退卻,那么罪惡就無法得到懲治,正義無法得到彰顯。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我國總體社會環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但仍然存在諸多破壞社會和諧的現象,其中兩方面突出考驗檢察人員懲惡揚善的智慧與勇氣。一方面,暴力恐怖、黑社會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身居高層的“大老虎”嚴重損害人民的利益。
最高檢工作報告緊緊圍繞檢察工作和檢察隊伍建設實踐,從文化層面針對檢察官文化修養與公正文明司法提出建設意見。針對專業素養,提出“加強知識產權、金融證券、網絡安全、涉外法律等專門人才隊伍建設”;針對職業道德,提出“健全冤錯案件源頭防范和發現糾正機制”、“自覺接受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嚴肅查辦司法不公背后的腐敗犯罪”、“完善檢察人員違紀違法行為舉報機制,建立檢察官懲戒制度”等意見;針對人文精神,提出“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權益”、“維護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探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落實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等要求;針對理想信念,提出深入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動搖”、“對違紀違法行為敢于亮劍、敢于亮丑”等要求。
法國著名思想家讓·雅克·盧梭曾說:“法治要結合德治”;“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心里”。人民的好惡需要法律來治理,而法律的威嚴需要道德來貫徹人心。因此,檢察官作為國家司法人員,亟需提高專業素養、完善職業道德、弘揚人文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將法律威嚴與人文關懷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實現公正文明司法,真正地推動中國走向全面小康社會,真正地讓法律銘刻在人民的心中!
[1]習近平.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的講話.
[2]徐漢明.檢察文化建設:理念更新與實踐創新[J].法學評論,2011(3).
D926.3
A
2095-4379-(2017)31-0102-02
朱理洋(1990-),男,安徽合肥人,中共江蘇省委黨校行政管理教研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