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昆明理工大學, 昆明 650000]
多元文化于國產動畫中的綻放
⊙王 婷[昆明理工大學, 昆明 650000]
近兩年的國產動畫中,出現了多部收視率高、話題性強的動畫片,國產動畫的發展及受眾效應的形成,與多元文化環境密不可分。新媒體擴大和深化了國產動畫的文化資源與受眾聯系的深廣度,以《大圣歸來》為例,如何在多元文化空間中準確找到自身定位、并不斷協調與受眾的關系,將決定中國傳統動畫作品是否能作為國產動畫具有代表性的、成熟的類型,為其他類型動畫的發展提供經驗。
多元文化 國產動畫 綻放
破奇石而出世,守一方水簾福地,以狂傲掩真心,此乃鏗鏘真英雄。“斗戰勝佛”盤踞在幾代人的童年回憶中,滋養了人們對于英雄情懷的憧憬。現代性文化澆注重塑了這部神話,中國元素借此汲取了眾方精華,孕育出了挽回國產動畫尊嚴的作品——《大圣歸來》。該片秉持、傳承了中國文化,以《西游記》為大基調,保留了民族質樸風格的同時,也融會貫通了萌文化、普世觀、優質IP下的中國文化。使其穩穩扎入國際動畫的行列,實屬來之不易的翹楚之作。
優質IP的改編,躍然成為當今影視作品的大趨勢。但對于國內的作品來說,包含中國元素的IP少之甚少。能夠突出中國文化特色教育世事理念的IP更是屈指可數了。大圣歸來的出現無疑掀起了優質IP下中國文化的熱浪。它運用好萊塢式經典結構,通行全球的CGI特效,烘托豐盈著集《西游記》《山海經》為一體的東方傳奇故事。《大圣歸來》是繼《大鬧天宮》后又一《西游記》的變奏演繹。
這種國學經典的IP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觀眾與導演認知差距的產生概率。“齊天大圣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筋斗云就是十萬八千里。”孫悟空是吳承恩塑造的中國最成功的、懷揣著美式英雄主義的傳奇人物,他肩負著數載華夏兒女的信仰。大圣自五行山下結束了捆縛后從磐石一躍而起直上湛藍天空。影片運用了遠景和仰拍的手法,在逆光的視覺沖擊下,訴說了大圣對于自由的渴望,而后快速切換成手腕上鐵鏈封印的特寫,形成了極端鏡頭的對比,寄托著一種與淪陷和挫敗相抗爭的精神,這亦是飽含國民精神的不屈之魂,易于喚起觀眾的共鳴。再到片中的反派角色——混沌,該人物形象取材于《山海經》中的混沌神帝江,其中一篇《西山經》云“渾沌無面目”,故在片中被賦予了國粹文化的京劇臉譜。煞白面具,兩點極窄黑眉,惡淚肆縱兩頰,采用了京劇文化中白色臉譜是人物奸佞、邪惡的象征。又云混沌“識歌舞”,在祭祀大典上混沌黑衣浮空,操一口京腔遙唱“五行山有寺宇兮,于江畔而飛檐,借童男童女之精華兮,求仙藥而歷險”一戲。回扣了中國文化IP的底蘊、最為響亮的中國式“禮炮”可謂是仰拍鏡頭下白龍凌云之上、繞霧而起的畫面了,在仰拍角度威嚴的烘襯下盡顯了中國式圖騰文化的穩健與瀟灑。搖鏡頭緩緩尾隨白龍的律動,綿延展軀,將繁復華麗的鱗片、龐大壯碩的身形凸顯了出來,同時又似在暗喻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港式武風的融合升華了大圣的英雄光環,俯仰鏡頭間武打局勢,強弱勝負得以展現。快速切換角度的鏡頭,意在突出激烈、撕扯的氛圍下大圣的武打動作技巧。其融合了李小龍、袁和平等武術大家的肢體技巧,且因為他是神幻的存在,故有了極強的可塑空間,掙脫了肉身和重力等因素的限制,完美地闡釋了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這一系列優質IP中的國產文化,為中國動畫打出了一片天地。
萌文化作為一種強烈的現代意識被《大圣歸來》環擁著形成了一種釋放壓抑、愉悅身心、在笑容中找尋教育意義的手段,側面流露出了大圣、江流兒一干人等的本真性情。其中最具萌相的典型人物當然是江流兒了,他作為唐僧十代輪回中的一回,被萌元素烘托出了教育價值。片中一改唐僧昔日迂腐不化、病弱多舛的形象,將其塑造成了圓幼聰穎的小小頑童。多組特寫鏡頭下江流兒豐富的表情交相呼應。瞪圓的眼睛滲透著他對于世界的好奇與正義的追尋,凍紅的雙頰,驗證了他堅韌的品質。在江流兒尾隨大圣的途中,借助了大圣的主觀視角,俯拍了江流兒與傻丫頭辮子的借位使觀眾產生了江流兒是女孩這一錯覺。這亦是萌文化的一大角度,即無性化。這種無性化弱視了江流兒的潛在性格力量,使江流兒看上去弱小無助,為后來人物的潛質不斷激進、成長以及正義感高潮的迸發做了鋪敘,形成了戲劇性的轉折。江流兒在片中尤為童真稚趣的語言是萌文化塑造該人物形象點睛賦韻的一筆。這種語言是非經意間傾瀉出來的,當青龍在蒼穹上盤旋、縈游、江流兒閃爍著驚異流轉的明眸,叫嚷著“大圣,龍飛了,龍真的能飛”,他喊出了所有孩子的內心世界,從最根本最直接的角度盡顯了年幼孩童的天真爛漫,這是無邪無雜念的萌特質。同時,江流兒的語言中潛藏著一股不阿的力量:“我要是能飛就好了,那樣就能飛過大山,找到師傅,帶傻丫頭回家。”這是江流兒保持自我、堅持本心的意識,也是在隱喻萌文化中正義無界的感染力。江流兒在片中的萌是心靈的浸洗,向上的引導是對于“人之初,性本善”的回溯,而大圣的萌在于突破嚴謹形象的幽默對白。一大一小兩個背影在解救正義的路上漸行漸遠。江流兒問大圣:“四大天王是兄弟嗎?”大圣答:“是姐妹。”江流兒又問:“哪吒是男孩兒嗎?”大圣回答:“是女的。”這種打破原著的古板風氣,戳中了觀眾的萌點,循序漸進地實現了大圣的自我救贖、返璞歸真、忠于本心的歷程。通過動作細節突出萌點的是一改吝嗇、肥碩的形象,縮至普通人物體型四分之一大小的土地公,給了觀眾新穎脫俗的視感。全景鏡頭下繪聲繪色地描摹土地公用腳掌試探土壤質地是否適宜遁地的動作細節,笨拙傻氣里透露著一種令人信服的小智慧,使得萌態若隱若現。聲音與畫面配合得相得益彰,江流兒的配音稍帶遲愚感,讓人不禁靜靜地含笑聽完。再配上反復的表情特寫,全景鏡頭下的連貫動作著實激發了觀眾內心對于萌的感知。這不竭的萌點貫穿于整部影片中,豐富了江流兒澄澈無畏、大圣自我救贖的人物特質,使人物更貼合觀眾的內心。
“當我們從文化屬性的層面重新看待與評估動畫的時候,它已經不僅僅是娛人耳目的動態卡通圖案的集合,也不再是風趣幽默的動物故事或奇人歷險記,它已經成為本民族知識經驗、價值取向、處世態度、宗教信仰、思想觀念、社群組織方式在一種新的表意抒情形態中的復合與凝聚,是上述種種文化構成物為自身選擇的一個全新的生動表達渠道和表達場域。被這樣重新定義過的動畫,包含著不容忽視的文化信息,也注定要承擔起不可推卸的文化任務。”
好的動畫絕不限于兒童觀賞,換句話說,類似于《大圣歸來》的作品更能在商業片時代占據一寸勢土。《大圣歸來》恰恰做到了集夢想、自由、正義于一體的完美綻放。片中處處灑滿了勵志箴言的種子,從隱晦角度自然流出。“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足夠堅強,足夠勇敢。就能駕馭它們。”這源于大圣對江流兒的熱切期盼,向觀眾傳遞了一種不畏與堅韌的力量。這種語言是跨越國度、穿越時光、無須多言但飽含深情的吐露。剪斷了文化差異的束縛,讓人們心中存有的善意的凈土得以相通。影片中江流兒一腔孤勇,孑身闖入混沌的妖洞深淵。他被混沌的原身追殺至峭壁懸境,傻丫頭緊緊抱住了江流兒。他們徘徊在生死的邊緣,但江流兒卻無所畏懼,他的眼神透露著堅定與不屈,將普世文化展現到了極致。江流兒為解救大圣逃出深淵薄冰的處境,拔下石縫中的棍子,朝混沌扔去聲嘶力竭地喊著:“吃我一棍,你這大肉蟲子,我在這兒啊,你來啊!”從這小小身軀中迸發出來的勇敢、正義的情愫讓世人感同身受,宣揚了自由、正義、夢想、堅韌的正面文化。
從動畫視角分析,文化的外在表現就是動畫的畫面中呈現出來的場景、角色、服飾等視覺元素以及聲音方面的元素等,可以看到、聽到的形而下內容;內在表現就是動畫作品呈現出來的體現獨特民族精神、民族氣質、文化內涵等形而上的內容。
文化凝結于電影之中,又游離于電影之外。在《大圣歸來》中可以看出現今國產動畫蓬勃的新興之勢。多元納入,傳統廝守與主流創新的結合,使得萌文化下大圣、江流兒的人物塑型更加立體,情感飽滿。正能量強而有力地打入人心,制造出源源不斷的助于情節發展的動力。以中國文化為影片的靈魂,注入國學經典、國民精神、中國年輕代的意識形態,使得該片有了一息尚存的翻覆中國動畫歷史風云的質感。這種文化與文化的融合形式,在時間的洪流中永不會消失,只會綻放出更多知識意蘊、人文財富的結晶。
在文化多元與共生的今天,動畫創作的全球化視角決定了必須跨文化、跨地域,選擇全球都可以接受的題材與元素。中國的動畫創作也要打破固定思維,迎接國外動畫向我們提出的挑戰,使古老的文化元素與現代文明對接,以鮮明的風格和獨特的優勢獲得昂揚的生命力。
[1]邵揚.國產動畫的文化傳統重構[D].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12.
[2]周雯,何威主編.中國動畫產業與消費調查報告(2008-2013)[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 者:王 婷,昆明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