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霞
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當代中醫婦科名家治療崩漏的用藥規律研究
柳永霞
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目的:探索當代中醫婦科名家治療崩漏的用藥規律。方法:選取我國當代治療崩漏的中醫婦科名家18位,收集其治療崩漏的經典病案180例,對處方中出現的236味中藥采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各種藥物的使用頻次及藥物之間關聯度的數據挖掘。結果:治療崩漏的前20位常用藥物為白芍、當歸、甘草、白術、黃芪等,前10位二聯藥物為白芍+當歸、生地黃+白芍、黃芪+黨參等,前5位三聯藥物為甘草+當歸+白芍、當歸+黨參+白芍等。結論:本研究結果與中醫傳統理論中臨床病因分析和用藥觀點基本一致,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崩漏;辨證論治;處方用藥
崩漏是指婦女在非行經期間出現的陰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斷,病情急劇、出血量大的稱為崩中;病情緩慢、出血量小的稱為漏下,又因二者常相互轉化,合稱崩漏。明代徐春甫著的《古今醫統大全》曰:婦女崩漏,最為大病,表明了崩漏不但是婦科的常見病,也是疑難重癥。我國歷代醫家對崩漏一病都有詳細的論述,目前仍為婦科研究的重點。
1.1 當代中醫婦科名家的界定標準:目前中醫婦科學術帶頭人、學派宗師或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傳承人、繼承人;出版過研究中醫婦科的學術專著,且關于崩漏病案的記錄不少于15例。
1.2 病案選擇標準:符合《中醫婦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崩漏的診斷及預后標準,并為服用中藥湯劑而治愈或好轉者。
1.3 資料來源:病案的文獻資料可為醫家本人所著,也可為后人整理而著,還可為與其他人合作而著。通過圖書、期刊和影像資料的查閱和對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各大網絡資源的檢索,最終確定所選醫家及醫家本人的病案。檢索時間為20年之內,即1997年到2017年。
1.4 中藥藥名規范: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中華本草》和《中藥大辭典》中的中藥名稱,對因藥品產地、用藥部位、炮制方法不同或個別病案中出現的藥名錯別字、省略字、別名等而產生的藥名差異做統一處理,作為規范后的中藥正名。
數據處理采用Access2007建立治療崩漏臨床用藥數據庫,數據庫包括一個子表和一個主表,子表用方劑序號字段作為外鍵,主表用方劑序號字段作為主鍵,建立子表和主表之間的聯系,并采用SPSS13統計軟件中frequency命令對導入的數據庫文件進行初步統計描述。數據挖掘利用Clementine12統計軟件進行證型與藥物的關聯度挖掘,選擇Apriori算法,并設置最小支持度為0.15,最小置信度大于0.5。支持度為兩味藥同時出現在處方中的頻率,置信度為一味藥物出現時,另一味藥出現的概率。
選出的18位當代中醫婦科名家:禇玉霞、錢伯煊、宋光濟、胡舜華、王謂川、哈荔田、賀豐杰、王子瑜、祝湛予、沈仲理、李麗云、班秀文、程彬芳、陳和、門成福、羅元愷、何子淮、夏桂成。為研究的均衡起見,每位醫家所選病案10例,每例病案只取前3診,共計收集到病案180例,處方用藥540例。對方中出現的236味中藥進行數據挖掘,按照常用藥、二聯藥、三聯藥進行分類。前20位常用藥出現頻率的統計結果為:白芍-298-55.19%,當歸-254-47.04%,甘草-211-39.07%,白術-201-37.22%,黃芪-194-35.93%,生地黃-163-30.19%,黨參-157-29.07%,阿膠-152-28.15%,續斷-140-25.93%,熟地黃-117-21.67%,牡礪-105-19.44%,人參-80-14.81%,墨旱蓮-74-13.71%,茯苓-71-13.15%,山藥-70-12.96%,牡丹皮-62-11.48%,川芎-57-10.56%,黃芩-55-10.19%,柴胡-53-9.81%,香附-50-9.26%。前10位二聯藥出現頻率的統計結果為:白芍+當歸-186-34.44%,生地黃+白芍-131-24.26%,黃芪+黨參-123-22.78%,白芍+黨參-116-21.48%,白芍+阿膠-111-20.56%,白術+黨參-109-20.19%,黃芪+白術-104-19.26%,甘草+當歸-100-18.52%,熟地黃+白芍-89-16.48%,阿膠+黨參-85-15.74%。前5位三聯藥出現頻率的統計結果為:甘草+當歸+白芍-82-15.19%,當歸+黨參+白芍-73-13.52%,生地黃+白芍+當歸-65-12.04%,白芍+白術+黨參-62-11.48%,當歸+黃芪+黨參-57-10.56%。
病案的主要證型與藥物的關聯度統計結果如下:血熱證:①白芍,支持度(47%),置信度(59%);②生地黃,支持度(39%),置信度(83%);③黃芩,支持度(36%),置信度(78%);④黃芪,支持度(60%),置信度(76%)。氣血證:①白術,支持度(53%),置信度(71%);②黨參,支持度(48%),置信度(69%);③生地黃,支持度(42%),置信度(62%)。陰虛證:①白芍,支持度(36%),置信度(68%);①續斷,支持度(31%),置信度(58%).
縱觀當代中醫婦科名家治療崩漏的主要方劑有多種,但均本著急治標、緩治本和塞流、澄源、復舊的原則,與中醫傳統理論中臨床病因分析和用藥觀點基本一致。對方劑藥物的選擇上當歸、川芎用量減少,熟地黃、白芍和生地黃用量加大,尤其是黃芪的用量可達30-50 g,輔阿膠、牡礪和續斷等以補腎益陰養血,可見現代醫家重視補血生血和補腎固沖,尤其在澄源及復舊階段,加強補腎益氣以恢復月經周期而徹底治愈崩漏。從二聯藥和三聯藥的配伍規律看,多數為補氣藥與補血藥的組合,以補氣藥為主,如白芍、白術、黨參、黃芪之間的組合。因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則固攝失常而血行脈外,氣隨血脫則氣更虛。因此,初期塞流階段最常用的方法是益氣攝血、益氣生血。
綜上所述,現代醫家在繼承古人塞流,澄源,復舊治崩三法的基礎上,結合對現代女性生殖內分泌系統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性腺軸功能的研究,對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在急治標、緩治本原則的指導下,在塞流階段多用益氣、健脾、化癖等止血方法,在澄源及復舊階段以補腎健脾理氣為主。通過采用統計學方法對治療崩漏的各種藥物的使用頻次及藥物之間關聯度的數據挖掘,可準確分析出治崩方藥的配伍規律,也可作為對傳統中醫藥研究的補充與參考。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