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新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吉林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王迪新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職業教育內涵日益豐富,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勞動者的實際需求。結合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概況,可知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職業教育有著較大的影響,需要職業院校能夠注重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轉變,確保自身教育質量可靠性,為社會各行業培養更多的技術型人才,提高自身社會影響力的同時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就吉林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職業教育的影響展開論述。
吉林省;經濟發展方式;職業教育;教育理念;社會影響力
課題:本文是吉林省教育規劃課題《吉林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職業教育的內涵和體系影響研究》的配套文章。
加強吉林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職業教育影響分析,有利于促進該地區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保持其良好職業教育水平的同時增強技能型人才培養效果,滿足社會不同行業的人才需求。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需要吉林省職業教育相關的人員能夠深入理解職業教育內涵,提高對該地區經濟發展轉變的正確認識,從而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保持不同職業教育院校發展良好性,為我國職業教育影響范圍擴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合當前職業教育的實際發展概況,可知其具有“職業化”與“教育性”特征。在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過程中“職業化”特征明顯。具體表現在:根據各行業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實際需求,明確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他們各種技能的科學培養,從而為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提供保障;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職業院校實施各種教育教學舉措時,也充分考慮了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教學中突出了“教育性”特征,激發了他們的職業潛能,為他們未來工作崗位上終身學習目標實現帶來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確保了“個體社會化”與“社會個體化”的高度統一。因此,需要提高對職業教育“職業化”與“教育性”特征的深入分析,確保相關教育教學活動開展能夠達到預期效果[1]。
(1)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促進了職業教育發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對職業教育規模、質量、教育體系構建等有著較大的影響。而職業教育的穩定發展,對經濟發展有著很強的依賴性,主要在于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能夠為職業教育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與環境,促使職業教育體系得以不斷完善;(2)職業教育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良好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影響下,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更高的高素質勞動人員,促使經濟社會的整體生產力水平得以提升,加快傳統生產方式轉變,不斷促進經濟發展,滿足社會各行業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各種需求[2]。
3.1 難以滿足農村職業教育發展需求
作為資源豐富、農業規模大的重要區域,吉林省農業發展速度的加快,對我國農業整體生產水平有著提升有著一定的影響。為此,吉林省正在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村經濟強省轉變。但是,轉變過程中受到農村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教育資源不夠豐富、教育層次水平薄弱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吉林省職業教育發展中難以滿足農村職業教育發展需求,影響了技能型人才培養效果。
3.2 農村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當前形勢下吉林省農村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雖然在不斷增加,但結合該省整體的農業職業教育實際發展需要,依然存在著農村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其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具體表現在:(1)部分縣市占用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費用,致使部分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經費不足;(2)某些農村職業學校教育培訓活動順利開展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影響了勞動者綜合培養效果,職業教育經費持續性投入有待加強。
3.3 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并不完善
當前吉林省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教育體系層次不完善的問題,導致不同農村地區職業教育培訓中各種資源難以得到高效利用,影響著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造成部分農村職業教育出現了混亂局面,難以真正的建立農業科研機構與職業教育系統之間的良好關系,影響著吉林省職業教育發展目標的實現,阻礙了相關經濟發展計劃及職業教育戰略舉措的有效實施,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該地區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優化其層次結構。
4.1 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隨著吉林省特色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不同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機會的增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對吉林省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在特色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影響下,吉林省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活動內容日益豐富,相關的職業教育培訓機制逐漸健全,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專業技能能夠得到針對性培養,促使這些勞動力可以向城市轉移,有效的緩解他們的就業壓力。
4.2 加劇了既有教育資源緊張局面的出現
吉林省城市進程加快加劇了既有教育資源緊張局面的出現,主要在于: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的數量增多,子女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城市既有的教育資源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吉林省相關教育部門能夠加大職業學校扶持力度,給予不同規模大小的職業學校更多的支持,確保職業教育資源供給能夠滿足勞動人員的實際需求,有效應對城市既有教育資源緊張局面,促使該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深入探討,客觀地說明了注重經濟發展方式對職業教育影響分析對于吉林省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性,關系著其職業教育工作質量及發展目標實現。因此,未來吉林省職業教育各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從不同的方面正確看待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自身穩定發展帶來的多種影響,運用科學的措施有效的應對這些影響,促使自身未來能夠處于穩定、高效的的發展狀態,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1]溫天力.吉林省縣域經濟差距及其對教育公共服務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董顯輝,吳婷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學校職業教育的挑戰——基于生態學視角[J].繼續教育研究,2012(6):45-48.
[3]范其偉.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王迪新(1976-),男,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吉林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法律、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