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強
齊齊哈爾市第三十中學校
落實課標精神優化作文訓練
——淺談隨筆訓練
馬樹強
齊齊哈爾市第三十中學校
作文是大多數學生既愛又怕的“大工程”,作文教學也是大多數教師倍感壓力的一項繁重的教學任務。如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落實課標精神,優化作文訓練模式,引發著我的教學思考——發現——嘗試。
學生對作文的這種特殊的情感來自于作文綜合性較強,考試卷面分值大,學業成績的高低,該題是分定乾坤的,加之學生作文能力水平普遍不是很高的實際狀況,愛怕有加的“大工程”變威嚴地站在學生面前;作文教學是系統的教學工程,目前,現行使用的教科書還缺乏這一系統的訓練指導,也少有一個系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加之學生的作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壓力便為此而產生。在教學壓力面前,能否為學生開辟一塊心靈成長的天空呢?答案是肯定的。
先讓我們共讀一篇學生的作文《鏡子中的我》。
“時光匆匆走過,歲月悄悄流逝。眼看著自己一天一天長大,突然間發現自己愛美了。十七歲,花季的我們有個共同的特點,齜牙咧嘴的對著鏡子擠壓青春痘。
十七歲的我們,引為己任的是“苦讀圣賢書”,硬板凳一坐就是好幾年。搞的腰酸背痛,心中火力十足,常欲尋釁發泄,怎奈目標難尋,繼續坐板凳。
十七歲的我們,早上不疊被,不整理書桌,不洗臭襪子,喊“媽,我餓了”鞋要自選,衣要名牌,面對“眼花”的父母,說:“哎,你們過時了!”
十七歲的我們,有時也為家中效力,但活不白干,要有報酬,因為不想當楊白老,除此之外,只要背靠沙發,手握搖控器,觜里叼著阿爾卑斯,只有開冰箱門自己動手。
十七歲的我們,滿口怨言:“為什么我沒有長到兩米高!”有時也找一個矮點的地方練習一下扣藍,滿足一下自己干癟的虛榮心。
十七歲的我們,崇拜周杰倫,謝霆鋒和艾微兒.口中哼著尚未成形的《雙截棍》,手里揮舞著大砍刀,左劈右砍,卻無人傷亡.細視之,蓋桌上拆下的木棍.當著老師面恭恭敬敬,背地里直呼大名.稱教導主任為“清哥”尊物理老師為“球王茂軍”.有空閑沒有錢,就打電話,常常急的爸媽直咬牙,想吃人.有錢沒空閑,就發牢騷,偶爾也曾放個鴿子,有錢有空閑,才過癮。上網聊天,聽著嘩啦嘩啦的鍵盤響,卻不知對方何人。
十七歲的我們,功課百忙之中,也不忘與電視頻頻接吻,蓋因近視600度,卻不肯帶眼鏡。
從未夢想過成為一個學習上等的學生。更不懂得真的考上重點高中會累成個什么樣!偶爾從鏡子中自己年輕的臉上看到了一絲滄桑,偶爾也滿臉憤怒的咒罵老天爺,偶爾也平靜的指著鏡子中的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
“咳!十七歲。”
這是學生在課堂上照鏡子被我關注到完成的作文。
面對學生作文缺少生活,情感平白如水這一實際情況,我就利用進行教學及班級管理這一有利依托,發現學生課上、課下的欠缺的行為表現,進行捕捉,以命題或自命題的方式要求作文(要求要交代清事由,有生動之筆,情感真實),第二天課前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并把這一作文打出來,保存到“成長作文集”里。學生對這不小心就會得到的“捕捉”是又愛又怕。愛的是,被捕者可以盡抒心中這份真實,并且可以展示自己獨特的風格文采,作品又被收藏,他們也在收獲著一份辛苦之后的成功;怕的是,被捕者必須要精耕細作,每一次被捕到,就會被打磨一番。此方法,提升了學生的生活的感悟和作文能力,同時也從自我教育上給了學生一個人文化的,心靈成長的空間,算是一舉兩得吧!
我把這一課堂內外結合的優化的作文訓練模式稱之為“隨筆訓練”。
我覺得這種訓練它的價值在于:
在學生的生活世界里,“照個鏡子””,“弄個紙團”,“沒穿校服”,“打瞌睡”,“打鬧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這同樣也是作文的原素材。需要發現,需要學生的感知意識。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從這每日發現挖掘點滴小事做起,把生活與作文訓練緊密的聯系到一起。以隨筆手法成文,延伸課堂教學的寬度,打破課堂指導訓練這一單一模式,生活中學語文,語文中是生活。
被關注的事例,都具有個性化色彩。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老師就完全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事例實質,寫作狀況的實際,相應的提出具體要求。例如:要求必須寫到600字,必須有排比修辭,必須有語言描寫,必須前后照應,必須有景物描寫等等。這樣,學生就在你的量身設定下寫作了,之后給予的也是針對性的個別指導,漸漸的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提升起來。
實際這些被關注的事例,也是學生自我發現,自我認知,自我成長的營養品。學生用這種隨筆的筆法,敘事,描寫,議論,抒情,言心聲,這就是他們心靈成長的天空。減少了老師的說教,減少了老師的冷面孔,這是平等的對話與交流,這是教育的一條佳境,在寬松的環境中,他們也收獲著“佳作”的幸福,成長的幸福。
把教學拓展到課堂之外,讓學生的心靈成長是一塊蔚藍的天空,我們可以從這一點一滴做起,做總會有收獲,這個過程就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我們就在期中。
僅以此不成熟之行,呈現給同行,在批判中,獲取點滴的借鑒,愿與學生擁抱那片蔚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