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彬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實驗小學
基于應用意識培養的小學生數學教學探析
陳慶彬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實驗小學
隨著時代的飛速前進,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體系的迅速變遷,人們越來越深刻的意識到數學在人類發展史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將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因此,他的實際應用也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教育從娃娃抓起,隨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對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小學生只有真正的對這門學科有了應用的意識,才會將這門學科學以致用。
數學教學;應用意識;數學觀點;數學素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興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志。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小學生現在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還只停留在課本上,沒有有效的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調整教學策略,不要把重心只放在提升學生數學試卷的分數上,也要時刻注意指導學生要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加強數學的實用性,讓學生活學活用,學“活”數學。
小學生學習數學,尚處于數學的起跑線上,接觸的只是數學里最淺顯、最基礎、最簡單的理論知識,可以說,對于數學,小學生知之甚少,與實際生活無法聯系到一起,也可以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時,應以教學課本為媒介,以培養學生自身的能力為目的,應用多種方式方法,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實例相聯系,不僅可以有效的加深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積極開發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用性的理解。
(一)過于重視分數
由于我國現在實施的教育制度是應試教育,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為了孩子將來能夠升入更好的中學,都過于重視孩子試卷上的分數,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家長及老師以孩子試卷上的分數為衡量孩子一切實力的準則,所以在節假日盡可能多的給孩子報考各種補習班,一味地讓孩子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忽略了孩子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因此,導致了孩子應用知識的意識降低,應用能力的下降,使知識始終停留在書本上,在實際生活中得不到有效的應用,更甚者不會應用。
(二)缺乏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小學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正處于成長階段,學習這樣一門具有嚴重抽象性、邏輯性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戰,家長或者周圍人如果再說一些數學很難這樣的一些心理暗示,小學生可能一遇到數學,潛意識里就產生了恐懼心理,逃避數學,數學課不想聽、聽不懂,數學作業不會做,學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長此以往,數學都得不到很好的學習,談何在實踐中運用。
(一)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要只是一味地以提高試卷上的分數為目的,可以將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運用到課堂的教學中去,讓學生在感受到數學的樂趣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與用途。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小學生在學習折線圖的時候,老師完全可以從實際出發,讓同學們的將自己的分數繪成折線圖,還可以很好的達到激勵學生進步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
要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這種狀況,讓學生真正丟掉包袱學習數學,就必須從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開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源動力,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有進取,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在課堂上,數學老師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求知欲學好數學。
(三)注重生活中的數學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生活中,在平常的一些瑣碎小事件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數學。例如,在超市里買水果的時候,父母可以小小的簡單的考驗一下孩子,買四個蘋果五塊錢,買三個香蕉三塊錢,那么,可以問孩子,買三個香蕉和四個蘋果一共花了多少錢?等等?,F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只要留心,有意思的引導孩子,耐心的同孩子解釋,相信孩子學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應用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學習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那么這也意味著,學習數學對小學生的大腦極具開發性,家長及老師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家長及老師應積極開發小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小學生的視野。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小學數學卷).[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