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國
吉林省松原職業技術學院
因材施教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周立國
吉林省松原職業技術學院
由于環境、教育以及先天遺傳因素導致學生在諸多方面存在個體的差異。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并考慮到這些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才能、興趣、個性得到發展。
因材施教;高職體育;教學;應用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論語·雍也》:“圣人之道,粗精雖無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材而篤焉。”因材施教雖不是孔子的原話,卻是對孔子教學實踐中一條基本原則的準確概括。高職體育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這與因材施教如出一轍。既然因材施教如此重要,那高職體育教師如何應用以來指導教學實踐呢?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切身的體會。
首先,施教對象具有多層次性。遺傳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的研究結果指出,遺傳基因的不同以及生活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了個體的差異,這些差異具體表現在不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行為習慣、情感表達、審美觀、生活觀念、興趣愛好、對知識及新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等。同時,高職院校生源具有復雜性、有3+ 2一貫制大專,有職高對口升學的,有普通高中高考升入高職的,有自主招生錄取的,因此,面對這樣一個復雜的學生群體,整體劃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顯然不合適。
其次,以人為本的需要。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而非精英教育或少數教育,因此,因材施教既可以使學生“吃得飽”,又能使學生“消化得了”,可有效防止“尖子生”“吃不飽”和“學困生”“吃不了”兩極分化,使得人人有收獲,生生有發展。
最后,實現高職體育教學目標的內在要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應用人才的教育,而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又是從事生產勞動不可缺少的因素。強身健體的途徑有很多,對于在校生而言其主要的途徑就是體育教育。良好的體育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形成體育技能、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育鍛煉是提高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材施教不會讓學生因無法獲得成功的體驗而厭學,換而言之,因材施教不會把任何學生排斥在受教行列之外,唯有如此,高職體育課程才能實現其教育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健康保障。
第一,轉觀念
以往的體育教育教學未能尊重個體的差異,導致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評價標準等整齊劃一,雖然因材施教思想古已有之,但事實上卻未能實現。以體育教學為例,假如A同學是體育特長生,簡單的教學內容與較低的評價標準會讓其失去挑戰自己極限的動力與外在壓力,又假如B同學腿腳不好,難以完成一些既定的動作,卻非要求其與其他同學做的一樣好,就會使其害怕體育課,最終遠離體育。因此,體育教師務必轉變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轉變觀念,教學才會有實質性的變革。真正的教育是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機會,人人都能從教育中受益,教育不具有排他性,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明確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不能將少數學生棄管,放任自流,而要幫助他們回歸課堂,熱愛體育。
第二,建關系
教師曾經一度集編劇、導演、演員眾多角色于一身,按著預先的教學設計自說自話的唱著獨角戲,貌似學生照單全收,實則“買單”的寥寥無幾。因為學生把自己視為局外人,只需要聽老師發號施令就可以了,畢竟曾經教師的權威不容挑戰,師生關系雖沒達到劍拔弩張的程度,但也不是很和諧。為此,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得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建立起平等、友好、民主的師生關系,只有學生愿意反饋,教師才能根據這些教學反饋不斷調整教學,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同時,學生愿意傾訴,教師才能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三,辨才
辨才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師只有知道學生的興趣點、特長、心理特點、學習習慣、思想動態等才能“投其所好”,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測試、座談等方式獲取一手信息,也可以通過舉行活動“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總之,教師應該科學、系統、有目的的研究分析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準確察才。
第四,施教
施教是在辨才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人人得以發展。一般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將學生按興趣、身體情況、智力水平等劃分成若干小組,再根據小組的實際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考核標準等實施分層教學。當然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部分很關鍵,教師可提前將授課內容、示范動作、動作要領等相關內容錄制成視頻,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課中教師主要督促學生練習,糾正動作、驗收學習成果等。或者可以多位教師同上一節課,每個教師負責1-2組。其實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一切學生,讓他們都能學有所獲,而非被排斥在教育之外。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進程,提高高職體育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必須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指導下,從學生現狀和需求出發,針對學生的特點把教育教學與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年齡特點、情感特點、個性心理等因素聯系起來,立足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發現并發展學生強勢智能,因材施教,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