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強
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
立足三個超越深化對標創新
張運強
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
對標創新是企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通過對標,企業發現了“軟肋”,拉長了“短板”,通過創新,實現了工藝、能耗、排放和管理水平、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對標創新”已成為企業挖潛增效的有力抓手,成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的一種有效方式。“三個超越”即超越同行、超越過去、超越自我,是三友集團在新形勢踐行對標創新的新理念,促進廣泛吸納國際國內企業先進經驗,永葆行業爭先的工作激情,實現了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的科學發展。
對標創新;三個超越;三橫一縱;三友集團
“對標”這個名詞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國,首開先河的是美國施樂公司,歷時30余年,已被公認是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其實,對標也是中國和中國企業的生動實踐。簡單地講,“對標”就是樹立“標桿”,向標桿看齊,通過學習和努力,爭取達到、甚至超越“標桿”。我國古代“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就是一種樸素而富有哲理的“對標”。從企業管理角度看,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國有企業普遍開展的“比學趕幫超”,實質上就是“對標”。
三友集團是全國純堿和化纖行業的排頭兵。新形勢下,三友集團為鞏固行業領軍地位,強化對標創新,提出了“三個超越”,即:超越同行、超越過去、超越自我。超越同行,就是要全面吸取同行業的好經驗、好做法,借鑒、創新、提升,不斷完善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力爭在各項工藝及消耗指標上引領行業發展水平。超越過去,就是要與本單位歷史上最好水平相比,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唯前人、挑戰前人、敢為人先。超越自我,就是面對成功不沾沾自喜,而是不斷自我加壓,不斷奮進。圍繞“三個超越”,三友集團采取了一系列工作舉措,促使各級管理層始終責任在肩、時不我待,保證了效益提升、持續發展和惠澤員工。
多年來,三友集團一直重視對標創新,已融入日常基礎管理,隨著“三個超越”的提出,更將對標創新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斷夯實和鞏固行業龍頭地位,著力提升了發展質量。
三友集團的對標創新做法簡單概括為“12345”:
1.明確一個核心:科技成本、科技進步、科技創新;
2.抓住兩個主線:循環經濟規模、經濟效益;
3.實施三個超越:超越同行、超越過去、超越自我;
4.堅持四項原則:實事求是、標桿明確、持續改進、全員參與;
5.完善五個體系:對標指標體系、對標分解體系、對標評估體系、對標考核體系、對標宣傳和信息交流體系。
為了全面深入推進對標創新行動,重點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對標組織體系。成立以第一責任人為組長的對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對標創新行動實施方案》、對標手冊和技術演進路線圖,做到掛圖作戰,確保組織到位、責任到位。
二是拓展對標內容。將對標創新內容具體劃分為行業、內部、工序、專題對標,形成了“三橫一縱”的對標模式。“三橫”是指橫向對標體系,從行業間、各公司間、各班組間進行全面對標;“一縱”是指縱向對標保障體系,將對標爭先指標層層分解到車間和班組崗位,形成了班組保車間、車間保公司、公司保集團層層對標保障體系。
三是制定對標工作計劃。從產量、質量、主要工藝消耗以及設備、研發、管理、品牌、人員等方面確定了對標指標體系,選取三個行業先進企業作為標桿,制定了三年的趕超目標及保障措施,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間。各生產車間、班組根據本公司對標目標,同時制定對標目標及保障措施,做到層層分解落實。
四是抓好《對標手冊》及路線圖和時間表的制定工作。各公司及生產車間全部制定了完善的《對標手冊》,將對標目標、保障措施、完成時間、責任人等全部納入,員工人手一冊。各公司、車間圍繞關鍵消耗工藝指標,繪制出五年間工藝演進路線圖,明確趕超目標及相關措施,以展示牌的形式擺放在公司及各車間內,使每名員工做到心中有目標、行動有措施、完成有考核,有效地促進了對標工作的開展。
五是強化對標工作的考核。將對標創新行動納入集團重點工作督導體系,每月進行總結分析、督導檢查,并將對標工作納入月度績效考核,嚴格落實獎懲,保障對標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
六是建立完善的對標評估體系。將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作為評估對標成效的重要標準,做到對標工作的“三結合”。一是對標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把“科技成本、科技進步、科技創新”作為核心工作來抓,推動對標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二是對標與體制機制創新相結合,實施變革提效,理順經營、管理分配等機制。三是對標與貫標相結合。通過對標,全面修訂各項作業標準、優化工藝流程、完善管理制度,為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在多年發展中,三友集團嘗到對標創新的“甜頭”,特別是圍繞“三個超越”,大力開展全方位、全領域的層級對標行動,使三友集團的經濟運行質量、效益再次大幅提升,44項可對比行業主要指標中42項達到行業第一,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全部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通過對標,做到行業效益最高。通過“三個超越”深入實施,強化科學管理,保持了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增長。以2016年為例,對純堿行業前幾名上市公司進行比較,三友化工利潤總額10.78億元,山東海化虧損1.44億元,雙環科技虧損6.21億元,做到“一枝獨秀”。
通過對標,做到行業發展最快。以項目對標加速產業升級,做到項目投資最省、技術最優、建設最快。純堿產能由60萬噸提高到330萬噸,化纖產能由2萬噸提高到53萬噸,PVC及燒堿由雙10萬噸提高到40、50萬噸,有機硅產能由6萬噸提升到20萬噸,現化纖25萬噸項目正加快建設,建成后化纖產能將達到80萬噸,純堿、化纖產能雙雙位居世界第一。
通過對標,做到技術行業最優。建立了“兩站一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邀院士工作站、國家級技術中心),打造了行業內最完備的研發平臺和體系,開發了低鹽純堿等70多個新品種,193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72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項新產品填補國內、省內空白,特別是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研制了國內首套化纖核心設備。集團榮獲中國化工行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化纖、硅業公司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化纖公司被命名為“纖維素纖維新產品研發基地”,行業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