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雯,王大江,閆志利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淺析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建設
孫雯雯,王大江,閆志利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2015年6月總書記在貴州省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成為熱議,作為我國的重要決策之一,精準扶貧的任務包含內容非常廣泛,而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基礎,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貧,能有效支持重點人群,對貧困家庭子女脫貧致富的能力大力提升,本文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建設進行簡單分析闡述。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建設
職業教育扶貧機制是指職業教育扶貧系統內部及其與外部之間的有機制約關系及其運行機理。我國職業教育扶貧作為教育扶貧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扶貧的重要形式,針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的建設內容,在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當中較為分散,其主要采用的方式仍是借以政府的力量來進行推進,針對具體的架構,還要認真考慮到具體的職業教育內容和扶貧相關政策,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管理運行體系,以職業教育合作辦學的形式來培養人才,提高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培訓水平,通過合理的手段來識別職業教育扶貧對象,確保職業教育資金的有效利用,已有的這些內容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機制框架,可以進行充分利用,但其發展仍舊存在問題,需要重點進行關注,并且與國家上的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仍舊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行研究探討[1]。
中央政府將精準扶貧開發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經過近年來的努力,貧困人口大幅減少,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說按照人均兩千三百元農村貧困標準計算,二零一六年農村貧困人口有四千三百三十五萬人,比上一年又減少一千兩百四十萬人,2017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一千萬以上。加快農民增收步伐,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貧困居民最多的省(區)經濟發展上行向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貧困地區農村公路問題、飲水安全問題、居民用電問題、危房改造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明顯。
3.1 貧困程度深、規模大
我國現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五百多個,貧困發生率超過百分之十五的有五個?。▍^),其中西藏超過百分之二十,這些數據無不迫切告訴我們現有貧困居民貧困程度深、規模大[2]。
3.2 內在發展動力不足
連片特困地區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其內在發展的動力不足,能力較弱,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現象時有發生,缺乏資金、技術輔助。
3.3 區域性明顯,基礎薄弱
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不能滿足人民群眾要求,當地交通系統落后,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生存條件差,市場主體未能充分發育,體系未形成,沒有支柱性的產業,發展處于價值鏈最底層。
3.4 外在成本高
貧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差,扶貧一時難見成效,部分人員非殘即病,缺乏基本勞動能力,到2020年貧困居民要全部脫貧時間非常緊迫,精準扶貧開發已進入了沖刺期,到了決戰的關鍵時刻。
3.5 精準扶貧工作差異化
部分地區或單位對精準扶貧工作人士不足,措施不到位,中西部有些地區仍舊沒有將脫貧攻堅作為主要工作任務,沒有把扶貧濟困擺在應有的正確位置上,特別是一些管理干部思想認識不足,作風懶散,精準扶貧的方式方法還在使用傳統方式,扶貧理念功利化,嚴重阻礙了落實精準扶貧工作的程度,、精準扶貧政策針對性不夠充分,特惠支持不足或已經設置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存在供需錯位、渠道分散、效率低下的現象。
精準扶貧工作的目標更明確、措施更具體、管理更精細,而職業教育工作作為具體的精準扶貧工作內容,是最好也是最精準的扶貧,常言道“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依照國際精準扶貧基本方略,有針對性的使貧困家庭學生可以在職業院校進得去、學得好,畢業后能懂經營、能致富,更好的服務于我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以便保證此種目標的實現。
4.1 完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相關機制的頂層形式
依照我國精準扶貧現有狀況,制定專業的精準扶貧法律,以國家立法形式將職業教育的地位確立下來,保證其在精準扶貧中的地位,設立國家管理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管理機構,提高職業教育資源合理化分配,各職業院校或機構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建立或設置相應扶貧工作需要的培訓方式方法,從而提高職業教育扶貧機構的職業化培養能力。
4.2 調整各個區域職業教育布局情況
通過整合區域職業教育資源,提高城市職業院校或機構的覆蓋情況,保證貧困人口可以就近得到教育或培訓,或建成綜合性的培訓教育園區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4.3 創新扶貧聯動機制
組建新型扶貧機構,輔助進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對話,以政府為主導,提高社會參與積極程度,擴展創新型職業教育模式。
精準扶貧工作是現階段我國扶貧工作的重點,而職業教育作為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依靠明確的扶貧目標來進行導引,從而保證職業教育質量,同時兼顧重點區域的重點個體,不僅通過物質上扶貧,更多的通過精神扶貧,徹底改善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以政府為主導,重復考慮市場、社會的需求,提高市場、社會在職業教育工作中的參與程度,通過多方面多角度的結合,提高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效果,是的貧困居民不僅能夠得到經濟上的輔助,更有徹底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希望,增強其“獲得感”,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何艷冰.精準扶貧要求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新路徑.繼續教育研究,2017(3):33.
[2]向昌斌.精準扶貧視角下湘西州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研究.鄉村科技.
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行動實證研究”(20160312 0302),主持人:王大江;2016年度河北省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模式與機制研究”(6),主持人:孫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