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婭沙·克依木新疆巴州衛生學校
中職衛校護理專業心理健康“向快樂與幸福出發”說課設計
米婭沙·克依木新疆巴州衛生學校
以“向快樂與幸福出發”為例,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5各方面進行說課設計。
中職衛校;心理健康教育;“向快樂與幸福出發”;說課設計
德育是一個有著豐富思想內涵的動態發展著的感念體系,即不能用德育工作來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來取代德育工作。未來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不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還要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本課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更好地解決學生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既治標又治本的作用,促進中職生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2.1 說教材
2.1.1 課程體系本次課選用的是由俞國良先生主編的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課《心理健康》,今天要說課的是成長篇第三單元的第十二課。學好本課,對于幫助學生學會調節情緒,正確處理在生活中面臨的心理行為問題,在今后的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中,建立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實現人生價值,獲得長久的快樂,有實踐指導作用。
2.1.2 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遵循“認識、強化、實施”的教育規律。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澄清情感的起伏變化,認識陽光心情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心理潛能的發展,平和、穩定的情緒是可以修煉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建立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認識到獲得快樂需要一定的主客觀條件,理解并學會奉獻個人利益,向長久的快樂出發。
能力目標:學會調適情緒的方法,提高情緒調適能力,做一個快樂的傳遞者。
2.1.3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合理的調適情緒的方法,學會化解和修復負面情緒。奉獻個人利益,向長久的快樂出發。
教學關鍵點:促動學生認識情緒到調節情緒的心理轉化過程,學會友愛、奉獻實現生命價值獲得長久的快樂。
2.2 說學情
授課班級為2012級護理(1)班,該是畢業班,近期要參加職業考試、主要存在考試壓力、就業問題的心理困惑。需要培養健康的心理,穩定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尊重、友愛、團結、協作的能力。全班均為女生,大部分學生性格開朗、自我意識強,喜歡參與實踐性教學活動,既渴望快樂,又茫然無助,這既是本節課教學所面對的突出矛盾,也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優勢資源。
2.3 說教法與學法
2.3.1 教學法:以案例為引導、以問題為核心的專題化教學的方式,通過體驗學習,討論,活動設置等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認知、在認知中成長。
2.3.2 教學理念:緊扣中職學校德育大綱,通過結合實踐活動實現,教、學、思、做、悟一體化,展現德育課職業教育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實踐為中心、體驗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2.3.3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同時充分發掘學生自身資源進行生活化教學;教學現場打破座位定勢,課堂360度靈活旋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4 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為一個學時。我從整堂課實際教學出發,從發生在學生身邊事例去講解,運用直觀材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我運用,導入視頻、設疑激趣,創設情境、探究新知,親身體驗、辯論求知,構建活動、導之以行,承前啟后、鞏固提升等五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
2.4.1 導入視頻、設疑激趣首先播放課前學生自行錄制的視頻《采訪畢業生》并討論。通過教師不斷追問與學生形成互動,快速地將學生思維帶入情緒調節的成熟領域。通過學生分享感受,教師的層層分析,初步理解人的一切活動無不打著情緒的烙印。情緒像是染色劑,給人的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那我們如何去調適情緒呢?
2.4.2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使用感性材料,教師創設情景,進行直觀教學。通過教師恰到好處的啟發,誘導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比較、討論,并聯系學生的專業實際特點,突破教學的重點。全班進行通過活動和播放視頻回顧當時的感受。通過重溫視頻,點撥學生:想法和情緒、行為有著互動的密切關系。想法合理能激發自己樂觀進取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狀態。引領學生領悟人生哲理:生活就像一面鏡子,當你對它的時候,你笑,生活笑,你哭,生活也會哭。面對他人的時候也是一樣,要想獲得別人的笑容,請先綻放自己的笑容。
2.4.3 親身體驗、辯論求知結合學生的親身體驗,進行辯論,突破難點。請參加學校近期義務獻血活動的學生,談獻血體會和感受;給出學生辯論題讓學生進行辯論。正方觀點:人為別人活著獲得快樂。反方觀點:人為自己活著獲得快樂。通過辯論使學生懂得:快樂與幸福的函義、提高獲得快樂的能力、從而實現長久的快樂。
2.4.4 構建活動、導之以行此環節結合專業特點開展了《無敵風火輪》小游戲,通過學生自己課前準備游戲道具和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到,只有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尊重、友愛、團結、協作才能取得成功。這項活動的設計真實再現了幸福,不僅是快樂的情緒情感體驗,也是和良好的心態,寧靜心靈的和諧統一,這才是實現長久快樂的主客觀因素。
2.4.5 承前啟后、鞏固提升全班學生先合唱《我相信》。通過合唱產生興奮、鎮定和平衡等狀態,消除緊張感。然后向同桌要回小紙條,并把它撕掉,獲得快樂、幸福的體驗。整堂課在希望中開始,在溫暖中結束。
2.4.6 拓展作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想辦法給他人送出快樂、試著用行動邁出第一步,記錄下整個過程中你的情緒變化的情況,下節課我們進行交流分享。
2.5 課后反思: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認知水平,突出教學重點,分散教學難點,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自主性、創新性。學生在課堂上達成的學習效果具有瞬間性和不穩定性,學生的課后表現和行動一定需要教師后續跟進、不斷鼓勵。
希望同學們,今后要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克服消極負面情緒,無私奉獻,擁有耐心、愛心、責任心,一心一意對患者,傳播“正能量”。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情感態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劉淑云.說課的一般模式.教育理論研究,2007(7):9-10
[2]俞國良.心理健康.—2版(修訂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