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瑩瑩
山東省曲阜市時莊街道中學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許瑩瑩
山東省曲阜市時莊街道中學
語文是初中階段重要的通用課程,對于學生而言語文的學習貫穿了學生學習經歷的始終。語文是以漢語為承載的學科,是語言的學科,是最能反應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推廣,教育改革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對于語言即語文知識掌握能力與運用能力的教學,而現代語文教學要求在從語文教學中融入人文思想,從情感層面開展教學以影響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與人文素養。基于此,筆者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談一談如何在新課改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初中教學;語文;新課改;情感教育
語文是培養學生漢語語言能力的學科,而語言的學習是綜合學習過程。除了掌握一定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以外,語文學習更應該注重情感的運用。情感是理解層面的能力,是人對于事物的感受即及內心的體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帶著情感體驗課本知識,進行有情感的寫作與創作,勇于表達自身的見解,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筆者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分析如何適應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1、情感教育是實行素質教育理途徑之一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大部分的學校即教師都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探索,然而對于素質教育的內涵卻缺乏深刻的理解。多年來,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發展較為緩慢,這與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有關。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而言,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是相對穩定的,久而久之教師形成了一定的慣性,在教學中缺乏變革的動力,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趨于形式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教育的開展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情感教育的開展正好符合了這一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給學生開辟了新的學習語文的途徑,變知識學習為情感體驗,更加能貼心學生的需求與內心。
2、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拉近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傳統的師生關系是較為僵硬的,教師在教學中代表了一定的權威,而學生不管是在知識的接收上還是在課堂行為上都是極為被動的。通過與班級學生的交流筆者發現,學生一般對于教師都有畏懼心理,作為教師筆者也感受到在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時缺乏情感內容,難以與學生親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符合了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課堂改革中構建和諧課堂的要求,教師通過情感體驗與學生拉近距離,更加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帶動教學效率的提高。
3、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更加注重對于語文知識的教學,教師將語文知識以知識點為單位進行劃分教授給學生,以考試的方式檢驗學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效果。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具備很強的語文解題能力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教師忽略了語文對于學生人格的影響。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教師更能從情感層面影響學生的性格,將語文教學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加強對于閱讀的重視,激發學生的情感
我國古語有云:“三分詩,七分讀”,對于語文的學習而言,教師僅僅局限在通過不斷的做題提升學生技巧是不可取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教師應當重視閱讀,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體驗優秀讀物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
例如,人教版語文課本中都有優秀作品選讀的部分,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文章和作品,布置讀書人物,在階段教學中開辟出專門的課程開展“讀書分享會”,組織學生在讀書之后進行“說書”活動,談對文章、書籍的理解。最后在教師的帶鄰下升華對于讀物的理解
2、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開展“體驗式”教學
在情感教育的開展中,僵化的師生關系與課堂氛圍是情感教育的最大阻礙。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尤其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應當將課堂“還給”,通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去引導學生多開口,多表達。只有學生養成主動表達的習慣,情感教育才有了良好的前提。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氛圍若干學習小組進行分組學習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這一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在完成基礎知識的講解后,可以向學生們拋出問題:史鐵生的這篇文章主要是在懷念誰?那人為作者在懷念什么?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的討論,并組織學生進行發言。最后教師匯總學生的回答對文章的情感進行總結與升華。小組合作模式可以使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給學生以真實的情感體驗。
3、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
語文教學是以文章和詩歌進行載體進行教學的,而文學作品中往往有著許多精彩生動的描述借此反映社會的發展和作者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學,教師應當借助教室配備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的教學情景,在給學生更加生動的體驗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朱自清《春》這一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在網絡上找到的關于春天的圖片、視頻及音樂,匯總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資料,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進行展示,通過這一方法強化學生對于春的印象,使學生想象自己作為作者在這樣情景下會有什么樣的情感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情感通過生動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體會作者情感。
[1]張美云.初中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路徑剖析[J].語文學刊,2013(24).
[2]邱玉榮.論情感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