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韶關市新豐縣文化館 511100)
新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研究
張 紅 (韶關市新豐縣文化館 511100)
文中針對我國現階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和所存在的問題的不足做出了詳細的探究和討論,并且給予了針對性的建議和問題解決方案,對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做出了理論方面的探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保護方法
我國范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其實并不盡如人意,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不足。效果也遠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存在著很長一段路要走,必須要大眾參與,團結一心。對各種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為世界文化傳承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1.地方文化和多樣性文化正在慢慢消亡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各地也有各地的風土人情,文化也因此而往往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這樣。“申遺”本應該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然而,在現階段,卻開始變成一件非常時髦的事情,而且由于非物質文化遺傳有著一定的商業價值,各地為了經濟利益,出現了哄搶資源的現象,使得一些混亂的競爭現象開始出現。甚至某些地區,開始做起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把非遺文化完完全全當成了一個噱頭,使得很多資源被毀滅性破壞,并且非常多的人,都是奔著經濟利益才開始搞非遺文化的,令人寒心的是,這些做法還得到了很多市民和一些機構的認可。基本上斷定這是一種只注重短期利益的野蠻開發行為, 現階段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變成一項賺錢的生意,變成一種實際只是為了賺錢的虛假藝術。而其真正的代表地方特色內涵卻反而正在慢慢消失。
2.文化傳統正在從日常生活當中慢慢消失
文化的傳承需要立足于日常生活當中。我國的非遺文化本質是我國勤勞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數千年的點滴累計所形成的,其來源于生活,也必將回歸于生活,如此方能實現有效傳承。可是某些政府機關只顧著做面子工程,追求政治功績,使得文化傳統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成為一種假大空的面子工程。保護主體變成傳承主體,而傳承主體反而變成了保護主體,這種顛倒錯位,導致文化傳統不再立足于人民生活之中,反而變成一種官方的標志。這種文化傳統沒有扎根于生活,反而變成了一種高高在上的官方資源,就如本來應該是鄉里村間的小調哩曲被強迫變成了非入大堂演奏不可的陽春白雪,本質上是違背我們保護的初衷的。
3.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物出現被破壞現象
首先,非遺文化一直以來被大家所忽視,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官方,無論是作為一門技術還是一項文化,基本上都遭受了重創,結果導致了非遺文化日漸消亡。其次,現階段, 非遺文化這一概念板塊在相關相關輿論的推波助瀾下,基本上漸漸已經成為一個熱點板塊。但是, 因為摻雜了過多的經濟追求,而且也沒有相應的管理經驗,導致其文化母體——傳統文化反而愈加日漸勢孤。
1.努力籌措并合理利用相關經費
首先,縣文化館需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工作,積極使用各種方法,利用各種手段,諸如巡演等多種方式,以此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同時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來管理好不容易籌集到的各項資金,珍惜每一分錢,把錢實在刀刃上。其次,新豐縣應該積極申請省、市、縣專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已經批下來的專項補助經費,我們積極督促、落實到位。
2.積極培養專業性人才
首先,相關文廣局要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的培訓班,使得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至于讓其后繼有人。除此之外,要建立合理的傳承機制,鼓勵年輕人學習這些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傳,并且根據時代的發展,積極創新,發展新型的項目,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擴到最大。其次要對傳承人進行統籌規劃性保護,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我們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審定標準,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對緊急的項目進行優先保護,對相關的繼承人進行精神慰問和物資自助。再者所謂“種的梧桐樹,引的鳳凰來”,我們要給與高素質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給予相對優厚的待遇,讓廣大真正的傳承方面的人才積極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傳的保護工作當中去。
3.全國范圍普查,積極鼓勵非遺上報
按照目前我國對相關非遺文化的保護法律和保護條例,結合新豐縣的實際,建全非遺文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制度設定上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徹徹底底解決后顧之憂。我們也可以組成新豐縣非遺文化保護小組,廣邀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專家、大學教授一起參與其中。我們也可以安排文管所基層干部對各個鄉村進行排查,然后請專家整理好資料,參考相關法律條例依照程序進行上報。同時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成果進行廣泛宣傳,整理出版新豐縣非遺文化相關宣傳冊,調用相關非遺文化實物進行展覽研究。
4.積極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增強全民保護意識
以前的宣傳方式,基本上就是搞搞展覽,基本上無法引起大范圍的轟動。時代在發展,緊跟著網絡的時代崛起,我們也可以更利用更多方式進行宣傳,可以讓傳承人錄制紀錄片,可以讓傳承人現場演示,可以舉辦網絡學習班,也可以圍繞非物質文化遺傳拍一部電影,組織大家觀看。更可以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篩選,積極尋找相關的傳承藝人。另一方面,大家要認識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某一組織或者政府的事情,而是全國人民共同的事情,可以說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有責。相關主導單位也應當負起帶頭作用,加強全民教育和宣傳,積極引導輿論導向,使得全國上下形一種良好的氣氛。使這項工作得到關注。
5.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法律
現階段,我國的法律普遍存在法制不健全,法律落后的問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制建設上長期處于比較落后的局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時常面臨著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因此在當下,為了能夠有效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健全相關法制條例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一項工作,只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制建設上狠下一番功夫,制定緊貼時代步伐的法律法規,使得各項文化保護工作能夠找到相關的法律依據,并且在執法的過程中大公無私,嚴格執行,堅決貫徹,堅決打擊各項有關非物質文化遺傳的犯罪工作。這樣才能為非物質文化遺傳建立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物受到合理有效的保護,使得其法定繼承人的相關利益凌然不可侵犯,在法律保障下,順利地向前推動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實施。
新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已小有成績,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從努力籌措并合理利用相關經費、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全面普查積極上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保護意識等方面做起,全面提升新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1]賀學君.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5(2):103-109.
[2]陳彤.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改進策略分析[J].大眾文藝,2015(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