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蓓婷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鎮文體服務中心 362302)
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及有效發揮思路闡述
許蓓婷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鎮文體服務中心 362302)
本文首先介紹了建設鄉鎮文化站的作用,與本地特色相結合,怎樣將鄉鎮文化站作用有效發揮。從目前鄉鎮文化站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出發,提出建設鄉鎮文化站的思考建議,以供參考。
鄉鎮文化站;作用;發揮思路
所謂的鄉鎮文化站,是一個提供給全民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公益場所,主要是由鄉鎮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所設立的,主要作用是給當地群眾進行文化娛樂活動提供場地與交流平臺。建設和諧美麗的鄉村,離不開鄉鎮文化站這種文化組織的支持。各城市的鄉鎮文化站都是對先進文化進行傳播的主要場所,在鄉鎮文化站內,經常聚集著各種年齡段的群眾,在宣傳先進文化的過程中,選擇在此進行是最合適不過的。作為鄉鎮文化站,可定期開展一些文藝、體育活動,同時向群眾宣傳各方面的知識,例如我國共產黨的主要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時代發展等,通過這種文體活動,達到向群眾們宣傳的目的,使得群眾們在娛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接受了各種知識的灌輸。
鄉鎮文化站主要面向基層群眾,創建文化站這個平臺能夠將農村的社會文明意識加強,同時還能夠對文體事業進行發展與壯大,基層群眾通過文化站組織活動的宣傳,深刻的感受到愛國、社會理想與信念等,將基層群眾的思想道德品質綜合提升。鄉鎮文化站能夠實現基層群眾對自我的教育,同時提高自我的重要場所,將轄區內居民的文化涵養有效提升,建立和諧發展的社會現象。
各地區的鄉鎮文化站,都是做宣傳教育的主要場所,能夠將基層政府與群眾之間增進聯系與感情,為人們群眾更好的服務。同時鄉鎮文化站還承擔著知識傳播、收集民情以及定期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的責任,怎樣使鄉鎮文化站更好的立足于本地,從實際情況、各地區的差異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進而將“中國夢”得以實現,以下提出兩點建議以供參考。
(一)將觀念進行轉變,與時代發展同行
鄉鎮文化站的直接領導單位是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對于引導與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在引導的同時,應注意對觀念進行轉變,從傳統的包辦轉向管理方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地區的政府職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的過程中,應將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充分的考慮在內,將運行機制進行完善,只有鄉鎮群眾文化站本身具有“造血”的能力時,這樣才能使得鄉鎮文化站能夠可持續的發展。當政府對鄉鎮文化管理時,應注意兩個方向的建設,即公益型文化和基礎設施,在規劃鄉鎮文化的過程中,應進行宏觀調控,為建設鄉鎮文化站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二)根據具體情況,因地置宜,制定方案
在建設鄉鎮文化站的過程中,應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各地區的差異建設鄉鎮文化站,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轄區內所有的居民積極的參與,促進鄉鎮文化站可持續發展。作為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對與未來的發展規劃應有一個長遠的考慮,以各鄉鎮的人口分布、產業集群、地域風貌以及經濟情況做參考數值來創建各類文體活動設施以及文體活動方案的制定。
隨著我國人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升高,各鄉鎮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斷增長。從某種角度來講,建設鄉鎮文化站,有力促進了鄉鎮文化建設發展。但在實際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仍然有一些困難有待解決。其一,鄉鎮文化站的文化設施不夠完善,甚至有部分設施較為落后,盡管我國在建設鄉鎮文化站加大了資金投入,可仍然與實際發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在鄉鎮文化建設的道路中,硬件優勢沒有被充分發揮;其二,文化隊伍建設不健全,在鄉鎮文化中文化人才極其匱乏,各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配比嚴重不足,在日常的業務培訓過程中,不能夠有序的開展,給鄉鎮文化活動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其三,對地域特色文化沒有進行及時挖掘及保護,因鄉鎮文化站內文化硬件設施不足,缺乏相關專業人才,致使在組織鄉鎮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帶來了一定的制約。鄉鎮文化站進行文化宣傳時比較單一,只有播放電影或歌舞表演等,對群眾的文化需求沒有進行深度挖掘,表演的內容沒有將地域特色進行展現,最終致使群眾失去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鄉鎮文化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建設和諧新農村,將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升。建設鄉鎮文化站應從鄉鎮實際文化出發,創建和諧美好的文化環境。
(一)強調主體地位
在鄉鎮地區開展文化事業時,首先就要在思想上與時代發展同行,將群眾的主體地位進行明確,在進行文化宣傳的過程中,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營造良好鄉鎮文化環境。我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人民是文化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首先應立足于農村,開展文化事業的過程中與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結合,積極吸取群眾對建設文化藝術提供的建議,致力于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一切需求。在進行各類文化宣傳過程中,應以群眾為主體地位出發,將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為主導方向,展開各類群眾文化活動。與當地日常生活為素材,將現代農業文化與群眾文化有機結合,定期進行道路競賽。以我國各傳統節日為契機,與群眾興趣愛好相結合,舉行文藝演出、聯歡會,用小品、歌舞等方式將群眾的精神文化進一步豐富。
(二)傳遞社會價值觀
根據各鄉鎮的實際情況,以獨特的鄉鎮特色為文化主體,傳遞社會核心價值觀,開展文化藝術活動時,應及時進行審核,將消極的、不文明的活動及時篩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例如可組織培訓書畫、南音、廣場舞、象棋、圍棋、唱歌、籃球、乒乓球等。
(三)創新文化發展方式
應從農村的生活為出發點,將農村的文化特色進行挖掘,可從現在農村老齡化這個角度出發,展開戲曲文化宣傳,將有戲曲功底的退休人員組織在一起,促進鄉鎮群眾文化更好地發展。同時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以及聲像技術,將更多鄉土文化引入,確保滿足鄉鎮居民的各種文化需求。
(四)加強文化硬件設施投入
與農村文化建設相結合,加強文化建設的硬件設施投入,為群眾提供較好的文化活動平臺。比如:翻修老的舊的演出活動場所,及時更換一些老舊的設備,將鄉鎮群眾文化視野進行拓寬,更好地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1]張明亮.發揮鄉鎮文化站作用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J].神州(下旬刊),2014(2).
[2]羅希.株洲市鄉鎮綜合文化站發展問題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4.
[3]余紫珊.如何更好的提升鄉鎮文化站的管理[J].北極光,2016(12).
[4]李遠國.淺談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J].金田,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