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重慶市沙坪壩區文化館 400030)
淺析廣場舞當前現狀及發展趨勢
張 燕 (重慶市沙坪壩區文化館 400030)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健身的認知度也日益增強,廣場舞作為一種獨特的大眾健身活動,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和熱衷,不論城市還是鄉村,到處可見廣場舞的盛行,成為群眾文化不可缺少的內容。然而一如慣有的新生事物一樣,當廣場舞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同時,困難和問題也隨之而生,廣場舞發展遭遇的瓶頸及今后一個時期內的發展趨勢,值得我們文藝工作者探討研究。
廣場舞;現狀;發展趨勢
群眾健身、交往需求意愿增加,是廣場舞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身休閑活動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北京奧運等一系列重大賽事的成功舉辦,促進了全民健身活動的發展。廣場舞作為一種成本低、簡單易學的休閑娛樂運動方式,它具有:群眾性、多樣性、開放性、簡易性、娛樂性、社交性等特征,既能鍛煉身心,又搭建了交友娛樂平臺,因此成為廣大群眾,特別是中老年人廣泛參與的流行活動,經常進行排舞練習,首先可以增強體質,延緩衰退,提高人體的活動能力;其次通過排舞練習對大腦神經的不斷刺激,來減緩記憶力減退的生理現象,達到良好的健腦效果;最后,練習廣場舞可以提高人體的協調能力,強健身體的各個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加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積極的健美作用。
1.存在擾民現象。廣場舞場地大多在人口稠密的繁華鬧市區和居民小區的休閑場地。每每跳舞時間大多在清晨或晚飯后,而這個時段里周邊居民和學生則大多在家休息和學習,所以那些對于跳舞哲來說的動聽音樂,對其他人而言則是噪音,就可能引發矛盾糾紛。根據對受訪周邊群眾調查統計,其中3350人認為“壩壩舞”已成為社會公害,必須予以取締,占15.0%;8304人認為對他人正常生活造成影響,應當規范管理,占37.3%。
2.缺乏專業指導。隨著廣場舞的興起。人們對于舞蹈的追求意識也在逐漸加強,這就要求我們對于廣場舞要在編排等方面做出一些改編。由于廣場舞都是由非專業的舞蹈愛好者通過一些舞蹈視頻,學會后來再傳授給其他人,大大降低了舞蹈的觀賞性。而且廣場舞專業編排和培訓相當欠缺,與廣場舞發展火熱發展趨勢不成正比。據統計,重慶現有群體5237個30.47萬人,但是從事廣場舞專業編排和教學的工作者不足1000人。
3.缺乏物質保障。一是缺乏資金。目前,我市大部分廣場舞團體均沒有經費來源,基本靠幾位熱心的組織者自掏腰包承辦音響設備及承擔日常的維修、電費等開支;二是缺乏場地;廣場舞主要是借助超市和單位門前空地、小區活動場地、人行通道一側、菜市場一角、公園廣場等作為舞場,大部分活動場地小,人滿為患,幾十幾百人擠在一起手腳都伸展不了,影響正常舞蹈,也存在安全隱患。三是缺乏照明燈光。由于資金費用短缺,大部分舞場靠路燈來照明,昏昏暗暗弱光的影響舞著的心情。特別是不利于新舞蹈的教授,學習者只能憑感覺跳,影響新舞蹈的推廣。
4.人員結構不平衡。由于大多數中老年婦女處于退休或者即將退休狀態,沒有太大的家庭和工作壓力,如何保持身體健康逐漸成為其追求的目的,使其成為廣場舞的主力軍。雖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廣場舞的行列,廣場舞者的老齡化、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的問題還未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廣場舞發展的瓶頸。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市廣場舞參與者女性占77.6%、男性占22.4%,其中50至59歲的14.28萬人,占45.8%;60歲以上的10.78萬人,占34.6%;49歲以下的6.11萬人,占19.6%。
如前所說,源于廣場舞的“四大益處”及“六大特點”,在人們注重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今天,廣場舞作為一種大眾參與,娛樂身心,發展友誼,維護健康的活動,能讓人們的精神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得到放松,在放松的同時獲得樂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其日后發展勢頭將更加迅猛。
1.更加多元化。每個時期人們的審美需求在不斷發生改變,為迎合大眾的口味和興趣舞蹈在不停的發展變化,廣場舞也將不斷發展和變化。隨著廣場舞加入了更多時尚、體育、民族元素,比如體育舞蹈,健身舞蹈、民族民間舞蹈等與廣場舞融合,廣場舞的內容形式將會更加豐富和多元。
2.更加健身化。廣場舞的健身功能在未來將得到進一步體現,必將成為更多人休閑鍛煉的首選形式,會吸引更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們加入其中。在今后廣場舞將是一種普及社會的健身運動。
3.更加文化化。廣場舞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和追捧,其關鍵在于滿足了大眾的健身和精神需求,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滲透力,已逐漸成為一種城市公共文化。同時,廣場舞的繁榮和發展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成為城市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將成為中國特色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1.加大宣傳引導,促進健康發展
廣場舞雖然在各地蓬勃發展,但還存在部分群眾健身意識淡薄,能否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廣場舞開展健身活動,就必須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宣傳廣場舞健身的好處,多渠道來增強市民的健身意識,以促使更多的群眾了解廣場舞,參與廣場舞。同時,通過設計制作公益廣告、播放便民提示等方式,廣泛開展社會公德、環保知識和法制宣傳,引導健身群眾認識到噪音擾民違法,自覺做到尊重他人、文明健身,營造講文明、互包容、遵紀守法的良好氛圍。
2.力求舞蹈多樣化,提高群眾參與度
群眾文藝工作人員應加大廣場舞的創作力度,針對廣場舞主要以中老年婦女為主,如何讓更多的男性和年輕人群體加入廣場舞鍛煉行列這一問題,在編排舞蹈時應設計適合男性跳的舞蹈動作,并根據年輕人的特點在舞蹈中適當加入“爵士、街舞”等元素,吸引更多的人員加入,真正做到男女老幼人人參與,從而進一步推動全國廣場舞發展壯大。
3.開展舞蹈比賽,以“賽”促交流
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文藝組織應不定期以行政區為單位組織廣場舞比賽,通過比賽促進廣場舞健康有序發展,為廣場舞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相互之間借鑒排舞,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進而提高廣場舞的社會地位。
根據上訴所說,廣場舞的種類也是多樣化的。人們把原來動作單一的廣場舞加入了一些現代舞蹈風格,從形式和行為上進行了完善。隨著廣場舞的發展,更多的人愿意去嘗試并且接受,同樣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廣場舞甚至成為了一個美好城市的體現形式。它代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改進,代表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美好,同樣也展現了人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1]吳迪.大眾文化視域中的城市廣場舞發展引導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2]李少奇,鄒子為,陳以璇.廣場健身舞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