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莎 (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637002)
淺議倫勃朗自畫像的演變
劉莉莎 (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637002)
倫勃朗是17世紀歐洲成就最大的畫家之一,同時也是荷蘭繪畫藝術史當中的杰出人才。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事業,在繪畫領域有著極高的成就。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當中,其繪畫所表現出的特色都是他該時期生活的寫照,他用自畫像的形式將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勾勒出來。本文結合倫勃朗的生平事跡,分析他人生不同階段自畫像繪畫技巧的演變過程,探究倫勃朗人生經歷對其自畫像的影響。
倫勃朗;自畫像;演變
倫勃朗自畫像能夠在17世紀的荷蘭享譽如此高的成就,這與他精湛的繪畫技法和獨特的繪畫表現方式有著莫大的關聯。倫勃朗的一生經歷都極其坎坷,命運多舛的人生軌跡也讓他常年與繪畫相伴,將自己的情緒和思想表達在了自畫像當中,加之他對自畫像當中光影技法的深度運用以及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一度讓其作品備受荷蘭的推崇。倫勃朗自畫像從青年時期表現出的自信,發展至中年時期的成熟,最后至晚年時期的剛毅,無不展現出了他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繪畫藝術事業的崇高信念以及對藝術價值的不懈追求。
倫勃朗的生活是在17世紀的荷蘭開始的,尼德蘭革命讓荷蘭脫離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一度發展成為歐洲經濟最為繁榮的國家。而隨著人們自我意識的提升,自畫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通過老師的指導,倫勃朗在自畫像當中也受到了卡拉瓦喬現實主義的影響,但與其他當時的現實主義畫家不同的是,倫勃朗能夠在肖像描繪當中突出人物的內心情感特征,將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表現在肖像當中,通過對肖像不同部位進行不同程度的著筆,再利用深淺不同的光影來展現人物的特色。而隨著倫勃朗在生活當中遭遇的事跡,其自畫像的技法也在不同年齡階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性格和情感表現的重點也相應的發生了轉移。
1.自信的青年時期(1625~1631年)
這個時期是倫勃朗一生當中繪畫事業的初始階段,倫勃朗在遷居到阿姆斯特丹之前,他已經能夠對自畫像當中的光影進行熟練地運用,在該階段他的作品往往注重于表現出肖像的表情特征。倫勃朗在該時期的第一幅自畫像作品是在他20歲的時候完成的,而受到卡拉瓦喬的影響,該幅畫像的光線仿佛是從人物的右上方撒落下來,可以清楚的看見肖像臉部的右側,自信的眼神當中似乎透露著對未來的憧憬,而左側的臉部則處于黑暗當中,眼睛輪廓已經融入到了陰影里,但依然能夠看出一絲童年的模樣。
在畫像的技法上面,畫面的背景整體呈現出深褐色的基調,自畫像的臉部光線十分充足,但自肩部以下的服裝都采用深褐色的色彩基調來處理,這種繪畫的方式是在重點強調人物的臉龐,讓觀賞者能夠在第一眼看到畫面的時候,就能將目光集中到畫面的中央,即人物的臉部神情上,使整個畫面內容緊湊,主題突出,對于人物形象的表現更加鮮明,富有張力。此時倫勃朗的畫像能呈獻給人們他此時樂觀的精神面貌,以及敢于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
2.成熟的中年時期(1632~1642年)
1632年,此時倫勃朗25歲,他來到了藝術事業走向巔峰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1633年,《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問世,倫勃朗憑借這幅作品轟動了整個荷蘭首都,許多人都被倫勃朗高超的藝術天分所折服,在阿姆斯特丹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個時期的倫勃朗在藝術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于來到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年,與薩斯琪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以說在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時,也讓他的生活平穩下來。此時倫勃朗在其自畫像作品當中更加注重對于人物情感的描繪。例如倫勃朗在1634年的自畫像當中,畫面從整體上面來看帶有一點朦朧的色彩,肖像畫里的人物頭戴絲絨帽,面容可愛,神情透露出喜悅,嘴角微微上揚,表現出倫勃朗非常滿意當前生活狀態,此時的倫勃朗由于事業與愛情雙豐收,因此在其人物肖像畫面當中能夠感受到他由于生活變得更加富有,同時也擁有了完美愛情,而展現出的一種健康的生活面貌。
在人物肖像繪畫的技法上面,倫勃朗融入了拉斐爾繪畫當中結構嚴謹特點,筆觸在心理情感的描寫上更為濃重。與他青年時期的畫像相同的是,中年階段倫勃朗的畫像同樣是呈現深褐色的基調,整體的畫面偏向于暖色。在人物面容上面,倫勃朗通過嘴旁邊的細密的胡須來表現出步入中年時期,在人物眼神的繪畫上,著重于展現此時倫勃朗成熟的特點。此時倫勃朗除了對肖像表情進行描繪,同時更能從畫面的細節當中展現出人物的精神和情感面貌,可以看出相比青年時期的倫勃朗繪畫特點,此時,其肖像的表現力更加具有深度。
3.剛毅的晚年時期(1648~1669年)
隨著1642年倫勃朗《夜巡》的完成,他的事業和人生也將迎來一個巨大轉折點。讓此時的倫勃朗,這幅群像不僅沒有讓他的藝術成就走向更高的層次,反而由于當時教會對其作品的不認同,以及倫勃朗本人與該時期的貴族階層之間的深刻矛盾,導致了他的藝術事業急速下滑。1656年,倫勃朗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危機,于是將幾乎所有財產進行拍賣,此時的他可以說在生活上跌向了人生的最低谷。但在這經濟最為困難的時刻,倫勃朗不但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更增添了他進行藝術創作的熱情,大量的自畫作品不斷涌出。從倫勃朗1956年的一幅自畫像當中我們可以看出,走入人生晚年時期的倫勃朗神情上已經顯得很憔悴,額頭以及眼角的皺紋更顯得他晚年時期的蒼老,歷經生活困難的他此時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笑容,歲月留下的痕跡在他的臉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倫勃朗的肖像畫中,眉頭緊皺,眼神堅毅,充分的表現出了他在面對人生最艱難時刻的堅強和從容,在歷經歲月滄桑以后的執著和不屈,其內心豐富的情感特征在此時充分的表露出來。
在肖像刻畫的技法上面,此時的倫勃朗著重于刻畫人物臉部特征對于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展現,而在穿著上的落筆并不太多。與青年時期倫勃朗的肖像畫當中對于貴族服飾的著筆相反,晚年時期生活經濟上的壓力使得他遠離了以往的富裕。在畫面中,仿佛是一束光源照射在倫勃朗的右側額頭上面,明亮的臉部輪廓和周圍漆黑的背景環境呈現出鮮明的對比,光影差異十分顯著,神情色彩在第一時間映入了人們的眼簾,這也是晚年時期倫勃朗在描繪其浮華褪去,歸于平淡的情感當中技法的體現。
倫勃朗無論是在生活富貴的時候,還是窮困潦倒的時候,都對繪畫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可以說倫勃朗的一生都是在創造藝術當中度過的。他將自己生活經歷的情感色彩全部用畫筆描繪了出來,從自畫像當中能看出隨著他繪畫技法以及光影的成熟運用,他的一生都是自信、成熟并且剛毅的,至始至終都將自己奉獻給了繪畫藝術。
[1]劉柳.倫勃朗自畫像的淺析和感觸[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6(4):128.
[2]張焱.孤獨的自我對話——淺談倫勃朗自畫像[J].大觀,2015(7):17.
劉莉莎(1994- ),女,漢,四川雅安,西華師范大學,本科在讀,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