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巍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350007)
國畫創作當中的藝術情感價值探析
張 巍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350007)
國畫是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文從國畫的特點出發,結合國畫創作當中的藝術情感滲透,對國畫創作當中的藝術情感價值進行探析。
國畫創作;藝術情感;繪畫技巧;價值
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積累和沉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征。情感是國畫創作的源泉,每一幅作品中都蘊含著作者真切的情感,創作者通過筆尖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訴說著自己的創作意圖。
國畫是我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國畫不僅體現著我國藝術創作者精巧的繪畫技藝,更承載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滲透著我國深厚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底蘊。國畫作為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其在創作中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1.強調立意構思的重要性,成語“胸有成竹”就是對國畫創作境界的最好表述,即在創作之前,作者應該從立意上確定一個完整的繪畫藍圖,只有把握立意,并做到“胸中有竹”,才能保證畫作形神兼備;2.用線條體現造型的變化,在國畫創作,尤其是水墨畫創作中,畫家傾向于利用流暢的線條勾勒形象,再通過對線條的細化來體現意象的質感、輪廓、體積;3.注重留白,在我國傳統哲學理念中有“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樸素辯證法,而這一理念在國畫創作中也有滲透,如畫家在創作中并不傾向筆觸的面面俱到,而是傾向于通過大量的留白來拓展畫作的藝術情境,從而激發觀者的無限想象;4.情景交融,西方繪畫體系偏于寫實,創作者傾向于利用更貼近現實,甚至科學的手法進行創作,而國畫則偏向于抒情,有時畫作中只是寥寥數筆,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卻是無窮的,這種寄情于景、借景傳情的方式也更利于作家表達藝術理念。
1.意境美
意境美是國畫有別于西方繪畫體體系最典型的特點,在國畫創作中,畫家們不僅致力于對具體意象的描繪,更致力于對繪畫意境的營造,并希望為觀者帶來一種直達情感深處的視覺體驗。我國唐代詩人王維,不僅詩作精湛,繪畫創作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后人評價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這八個字恰恰就是對國畫意境美最具體的體現,即利用創作意象表達出詩一樣的藝術語言,讓觀者在欣賞與品味中體會真實、悠遠的意境。
2.藝術融合
藝術是相通的,在國畫創作中作者不能只將目光集中在筆墨、顏料、宣紙上,而是應該從多種藝術門類中汲取靈感,并在藝術融合中達到一種新的藝術境界。如詩詞與繪畫的融合,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詩人們在錘煉字句的同時也為我們創作了一幅幅瑰麗的畫卷,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而在詩詞中徜徉能夠為國畫創作帶來更多的靈感;再如,音樂與國畫的融合,我國傳統民樂中的《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梁祝》等能夠賦予國畫更濃郁的藝術情感。
3.藝術留白
在國畫創作中,“留白”是畫家常用的藝術手法,其利用“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創作心理,為觀賞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因此,欣賞國畫的過程,也是賦予畫作個性化情感的過程,例如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就是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經典詩詞《江雪》創作而成,畫面內容非常簡潔,在空闊平靜的江面上,一人、一舟、一釣竿,淡淡幾條水紋以示江面,周圍環境不著一筆,精確地體現出了詩中的“獨”。畫作對周圍環境的大量留白,不僅突出了畫中人物,更為觀賞者留下了想象的線索。
4.意象與意境的結合
意境是由意象構成的,單個的意象難以準確地傳遞出創作意境,而意象的組合則是營造意境的必要手段。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通常會賦予一些客觀事物以人性化的品格,因此作者在構思意境的過程中,通常會利用這些符合文化審美的意象,例如清代畫家朱耷在表達其沉郁、失落的內心感受時,常常會選擇寒鴉、枯木、殘荷等意象,而這些意向搭配水墨的濃淡色彩,會將畫作中蕭瑟、深沉的藝術情感推向高潮。
1.表達技巧
良好的繪畫技巧是提高國畫藝術情感的前提,中國畫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逐漸形成了一些獨具特色的表達技巧,如揉紙法,即根據繪畫需要將畫紙的全部或者局部揉皺,在展開后,根據揉皺的紋路進行著墨,以體現意象的質感和肌理;撒鹽法,即在水墨或顏料未干之撒上細鹽,鹽粒融化后就會形成雪花狀的肌理,以提升畫作的藝術效果。當然在國畫創作中,表達技巧還有很多,如積墨法、沖墨法、拓印法、彈色法等,而對這些表達技巧的掌握能夠有效提高其藝術情感表達的靈活性。
2.色彩的運用
相較于西方的油畫而言,中國畫在色彩運用中相對含蓄。西方油畫中的色彩多是化學制品,其顏色飽和、鮮艷,在繪畫創作中能夠利用色彩的冷暖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而中國畫中的顏料均是從動植物中提取而成的天然顏料,其色彩飽和度較低,但是表達的藝術情感也更加自然、悠遠。在元代以后,水墨畫成為了中國畫的主流,墨跡的濃淡,以及墨色與紙張的黑白對比使得繪畫中色彩的藝術情感更加濃厚。
3.筆墨的運用
水墨畫是國畫的重要分支,水墨畫的創作材料相對簡單,筆、墨、紙、硯就能夠滿足創作的需要,但是要想創作出一幅飽含藝術情感的畫作,作者還應該在筆與墨上下工夫。粗細不同、硬度不同的毛筆在線條繪畫中會有所差異,此外,水墨畫的最大技巧在于對墨跡濃淡的掌握,在創作中,作者應該結合具體的創作意象,利用不同的繪畫技巧,對水墨進行暈染、著色,以保證色彩更加富有層次。
4.線條的運用
線條是繪畫創作的基本要素,也是情感表達的基本手段,在西方繪畫創作中,畫家通常利用刷子、鉛筆進行創作,而線條的描繪也更加直接、簡潔,國畫創作則主要用毛筆創作,毛筆的柔軟使得其線條的形成更加靈動,也更加富于藝術感,因此,國畫創作者在利用線條勾勒藝術形象的過程中,不僅要根據毛筆的特點進行力道的把控,還應該結合創作情感提高表達的準確性。
總之,國畫創作中的情感滲透要采用多種方法來實現,情感總是寓于藝術形式當中,在國畫藝術創作中結合其他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助于傾注作者的情感,而提高對繪畫技巧的掌握和繪畫情感的滲透,對于提高藝術表達的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
[1]姚連藝璇.簡論國畫創作當中的藝術情感價值[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12.
[2]姚金秀. 解讀國畫藝術的意境表現手法[J]. 大眾文藝,2015(4):95.
[3]吉林色. 淺析國畫創作中的藝術情感價值[J]. 美術教育研究,2015(11):9.
[4]祁穎. 國畫藝術的情感探析[J]. 大眾文藝,2011(20):33.
張巍,男,1971年9月出生,籍貫福建閩清,任教于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從事國畫教學及美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