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詠剛 (徐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 221006)
電視紀錄片拍攝的技巧探討
朱詠剛 (徐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 221006)
紀錄片的成片質量和效果要想得以提高,拍攝技巧是十分關鍵的因素。拍攝紀錄片并非一件簡單的事,而是包含了很多技巧,包含了很多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多年來本人一直從事著電視專題節目的創作,在節目創作過程中大量的運用了紀錄片的手法,在參與制作的徐州電視臺大型電視專題片《天南地北徐州人》、文獻類紀錄片《運河支隊》,以及我目前所在的調解類欄目《彭城和事佬》等都先后在國家、省、市級評選中獲獎。為此,本文將從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入手,重點分析紀錄片拍攝技巧,尤其是鏡頭的技巧,將自己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僅供參考。
電視紀錄片;拍攝技巧;拍攝類型;鏡頭
紀錄片是電影的長子,是故事片的兄弟。并不是所有的我國拍攝的紀錄片能夠如《舌尖上的中國》一樣得到大家一致的認可,大多數都像不被看好的書一樣被束之高閣,鮮有人問津。因此,一部紀錄片拍攝手法運用的得當決定了這部紀錄片的命運。
紀錄片包括解釋式拍攝方式、觀察式拍攝方式、參與式拍攝方式、抒情詩式拍攝方式、戲劇沖突拍攝方式等。
1.紀錄片的解釋式拍攝方式
此種拍攝方式為:導演依托解說詞對記錄片中所表述的內容加以畫外解讀。通常在導演采取此種拍攝方式時,能夠將創作團隊的觀點、立場融入其中。同時,此種拍攝方式往往在處理較大容量的題材時加以使用,借助解釋的方式,將一些不易為觀眾通過畫面、圖像領會的內容進行直觀地表述處理,現階段國內多數紀錄片均采取了此種拍攝方式。
2.紀錄片的觀察式拍攝方式
在此種拍攝方式中:攝像人員不介入于所拍攝和攝制的內容與題材之中,而是以一名旁觀者、中立者的身份對于所拍攝到的影像內容進行忠實地記載,進而為觀眾呈現出一種客觀的影像內容傳遞狀態。不過此種拍攝方式多適用于表現一些內容較為直觀地題材。如若題材遴選不當,將造成觀眾難以接受。
3.紀錄片的參與式拍攝方式
即“參與的攝像機”,拍攝者不僅期望拍攝對象以自然本有的態度來活動,并且期望因拍攝者的共同參與而激發出一種共同創作的效果。這種拍攝手法被稱作“真實電影”,它較易于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4.紀錄片的抒情詩式拍攝方式
在此種拍攝方式過程之中,攝制人員追求的是整部紀錄片內容的一氣呵成,注重將所拍攝題材的審美價值精準地傳遞給觀眾。
5.紀錄片的戲劇沖突拍攝方式
在此種拍攝方式中,編創團隊通過合理的處理方式與剪輯技法,使紀錄片的內容彰顯出戲劇化沖突,從而通過紀錄片中所呈現出的矛盾沖突引發觀眾的深思。不過與敘事影片不同的是,此種沖突并非表達淺層次的故事情節沖突,而是致力于發掘人同自身訴求、人同其所處的外部環境以及人同其所處的時代之間所闡述的沖突。在具體的沖突敘事手法與表現方面,攝制人員會盡可能原生態的方式實現對矛盾沖突的客觀呈現,而并非注重對矛盾沖突本身的刻畫,以此藉此引發觀眾對深層次矛盾成因的思索。在《遠去的村莊》中,沖突并非沒有:員起珍家的二兒子同村長趙子平吵架,沖動之下砸了村里的千年老井;鄉政府派干部來調查情況,趙子平被停了職;而這時有人要求要重新丈量各家的地并清查趙子平的帳;小學停課了,劉秀娃家決定搬到鎮上……可編導卻是對人不對事,并沒有對事件沖突大加渲染,而是力求客觀的紀錄一個過程。
1.借助空鏡頭實現情感的表達
所謂的空鏡頭,通常即指渲染鏡頭,此種鏡頭乃指攝制人員將鏡頭移至景物或者環境之上,同時鏡頭中沒有人物的出現,通過對環境與景物這些意象,實現對人物情感變化的呈現。盡管空鏡頭中沒有人物現身,但卻能夠引發觀眾產生強烈地共鳴,通過對鏡頭中景物與環境的觀看,感受到人物此刻的情感波動。可以說,這種空鏡頭處理方式盡管降低了紀錄片的敘事效果,但同時向觀眾傳遞出更為直觀的情感信息。因而能夠彰顯出極強的寫意性。《舌尖上的中國》中運用了不少空鏡頭來傳遞藝術情感。如《時間的味道》中,在表現現在身在北京但從小在呼蘭河邊長大的金順姬對故鄉的想念時,當金順姬談到自己對故鄉的熱愛與贊美時并沒有出現人物談話的場景,而是一組蜜蜂采蜜的空鏡頭,讓觀眾內心體會到金順姬在談論到故鄉時的那種甜蜜,更能體會到她內心深處對故鄉的愛。
2.依托特寫景別實現對細膩感情的呈現
所謂的特寫技法,乃是指攝制人員通過對近距離拍攝技法的應用,將圖像中的人物或者是景觀進行方法處理,進而彰顯出極其強烈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當表現人物時,特寫可以把人們難以觀察到的細微表情和心理活動清晰地傳達給觀眾,從而達到刻畫人物、烘托情緒、推進情節等目的。當表現物體時,特寫實際上是用極其夸張的方式將物體強調了出來,給觀眾以深刻印象。如前些年火遍神州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便多次在拍攝過程中運用到此種拍攝技法,原因在于,該部紀錄片以中華美食為題材,因而使用此種拍攝技法能夠將中華美食的精美、別致的特質生動地詮釋出來。同時,在該部記錄片之中,在一些人物的處理上,攝制組亦通過此種拍攝技法實現了對片中這些人物的獨特情感的精細化表達,使觀眾通過這些人物的表情變化感受到豐饒的土地帶給其的滿足與喜悅,以及在美食中所寄托的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在紀錄片《自然的饋贈》中,不管是獨自采集松茸的卓瑪,還是蕩舟水上辛勤捕魚的漁人,攝制人員對其進行的特寫處理,讓觀眾對這些人物的一顰一笑產生了強烈的感官印象。
3.鏡頭技法和蒙太奇技法
(1)鏡頭與蒙太奇的內涵釋義
蒙太奇與長鏡頭幾乎是一對“冤家”,蒙太奇是影視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由許多畫面并列或疊化而成的具有很大跳躍性的表現手法。因此長鏡頭手法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是相反的兩種效果。
(2)長鏡頭手法的應用技巧
長鏡頭的手法如果出現在一部紀錄片中,那么在這里它肯定會給觀眾帶來很深的感受,因為,長鏡頭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這樣做的好處是觀眾會有足夠的時間融入到其中,結果觀眾就會感到很真實。《舌尖上的中國》一片中,攝制人員對采蓮者的整個采蓮活動運用了長鏡頭處理方式,從而使觀眾通過鏡頭感受到采蓮者的不易、對待生活的認真以及對待家庭的一份責任與牽掛。如若攝制人員沒有使用長鏡頭表現這一場景,而只是應用幾個短鏡頭簡單地帶過,則無法讓觀眾感受到采蓮工作的辛勞與繁重,從而影響到整部紀錄片的表現張力。
(3)長鏡頭技法和蒙太奇技法二者之間所表現出的關系
同長鏡頭處理技法比較而言,蒙太奇技法與其最為顯著的不同即在于此種技法較為較簡潔,也就是說,此種處理技法乃是依托對不同分鏡頭的拼接實現藝術化表達,然而此種技法的使用對于紀錄片攝制人員而言是需要慎之又慎的,如若處理不好,則將使觀眾產生不真實之感。不過,長鏡頭和蒙太奇都屬于紀錄片拍攝所表現畫面方法,長鏡頭多用于表現真實再現的紀錄片,它可以保持事件發展的持續性和完整性;而蒙太奇則可以做到先拍攝到局部,然后整合到一起從而表達事情整體的效果,而且,蒙太奇手法在紀錄片拍攝中可以起到加強藝術感染力的作用,《舌尖上的中國》一片中,每個分集結束時,導演便會應用到蒙太奇處理技法,將該分集中的每一個出場人物置于一起,從而幫助觀眾實現了對本分集內容的系統性回顧,進而對下一分集的播放產生了強烈地期待。因此可以說,長鏡頭處理技法與蒙太奇處理技法二者之間并無優劣之分,完全取決于攝制人員對于紀錄片內容表達的訴求。
(4)依托對細節描摹,實現對紀錄片主題的有效深化
對于任何紀錄片作品而言,通過對片中細節部分的描摹與合理處理,將使整部紀錄片的紀實效果得到有效地提升,進而凸顯出該片的主題。以紀錄片作品《空山》為例,早該片中,紹娃子在即將開學之前未經父親允諾私自拿走家中的錢而遭到父親的痛斥、按照父親的要求去打豬草、老道地從鄰居處借得包谷、替父親背起灌滿水的木桶等,該片通過對紹娃子的一些生活細節的描摹,讓觀眾看到了一位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兒童。紹娃子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渡過的,可偏偏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紹娃子的童年依然充溢歡樂。自制的紙飛機能夠飛到他想去的中央,沒有電視可看的日子里,本人入手做球拍——本人和本人打乒乓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對于紹娃子而言,其對于成人世界中的生活艱辛也許并未有著全面的認識,但其自幼便知道將生活用水積攢起來以便供家畜引用,對于向往已久的肉類也沒有過多地追求。如此一來,紹娃子這個山村少年的形象變得立體、豐滿起來。觀眾不得不為其樂觀、奮進的精神所感動。
[1]鄧紅.紀錄片拍攝技巧分析[J].視聽,2015(11).
[2]梁磊.淺談電視紀錄片編輯的編導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
[3]黃晉川.拍攝制作紀錄片的方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5).
[4]才惠剛.淺析電視紀錄片攝像師的編導意識[J].新聞傳播,2014(1).
[5]林茵茵.論當下中國電視紀實類節目的敘事趨向[D].東北師范大學,2006.
[6]朱偉.電視紀錄片欄目發展趨勢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
[7]姚文慧.論電視紀錄片的人本精神[D].廣西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