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莎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710100)
從瑪麗蘇劇的流行看當代大學生世界觀
劉 莎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710100)
瑪麗蘇劇的主要受眾是大學生群體,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帶給人們感官享受,但是也對一部分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將從瑪麗蘇劇對大學生婚戀觀、財富觀以及消費觀三個方面闡釋對大學生的影響。
瑪麗蘇劇;大學生;世界觀
近日,電視劇收視排行榜公布了2016年度電視劇的收視率排名,《羋月傳》、《錦繡未央》、《親愛的翻譯官》、《女醫明妃傳》等被稱為“瑪麗蘇”的影視劇排位都比較靠前,這類電視劇在劇情的設計、人物的塑造上都比較符合瑪麗蘇劇的特征,“瑪麗蘇”特征貫穿劇作的始終。2017年上映收視率的《孤芳不自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即將上映的《夏至未至》、《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悲傷》,無一例外都是瑪麗蘇的風格。
盡管瑪麗蘇劇就思想內涵而言,屬于類型化套作,在藝術手法上也存在同質化傾向,但是卻得到了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的認同。對瑪麗蘇現象的談論甚至已經得到了過度表達。而這樣的認同背后除了劇情本身的吸引力以及演員陣容符合大學女生的年齡特征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媒體的宣傳。
蘇州大學曾經隨機對300多人(包括學生和社會人群)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半數的人沒有聽說過“瑪麗蘇”這個詞,但是沒有受到瑪麗蘇文化影響的的受訪者不足1/10,其中以大學生為主的年輕人群體是受瑪麗蘇文化影響最深的。受訪者中表示不喜歡這種文化的有六成,然而認為這一文化的看法還是比較積極的超過八成,認為“瑪麗蘇”有其存在的意義。
婚戀觀就指的是人們對婚前戀愛、婚姻生活以及婚戀過程中性愛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們對待婚姻和戀愛的內在標準和主觀看法,其不但直接影響個體對未來婚姻、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的承擔,也是人們的價值觀在婚姻、戀愛問題上的體現。
瑪麗蘇劇大多數是以愛情作為主線,敘述灰姑娘與”暖男”或者”“霸道總裁”之間的故事。這樣的愛情故事多疑經歷重重磨難,最終獲得完美幸福的生活為結尾。這些女主角最終的成功表面上看都是因為女主人公自身的努力而獲得,而實際上都離不開男性主人公的幫助。例如《杉杉來了》中女主角與男主角的戀愛關系,使得平凡普通的女主角留在上海大集團中,住在市區的別墅中,開著自己的珠寶店,進入了上流社會;《我的女孩》中一無所有的女主角機緣巧合的與男主角簽訂兄妹契約,最終與男主角相親相愛;《浪漫滿屋》中女主角因房子與男主角簽訂三個月的假結婚合約,結局則是男女主角甜甜蜜蜜的生活在“Full house”里,過上了王子與公主的生活。瑪麗蘇劇中大部分描述的都是浪漫的愛情與美好的生活,這使得追捧瑪麗蘇劇的大學生們不僅在幻想中羨慕“瑪麗蘇”式的愛情,更傾向于在現實中獲得“瑪麗蘇”的完美結局。于是讓奉行“有愛情的大學才是完整的”的大學生更加幻想他們的愛情,大多數女生則希望找到像瑪麗蘇劇中的多金帥氣的男人來,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全職太太,甚至寧愿選擇一種“契約”的愛情和婚姻。
然而近期由廣州的女大學生價值觀調查掀起一陣狂潮,《紅皮書》是廣州婦女學會和家庭期刊集團等機構聯合組成調查小組,以中山、華南理工、華南師范、廣東外語等10所高校四個年級女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歷時3個月完成。在婚姻與人生的價值觀調查中,有30%的女生認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說法,59.2%的女生愿意嫁給富二代,38.4%的女生認同“嫁鐵飯碗”并愿意嘗試。廣州大學副教授劉樹謙認為,有將近六成的受調查女大學生有嫁“富二代”的意愿。調查數據讓大家感慨大學生婚戀觀居然如此的“奇異”。大學生擁有這樣的價值觀無疑與瑪麗蘇劇長期霸占電視頻道,通過劇情傳遞給大學生的婚戀價值有關。
瑪麗蘇劇中的女主角因為自己的善良,寬容,光環,在她身邊出現的追求者總是優秀的成功人士,不僅顏值高,而且總是擁有巨額財富。女主人公在最后在選擇男主人公的時候,也通過種種的劇情設置,表明女主人公最終選擇的是愛情。但是,深入劇情就會發現,
瑪麗蘇劇中的男主人公往往坐擁億萬財富、站在權力的最高峰,具有支配一切、享受一切的資格,成為眾人尊崇、羨慕的對象。他們之所以能夠在女主人公需要的時候立馬出現,從危難中將女主人公拯救出來,最為重要的是因為手中擁有的億萬財富帶來的權利。
而站在他身邊的女人,不僅是可以擁有令人艷羨的愛情童話,更是因為擁有這個男人而走上人生巔峰,同時擁有了財富和權力。因而,有人詬病道:與其說瑪麗蘇劇中女主角追求的是美好的愛情,還不如說追求的是這份愛情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例如《杉杉來了》中女主角與男主角在一起后女主角逐漸走入上流社會,開著珠寶店,與富家小姐談笑風生;《云巔之上》中女主角在遇到男主角之后,由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變成了當紅女星。而深受瑪麗蘇劇影響的大學生們似乎從來不掩飾自己的金錢觀,特別是女大學生在擇偶上的拜金主義,從愿意嫁給“黃世仁”開始到現在過半女大學生愿意嫁給富二代,不得不讓人憂心一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是否會重新開始。
2016年幾家調研機構先后發布《2016年大學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有三成以上大學生生活費不夠花,39%的大學生使用校園貸,半數以上大學生參與理財活動,高校連續多年成為金融詐騙重災區,支付寶“日記”門、借貸寶“裸貸”門、女大學生站街拉皮條被抓等驚世駭俗的社會新聞頻現。這些都表明大學生們越來越趨向資產階級金錢觀。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大學生消費水平和消費內容也隨之提高和豐富,從而大學生的消費問題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關注。通過調查,有數據表明大學生生活學習消費占總消費的小部分,其他消費卻占到總消費的一半以上,且大部分都是不良消費。例如無計劃消費,奢侈消費,非理性消費等,我們在大學校園里經常見到一部分大學生穿著名牌,用著名牌手機和電腦,出入娛樂場所,花幾千元是常事。
瑪麗蘇劇中人物顏值高、場景唯美奢華、故事曲折扣人心弦,使得大學生盲目的追求表面的東西,女性觀眾總是會不遺余力地去研究女主人公的妝容、衣服、首飾、包包等,男性觀眾則是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電視劇中的豪車、游戲上等。例如隨著《來自星星的你》的熱播,隨之風靡的就是女主人公千頌伊的口紅—圣羅蘭方管52號,被稱之為“斬男色”,也稱“星你色”;近期熱播的《藍色大海的傳說》中“人魚色”口紅—HERA147號也被人們追捧,圣羅蘭109號和阿瑪尼502號也被人們所熟知,每次韓劇的播出總是帶動彩妝的熱賣。隨著年前《微微一笑很傾城》的熱播,網絡游戲“倩女幽魂”和大神肖奈的座駕“全新Jeep自由光”也吸引了大批的男粉絲,更不要說女主的衣服、包包甚至零食“三只松鼠”也大受歡迎……
電視節目中的廣告,時刻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某某電視同款,某明星同款,淘寶熱搜款等等,于是我們在追一部劇就換一個偶像的同時,只剩下這些所謂的潮流與時尚了。這些社會現實,導致我們信仰、精神缺失,拜金、享樂、實用、個人等主義等充斥著我們的頭腦。“有錢才能有前途”變成了我們的人生格言,然而我們卻在現實中好吃懶做、放縱自我,講究“高品質”生活,許許多多的大學生渾渾噩噩地度過大學四年,自欺欺人的喝著一碗碗所謂的心靈雞湯,在燈紅酒綠的物質世界中迷失自我,在幻想中實現自己“瑪麗蘇”的公主夢想。
[1]李紀軒.從傳播學角度分析“瑪麗蘇”現象[J].科技導刊,2013年第1期.
[2]張歆若.談瑪麗蘇劇賦予新生代大學生的女性觀[J].商,2015年第51期.
[3]舒夢月.從新歷史主義視角分析古裝劇中的“瑪麗蘇”現象[J].金田,2016年第1期.
[4]馬春節.從明曉溪網絡作品的創作來看“瑪麗蘇”情節[J].金田,2015年第3期.
劉莎,陜西安康人,現為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中文系老師。研究方向:大眾文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