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果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3000)
通識教育理念下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探討
范 果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3000)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場所,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在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對高職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既是對當前高職學生就業需求的滿足,又是對國家培養綜合人才,保障社會穩定和諧的需求的滿足。在通識教育理念下對高職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具有積極意義。
通識教育;高職教育;人文素質
通識教育理念下對高職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要正確把握人文素質的意義,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以職業道德培養為中心,將敬業精神作為培養的要求,在高職教育的各個專業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人文教育,營造富有人文情懷的校園環境。
通識教育運用于職業教育能夠促進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幫助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為職業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通識教育的重點是培養樂于積極參與學習生活、具備社會責任感、綜合素質優良的社會公民。與傳統職業教育強調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相比,通識教育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人文素質的培養是通識教育理念中具體的一項內容,包括人文社科知識,在文學、歷史、哲學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非常重視理工科的發展,特別是在高職教育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養受到非常多的重視,可以說,高職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就是為了得到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對于人文素養方面,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極為有限,而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價值觀的培養,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人文素質的培養對于高職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國家教育部對于高職教育的要求是培養實踐能力強且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將高職教育目標理解為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技術人才。在人才培養上注重職業能力和技術應用,對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精神追求,職業道德等人文素養層面的極為有限甚至毫無涉獵。課程設置對于人文素質方面的課程較為忽視。可以說,高職院校是基于就業考慮進行課程設置安排的,但是在相關高職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中顯示,企業在錄用員工時會考察到人才的適應能力,表達能力,與人協作溝通的能力,這些素質的培養都是基于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培養,對于就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單純進行技能培養的學生,缺乏人文素質,在就業中處于劣勢。高等教育不僅要在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上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更要關注學生作為社會人的需要,他們要參與社會生活,要走進職場,只有具備了人文素養,才能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動力和支持。在高職教育中,只有將職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融合,才能為學生提供完整的知識系統,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之成為既具備專業技術能力又具備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
高職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在于高職教育對于職業技能的要求更高,對于職業素養的培養更加關注,要求學生能夠面向專業崗位、就業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在高職院校運用通識教育理念,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學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職院校應理解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人文素質,指的是人們通過學習文史哲類的人文知識,將這些知識內化成為內在的道德修養,形成個人的精神面貌,培養綜合素質以實現發展目標。人文素質的本質在于人的價值觀,人文精神,氣質培養,而不是知識技能的培養。人文素養培養運用的基本內容時文史哲類的人文知識,素養形成有賴于后天環境和后天教育。在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將優秀的人文知識通過課堂講授,環境熏陶,行為熏染等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獨特的積極向上的氣質,人格和修養,在職業方面即是職業素養,職業道德。
其次,要加強對高職教師進行人文素質培養。在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要提升教師的人文素質,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對于教學由正確的心態,在教學和日常行為當中對學生具備正向引導的作用。教師要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用通識教育理念指導日常工作。傳統的高職教育觀念僅僅重視職業能力的教育,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很少進行培養,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抓住人文素質教育的契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觀念方面的引導。教師要具備敬業精神,對待自己的這份職業認真負責,從內心中熱愛教育工作,學生在與教師的接觸中會受到教師的師德和信念的感染,對于自己的職業技能以及未來的職業道德具備崇高的敬意和堅持。高職教師要尊重科學,嚴謹治學,幫助學生樹立求真務實的精神,面對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腳踏實地。教師要勤于探索,勇于實踐,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升課堂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較為完善,可以運用自身系統化的知識來將專業知識和專業職能教授給學生,并且做到高屋建瓴,選擇合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再次,應當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培養。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不能與普通高等院校中的人文教育一樣,應該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和教育目的來進行調整,選擇適合高職學生學習需求的人文素質培養方式。高職院校的學制短,學生在校期間要進行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難以像普通高校一樣設立很多人文教育課程。將人文素質的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能夠幫助高職學校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效率,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質,在未來進入職場,成為職場人時能夠具備立足之本。例如在講解汽車工業設計知識時,教師可以在教授過程中滲透汽車的發展歷史,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可以旁征博引,如汽車工業對人類有多大的影響,汽車行業的商業天才們如何將其推廣到全世界,這些人文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正在學習和實踐的知識具有什么樣的背景,對于知識學習更有熱情,對于自己的職業更加尊敬。
最后,教學應當以職業道德為核心。高職教育中,“高等”與“職業”決定了職業道德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高職院校在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時,要針對不同的專業,不同特安魂曲在汲取前人(巴赫、亨德爾)的經驗上進行創作,并進行創新。它的內容擺脫了宗教綱領的束縛,豐富了樂隊的組成結構,使管弦樂隊交響化,與人聲形成鮮明的層次感,同時也提高了合唱表現力。
莫扎特《安魂曲》共有十三首。其中合唱十首,獨唱、重唱三首。
第一首《安息》作為安魂曲的中心 ,可以分成兩部分來演繹:第一部分一開始就進入悲傷的旋律中。先有弦樂奏出沉重的旋律,沉重而緩慢,不斷的向前推進,而后由巴松吹奏出悲涼的主題。接著,合唱四部(男低、男高、女中、女高)相繼進入到安魂曲的主題中,渾厚而深成,直擊人的內心。合唱漸逝,在“以永恒的光”處,情緒開始轉折,天籟般的獨唱女高音,把這一部分的推向一個小高潮。幾個小節后,合唱團進入緩慢而沉重的樂段,每個音符環環緊扣,令人壓抑,仿佛隨時會爆發出新的情緒。當男低音渾厚的聲音唱起“請賜永恒安息”時,標志著第二部分的出現,女低音隨之與男低音形形成對位關系,接下來的男高女高各聲部漸次加入,逐漸交替出現,之前醞釀的壓抑情緒得到釋放,節奏開始變成活潑的快板,把主題推向到高潮點,而后又慢慢降下速度,直至和開始時一樣,慢慢結束這一章節。
第二首《震怒之日》,這首樂曲可以說是作曲家們比試力量的戰場,整首樂曲的音響效果顯得那么恐怖。從指揮家到整個樂團,到處充滿著澎湃的情緒,樂隊和唱隊之間相互應合著、抗衡著,音鼓的轟鳴,管弦的猛進,整首歌的一開始就帶來強烈的震撼效果,讓人心情澎湃同時又充滿恐懼。隨著音樂的進行,在保持快板的速度下,這種強烈的節奏把整首樂曲演繹的果斷有力,并把音樂逐漸推向高潮,并在激烈中結束。
第三首《號角響起》氛圍較為簡單,是一首四部重唱。首先在長號的伴奏下,男低音率先唱出這首哀曲的旋律,然后男高音和女低音逐漸進入,把整首歌帶入濃重的悲傷、哀怨的氛圍中,直至女高音出現,把氛圍變成光明和希望。
第四首《你是可怕威嚴的君王》充滿威嚴與壯麗,唱隊開始的三聲強音的“REX”,給人一種氣勢宏大的畫面,伴隨著樂隊強有力的節奏推動,整首樂曲也漸漸拉開序幕,合唱時音量高低不斷的變化,給人帶來是一種內心掙扎的情緒。
第五首《至慈耶穌求你垂憐》比較溫柔,整首歌給人呈現出的是人們在耶穌面前那種虔誠祈禱的真摯情緒。
第六首《惡人群魔徑受審判》中的男生合唱與女生合唱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戲劇化十足。
第七首《落淚之日》是莫扎特最后一首作品,這首樂曲雖屬慢節奏,但是在整個安魂曲中是最為悲傷的段落之一,后世的作曲家詮釋為是莫扎特自己的安魂彌撒曲。
偉大的作曲家會把自己思想,用自己獨有的音樂密碼隱藏在樂譜之中,通過音樂表達出來。而指揮家則要運用自己知識(作曲必學的四大件:曲式、和聲、配器、復調)來分析、挖掘、發現作曲家們在樂譜中留下的音樂線索,來對樂隊進行指引。根據樂譜提供的線索進行音樂詮釋、解讀,從而形成不同的音樂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