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秀萍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510663)
高職院校合唱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童秀萍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510663)
合唱藝術作為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健全學生性格、培養集體主義價值觀、提升審美水平、活躍校園文化氛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高職院校合唱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旨在總結問題所在,并提出建議,望有助于加強高職院校合唱教育水平及其育人作用。
高職院校;合唱教育;問題;措施
合唱作為聲樂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群體性、思想性、教育性等豐富的特征,成為學校美育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高職院校學生認知水平不齊、個體心理失衡、責任意識缺失、集體觀念淡薄的現狀下,合唱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手段,并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但高職院校的合唱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
由于對合唱藝術的重視程度不一,合唱教師的水平層次不齊等原因,高職院校的合唱教育存在眾多問題,經筆者的教學實踐及研究,總結出以下幾個普遍的問題:
1.缺乏合唱隊伍及常規訓練
普通高職院校基本都有學生藝術團,大多包括了歌手隊,但并不都有合唱隊,一部分院校的學生藝術團具備合唱隊,堅持每周的常規訓練,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而更多的院校缺乏常規的合唱團隊,往往因比賽或演出,提前一兩個月組建“臨時合唱團”,活動結束意味團隊解散。這樣既不能達到合唱教育的目的,也不能實現比賽獲獎的初衷,活動失去了本身應有的意義,也引起了以下的問題。
2.參與合唱活動的目的歪曲
由于不了解合唱藝術的概念、缺乏合唱氛圍等原因,合唱藝術課程的開設、合唱表演活動的組織及參與,其目的都并非“單純”。從學校層面來說,為應付各類活動,往往采用短時有效的手段,但學生和老師普遍認為這樣不僅花費人力財力,而且喪失了對合唱最初的興趣,使參與活動的初衷變得功利性和服務性。從學生層面來說,參與合唱課程及活動,獲取相應學分無可厚非,但一味地為了得到額外的獎勵或滿足自身的關注度及優越感,將不利于合唱團凝聚力的培養,以及學習熱情的激發。
3.缺乏音樂素養
普通高職院校學生鮮有音樂高考生,對于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樂理知識、發聲訓練等音樂素養的缺乏,是合唱教學的重難點,不少指揮依然保持著逐句教唱的方式,而很多學生因為無法攻克這些難點,喪失在合唱團的歸屬感、認同感,最終選擇退出,因此音樂素養的缺乏成為阻礙合唱訓練效率以及合唱團發展的重要因素。
4.合唱觀念缺失
一個群體通過和諧統一的人聲還原作品的思想情緒是合唱的目標及難點,也是最大的魅力所在。但部分院校,從老師到學生,對合唱還是一知半解,認為合唱就是唱得整齊、唱得大聲,在訓練中,不要求聲音、不強調和聲、不做層次處理,合唱團員不懂得傾聽與合作等合唱觀念。
5.缺乏專業的指揮
高職院校的合唱指揮,多為藝術類教師或有歌唱專長的老師兼任,在未經過長期專業的系統培訓下,這部分老師缺乏組建、訓練、表演合唱的能力,也是產生以上幾個問題的原因。
不難發現,以上幾個問題互相影響,最終不利于高職院校合唱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功能的實現。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措施:
1.加大重視,組建合唱團
高職院校不乏有創造力、實踐力、藝術天賦的學生,組建專門的合唱團并非難事,但全新的團隊需要有師資、學生、場地、經費等多方面的保障,這需要學校給予長久的支持。在師資、場地等條件都得以實現之后,招收合唱團員是最關鍵的環節。通過微信平臺等線上線下宣傳,吸引有興趣的同學,同時針對有音樂特長的學生,通過面試吸納其加入;如開設合唱藝術課程,則可以在課上挑選,從中了解其音準、音色、節奏感、表現力等能力;從活躍在學生社團以及院系文藝活動的骨干中招收,通過各類的晚會、團學活動中,吸引有歌唱特長的學生加入。團隊組建易,但管理難,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制定常規排練、集訓、考核、表演等制度,這是合唱團建設必不可少的。
2.因材施教,合理選曲
作品的選擇對于合唱團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可依據以下幾點進行選擇:第一,根據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選擇,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專業的音樂素養,因此需要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卡農訓練開始,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能快速體驗合唱的聲部概念;第二,根據男女生比例進行選擇,如男生偏多,可選擇男聲合唱或以男聲為主的混聲合唱,如女生偏多,可選擇女聲合唱或以女聲為主的混聲合唱,如男女比例相對平衡,可擴大選擇范圍;第三,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選擇,對于業余的大學生合唱團,大多數學生對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感興趣,可選擇流行歌曲改編的合唱曲,例如《You raise me up》、《菊花臺》等,也有一部分學生對于陌生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歌曲感興趣,可選擇如《歡樂的那達慕》、黑人靈歌等此類作品;第四,根據活動的性質、主題、氣氛等進行選擇。
3.做好常規訓練,培養合唱意識
傾聽與合作是最基本的合唱意識。傾聽是歌唱的基礎,不僅要聽音樂中旋律、節奏、和聲、伴奏以及聲部的配合等,還要聽自己的音準、音色、強弱、吐字咬字等,而最重要的是聽指揮的要求,學會傾聽是為了讓合唱團員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在聲部中可調節的地位。合作是合唱藝術的基本精神,沒有合作,合唱只是個別聲音的總和,這種合作體現在團員之間的合作以及團員與指揮的合作。真正的合作是團員與團員、團員與指揮的默契,因此常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根據實際情況,可安排每周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2個小時的訓練,根據活動需要,還要安排以周為單位的集訓,這樣可提高訓練的效率。
4.組織合唱活動,營造合唱氛圍
對于高職院校的合唱團來說,藝術實踐活動多為校外各級各類的合唱比賽,或校內外各類音樂會、晚會、慶典等活動,學校也可將合唱教育納入正常的教學管理,完善制度保障,除此之外,可定期組織以院系為單位的合唱比賽,可用專業標準要求,也可組織班際合唱比賽,適當降低要求進行,目的是全員參與,或組織教職工合唱比賽,從而更好地推動合唱氛圍的營造。
5.提升指揮的專業水平
前文分析的高職院校合唱教育存在的眾多問題,其中關鍵因素在于指揮,因此,指揮的專業水平決定著合唱團的發展水平和方向。高職院校的合唱指揮,首先需要調整心態,正視學生的能力,潛心訓練;其次,多參加國內外專業的合唱指揮研修班,多觀摩高水平的合唱活動,切勿脫離專業領域,只有多聽多看多學,才能找到高職院校合唱教育的新途徑,才可靠近專業水平。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合唱教育存在的問題將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合唱發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等,因此,解決這些問題,是推動高職院校合唱教育的重要任務。
[1]程明.高職院校開展合唱藝術教學的重要性及相關建議[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2012(3).
[2]石英.高職院校開展合唱藝術教學的重要性及相關建議[D],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