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萍 陳振崗 (泊頭職業學院 062150)
“雙導師制”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宋 萍 陳振崗 (泊頭職業學院 062150)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快速增長,布局逐漸合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雙導師制在高職教育中體現為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企業一線指導教師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學校接受必要的理論學習,同時能夠接受企業實踐技能培訓,學生的教學過程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來完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優勢。
雙導師制;高職藝術設計專業
導師制作為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被稱為“三大教育模式”。早在十九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導師制"采用"一對一"的指導方式,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為了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很多高校也進行了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和嘗試。"導師制"鼓勵長期的"一對一"的支持性關系。
隨著經濟體制的逐漸轉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由包分配逐漸向自主擇業、企業和畢業生雙向選擇轉變。這些變革對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師制這種“一對一”的指導方式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發展的需要,從1992年開始推出雙導師制,當時的雙導師制是指“由政治倒是和學術倒是共同負責學生工作的人才培養”。隨著時代背景的變化,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和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國家從2009年起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并鼓勵實行"雙導師制"。這時候提倡的“雙導師制”中兩位導師與其產生之初顯著不同,由1992年的政治導師和學術導師轉變為校內理論型導師與校外實務型導師,或一個校內專業導師和另一個校內或校外導師。校內導師的主要職責校內導師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校外導師的主要職責校外導師側重于指導學生提高實務操作能力,雙導師制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發展空間,又能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縮短學生就業適應期限,增加了學生適應未來工作的競爭能力。
通過實踐證明,目前的雙導師制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逐漸被社會認可,使用的范圍也不斷擴大。雙導師制新模式解決了學與用,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統一,實現了“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更好地適應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多類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快速增長,布局逐漸合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教育部高教司下發了[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在文件中指出:16號文件強調:“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是從根本上解決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的有效途徑。”而雙導師制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能力打造是高職教育的核心
雙導師制在高職教育中體現為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企業一線指導教師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學校接受必要的理論學習,同時能夠接受企業實踐技能培訓,學生的教學過程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來完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優勢。
2.對接社會,人才培養明確,學校企業互惠互利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面向社會,培養以服務為宗旨的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校外企業一線指導教師可以向學校提供人才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和技術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向企業輸送專業的人才,實現雙贏。
3.實現了產、學、研、訓的真正結合
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的雙重指導,使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得以應用,加強了學生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能力,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京津冀一體化使這一地區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提升,作為經濟發展輔助作用的設計行業必須跟進,這就為各藝術院校與專業提出了大量的人才需求。我院的藝術設計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應該利用這個發展的機會壯大自己,但是目前我院藝術設計專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與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跟進不夠,步伐明顯落后;校企合作還不夠深入,教育資源有待挖掘;教師參與社會實踐還不夠廣泛,對教學的帶動與激發作用還不夠突出;對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利用不夠。按照當前職業教育課程理念的要求,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有待深化,配套的專業教材也需要完善與提高。
因此,我院藝術設計專業開展了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嘗試和探索,成立了雙導師工作室,雙導師工作室由一名專任老師和一名外聘設計師組成。學生通過完成雙導師制定的一系列項目的基礎上,達到承接實際項目的水平。雙導師工作室的開展,改變了教學理論化,項目脫離市場虛擬化的現狀。
1.使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明確,縮短了學生應用環節與社會需求的差距。
2.極大的調動了藝術專業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校已經開始不間斷的企業實習。
3.同時也為校內專任教師提供了接觸社會,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的機會。
4.校企合作有了更深入的開展。
5.有利于藝術設計專業和學院的發展。
1.結合崗位人才需求和專業教師特長成立工作室,專業老師為工作室專業課指導老師,主導工作室的運轉,企業一線設計師為工作室項目實踐指導,負責企業實踐和技術支持。
2.學生自身特長及興趣參與報名,指導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
3.雙導師工作室前半段為項目訓練設計階段,通過前半段時間項目的訓練,能夠達到接受企業設計任務的能力,后半段時間接受企業實踐任務,企業支付相應的設計費用,要求工作室同學在畢業之前必須參與或完成企業實際項目。
目前,藝術設計專業雙導師工作室的成立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周期為一年,學生在第四學期加入,雙導師開展的項目學生主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學生成長速度快,部分同學周六日已經到企業進行實踐,設計的作品已經被采用,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校和企業雙重資源的整合利用,大大縮短了學生的就業時間,增加了學生踏入社會的競爭力,雙導師工作室的嘗試,對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來說是一個有效的捷徑。
[1]巫麗紅.產學研合作培養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6).
[2]張志霞.張子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雙導師制”長效機制的探索與構建[J].福建電腦,2013年1月.
[3]周顯科.jiyu “工作室導師制”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管理模式的構建[J].新課程(下),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