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宇 四川省廣安友誼中學實驗學校
當代中學生與互聯網世界
田恒宇 四川省廣安友誼中學實驗學校
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地改變著當代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面對互聯網發展的洶涌浪潮,中學生應該如何面對?本文嘗試通過分析互聯網發展對中學生的影響,探究中學生在高度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面前的正確態度與做法。
當代中學生 互聯網 信息革命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經席卷世界。尤其是我國,在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國家“互聯網+”戰略指引下,最近幾年,高新技術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各項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上述趨勢的影響下,當代中學生無法置身于外。在互聯網技術高度普及運用背景下,中學生們一方面享受著先進技術手段帶來的學習和生活的便利,同時也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徹底顛覆了我們工作、學習與生活的觀念與方式,互聯網為我們帶來的便利與效率,在幾十年以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通過與互聯網聯結,便有了獲取無窮知識信息、處理解決各種問題的可能。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當然不能置身事外。那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對當代中學生有哪些影響呢?
很多人都在說,現在的中學生,跟以前的中學生不一樣了。這樣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當代中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生活方式的更改。首先,在即時交流通訊方面,利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已經成為基本常態。從硬件上來講,除了PC外,現在的中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及其他移動網絡終端非常普遍;從軟件而言,QQ、微信、微博已經成為中學生即時交流的必備工具。其次,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娛樂方式最受當代中學生的歡迎。中學生們已經習慣于在互聯網上觀看影音節目、發布個人動態、從事各種網絡游戲活動。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學生娛樂活動不可或缺的平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應用已經全面滲透至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逐步顛覆著傳統的學習模式。從學校教育角度而言,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使得現代教育越來越高效。基于互聯網平臺和移動運營商平臺建立的家校通,有機地將學校、家庭和學生聯系起來,實現了教育管理的三位一體;而由學校組織實施的互聯網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活動有機結合,有效利用了教育教學資源,提高了教育效率;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網絡直播課的形式,打破空間限制,隨時為學生提供教育教學指導。從個人學習方面來講,與傳統的學習模式相比,當代的中學生具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方便有效地獲取海量的各科類知識,碎片化學習方式成為互聯網時代中學生學習的一大特征。
雖然,互聯網的普及,給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然而,互聯網絕對不是一個完全凈化的世界。它用幾乎沒有窮盡的信息沖擊著中學生的生活學習“領地”,同時這些信息往往又是“泥沙俱下”,需要中學生們去篩選和辨別,用辯證的態度去面對。
既然互聯網能夠為我們提供眾多的便利,中學生就應該因勢利導,在學習和生活中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首先,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學習一些基本的互聯網知識和技術,并利用這些知識和技術,通過網絡獲取有益信息,提升我們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中學生應該意識到,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一些基本的信息處理技術未來將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具備這些技能,未來我們的個人發展將舉步維艱。同時,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中學生應該養成“向互聯網要知識”的習慣,把借助平臺學習與學校教育、個人實踐學習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一名新時代“會學習的人”。
作為中學生,我們在積極利用互聯網工具與信息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也要警惕互聯網中存在的不良、負面信息。中學生首先不應沉迷于不健康的網絡游戲,這些游戲不但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而且占用我們大量的學習時間,腐蝕我們中學生樹立的遠大理想與目標,讓我們的意志消沉。另外,對于互聯網中存在的各種與社會正能量相悖的信息,中學生應該毫不猶豫予以摒棄,對于損害國家利益、信息安全的行為和信息,中學生應該自覺杜絕并敢于與之進行斗爭,為共同營造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盡自己的一分力量。
當代中學生是祖國未來事業的接班人,肩負著中華民族繁榮復興的重任。面對著洶涌的信息革命浪潮,中學生們應該清醒冷靜面對,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技術與平臺;同時,我們要自覺抵制不良的互聯網信息的侵蝕,敢于同不良的網絡風氣進行斗爭,努力將自己錘煉成與時俱進、目標遠大、積極向上的優秀當代中學生,為未來建設國家做好充分準備。
[1]石明權.論中學生與網絡[J].數字化用戶,2014(24).
[2]陶雨君.互聯網+時代中學生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文理導航, 2017(3):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