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凌 四川理工學院外語學院
輸出驅動假設理論與英語專業泛讀課教學
蔡玲凌 四川理工學院外語學院
英語泛讀課程是英語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但是在目前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下已不能滿足社會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本文以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為基礎,提出英語泛讀課程的教學建議,即強調閱讀的基礎性能力和批判性能力培養,最終形成輸出和輸入的相結合的綜合技能教學模式以提高泛讀教學的效益。
輸出驅動假設 英語專業 泛讀教學
隨著社會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改變,英語專業自身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從1998年大學擴招開始,英語專業學生的人數一直呈持續上漲的趨勢,到2013年已經達到57.8萬人。雖然英語專業人數達到了一定的數量,但是能夠真正滿足企事業單位的高質量人才卻始終不盡人意。鑒于此種情況,許多專家學者指出英語專業面臨教學理念的挑戰,人才培養模式的挑戰,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挑戰。(仲偉合:2014)目前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英語泛讀課程屬于基礎課程,在整個課程設置中的地位并不高,并沒有完全發揮出泛讀課程應有的功效,本文擬以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為基礎,指出泛讀課程改革必須同時結合輸入和輸出兩個方面,同時強調泛讀課程的教學目的應是閱讀的基礎性能力和批判性能力培養。
傳統的英語課程設置中,輸入性課程占了很重的比例,老師大量地進行語言資料的輸入,結果導致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力也不強。長期下去,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逐漸失去優勢,加上在語言能力的培養上缺乏綜合性的訓練,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并未有機結合。針對此類學習狀況,專家們根據語言的學習規律,提出了各種理論。從Krasen可理解性輸入理論到Swain的可理解性輸出理論,到現在文秋芳教授的輸出驅動假設理論都為英語泛讀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那么什么是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呢?文教授根據多年的理論和教學實踐歸納出三個方面的內容:(1)從心理學的角度,該假設認為輸出比輸入更能夠對外語學習產生驅動的效果。因為假在整個的學習中沒有一個輸出驅動的學習過程,即使有高質量的輸入,學習者仍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2)從職場英語的角度,該假設指出為了更好適應工作,表達性技能比接受性技能更能凸顯語言的社會功能。(3)從外語教學的角度看,該假設以輸出為導向的綜合技能培養比單一技能培養更能滿足學生成才的需要。文教授的理論對于英語泛讀課程的改革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泛讀課程上進行改革,必須從觀念上改變對原有泛讀課程的認識。比如泛讀課應該跳出英語專業傳統的輸入式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精讀式的教學方法。不要認為英語泛讀課程是單項訓練課程,而忽視了英語泛讀課程的實質。泛讀課程最終要達到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陶冶情操的目的,應該認識到英語泛讀課程不僅僅是用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語言閱讀速度,它對于語言知識的深化使用,增強語言的跨文化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泛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輸出驅動假設,就一定要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閱讀框架,然后形成自己的語言使用模式,而不僅僅是大量知識的輸入。根據現有《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要求來看,從語言使用能力、思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目標來看,泛讀課可以滿足所有的能力培養需要,因而必須改變觀念。
泛讀課堂最常見的模式之一就是老師一個人講完所有的知識點及語言點,結果泛讀課成了精讀課的延續,這樣的結果是學習者對于知識未來的使用模糊不清,就算大量的新知識或者新語法的輸入,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模式之二就是大量的做單選題,學生沒有發現閱讀的快樂,也許能夠形成一定的語言基礎能力,但是其他分析、綜合、判讀和推理能力很低,更不用說什么創新能力。根據文教授的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如果泛讀課老師能夠首先告知學生需要學會某種語言能力比如會寫一篇時事社評,再引導學生去讀一篇相關的報告,讓學生自己將輸出結果和原文的句型等方面去對照修正,這種模式讓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外,還能夠形成綜合使用語言能力。這種模式就是把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有效學習模式,它也是輸入和輸出結合的有效范例。
泛讀課程教學模式不是一個靜態的模式,應該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按照文教授的理論,學生才是教與學的全程執行者。(文秋芳:2008)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環境設計話題,讓學生把閱讀的材料直接轉換成輸出材料,也就是用閱讀來刺激口語表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的流利程度和訓練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根據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利用輸出結果提高輸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輸出的結果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對學科本身的積極性。泛讀課程可以讓閱讀成為起點更也成為終身學習的目標,真正做到課堂上的輸出為主的學習模式。
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為泛讀課程的改革拓展了新的思路,本文根據該理論和教學實踐探討了一些改革想法,實際上在課堂上還是要逐漸形成輸入和輸出的巧妙結合的綜合學習模式,把學到的語言知識轉化為實踐狀態,完成輸入到輸出的轉化過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1]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理論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2).
[2]仲偉合.英語類專業創新發展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1).
蔡玲凌(1980.11-),四川理工學院外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研究,英語教學法。
本文系四川理工學院2014年教改項目成果之一(編號J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