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梅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金羅鎮水峪小學
如影隨形 相得益彰
王利梅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金羅鎮水峪小學
蔣聲教授說過:“無論哪種美術作品,材質和色彩都可以千變萬化,卻總離不開一定的形狀和尺寸。形和數恰好是數學的研究對象,形和數的和諧,就會帶來美感——美術與數學密不可分。”
輕松 快樂 創造
“學習如果能滿足學生的精神,并從中感受到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在學習上游刃有余”,這是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提出的“快樂教學”的思想。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渴望新奇的事物,有趣的、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怎么樣來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呢?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美術能刺激兒童的感官,以喚醒兒童的表達欲望;數學如一個五彩繽紛的樂園,處處充滿著美,美感能激發人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因此,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通過美術手段,設計有趣的數學題目、數學游戲,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既要善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敢于提出問題,又要因材施教,及時給予指導。從創新的層面來看,探索性教學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力,理解力和創造力。
展示彩圖是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的手段之一,例如,在教學“找規律”時,為了激發學生找規律的興趣和增強學生發現規律的速效性,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各種顏色和不同的形象來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究。在教學中,我用課件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氣球,使它們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再讓學生進行觀察探究,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整個課堂活動中,積極的參與觀察和交流。然后,我再以動畫的形式將氣球放飛,氣球又以不同的排列規律出現在圖片中,這時整個課堂氣氛都活躍了,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
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從表面上來看,數學學習是要跟一些數字和算式打交道,確實是枯燥無味。那么,要怎么樣才能使得學生深深的迷戀上數學呢?
我們知道,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平時都是很喜歡畫畫,拼拼,剪剪,貼貼的,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這個興趣,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經常會有把某部分填上某種顏色。如:把下面這一組圖形中所有的長方形涂上紅色,把所有的三角形涂上黃色等。教學分數時,會讓孩子們在長方形或圓上圖出所給的分數。孩子們就這樣在他們喜歡的涂涂畫畫中不知不覺得吸收掌握了知識。在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也是如此。例如:利用圓規和三角板,畫出下面美麗的圖案。這些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圓組成的,有整個圓、半個圓,也有四分之一個圓。在每個圖形當中這些圓都是有一定關系的,它們的半徑都成倍數關系。學生看到這些漂亮的圖案時,就非常驚訝了,他們多這些組合圖案很感興趣,也很想動手畫一畫。因此,我在課后沒有布置其它作業,就讓學生利用圓規等工具畫一畫跟圓有關的圖案,可以參照課本中的圖案畫,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其實要畫出這些圖案也不是一件省力的工作,必須要在仔細觀察、研究的基礎上才能準確的畫下來。這樣數學知識與美術結合的練習,學生既有積極性,又能掌握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會有助于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探索機智,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自助探究和主動創造。比如:在學習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時,我會讓學生運用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組合在一起,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探索,分析,想象再創造,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根本動力,基于小學生好玩好動好畫的身心特征,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情境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參與力,探究力,創造力的好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存在著數學本學科的科學美,藝術美,而且存在著數學教學美。數學教學美是通過教與學的活動來體現人的本質力量。數學教學過程不但是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而且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一種特殊的審美過程。通過數學教學審美活動,可以激勵豐富學生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通過美的熏陶,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借用這句話,我們可以說,“美術中不是缺少數學,而是缺少發現數學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