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 沈陽理工大學
中印商品貿易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秦麗 沈陽理工大學
近年來,中國與印度的貿易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和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互為鄰國,具有相對較好的地緣優勢,印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雖然兩國貿易進展平穩,但貿易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中印貿易 商品貿易 貿易壁壘
1991年,中國與印度的貿易總額為2.6億元,1996年飆升至11.6億元。2002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漲到39.1億元,21世紀后,雙邊貿易進一步增長。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36億元,2007年,它達到386億元,幾乎是是1996年的33倍,年均增長率34%。2015年,貿易總值為716.5億元,2016年貿易總值為707億元[1]。雖然整體數值逐年增加,在各自的進出口貿易總值中占有的比例也不斷增加,但由于兩國人口、經濟總量較大,中印貿易產業規模并沒有達到可以實現的高度,并且努力建立一個更廣闊的前景。
近些年來,中國出口到印度的產品中,首先,中音頻設備,紡織品及其廉價金屬占據重要位置。其次,機電及其零部件所占的比重最大。最后,紡織品和其制品的比例平均占8%,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占中國出口的一半,而且每年都在增長,這是因為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導致高新技術快速發展,和其出口的快速增長。
印度對中國的商品出口種類多種多樣,首先,礦物制品、化學品、塑料、金屬所占比重很大。其次,礦物制品是印度對中國出口最大商品,占到印度對華行業出口的一半,在45%-57%之間[2]。最后,在印度對中國的日常生活用品、動植物油脂、煙草水酒等方面商品的出口中,盡管所占比例不大,但仍然屬于我國所需的進口產品,而這幾種產品對印的出口份額所占比重很小。
由20世紀開始,兩國先后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使得各自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中印雙邊貿易額在2005到2007年間發展迅速,最高增幅達到71%,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機,中印貿易額有所下降[3],2011年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使得兩國貿易關系得到緩和發展,貿易額也隨之上升。然而最近這些年中國對印度的進口額有所降低,中國和印度經濟規模和兩國關系發展存在較大的距離,中印之間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得雙邊貿易的增長遇到瓶頸。
中印貿易的一個巨大阻礙是兩國之間不平等貿易和對外政策。印度的經濟戰略明顯,大力實施進口替代政策,對國內產業十分重視,使得對待國外的產品造成較高關稅。2016年印度的平均關稅稅率為12.5%,此外印度對進口商品還征收4%的“特別額外關稅”,這實際上提高了有效稅率,阻礙了中國貿易的出口發展。印度政府常常要對我國企業進行多次的不合理反傾銷措施。由于印度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家是中國。中國是印度發起反傾銷案中占據比重最大的國家。自1996至2014年,印度反傾銷聯和稅收總局提起773個反傾銷案,其中中國反傾銷案件所占比例達到24.2%[4],僅在2016年,印度就有12個案例對中國產品進行貿易審核,這些措施極大地壓縮了中國對印的出口盈利效益。
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和中國,兩國經濟發展相似,但印度的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落后于我們國家。致使印度一直對我國的迅速崛起存有妒忌與防范的心里,很多誤解和偏見橫亙于兩國人民之間,中印邊境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印之間存在著分歧,滋生了“中國威脅論”[5],讓印度一些反對派有可乘之機,發布不實言論,猜測中國和印度會有戰爭爆發,這些行為不但阻礙著雙方的政治互信發展,也減少了中國在印的貿易出口量,貿易進步因此陷入泥潭無法自拔。綜上所述,這些障礙會讓中印合作關系呈現一些挫折與不穩定發展,影響中印政治與貿易合作進程。
中國和印度應該強調互補性。舉例來看,印度計算機軟件產業發展快速,但在硬件行業方向上技術落后發展緩慢。中國已快速成為全世界計算機行業硬件產品的供應渠道,同時在軟件的進口量上中國的市場需求量大,這就促使兩國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行業上互相補充實現可能。此外,中國和印度在化工業、農產品、蔬菜瓜果貿易、紡織品等方面都有可以相互借鑒的可能。
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主要有兩個模式,一是由于要素稟賦差異的形成的比較優勢,二是因為產品存在差別和規模經濟的不同,在兩種基礎上發生的貿易模式有所差別。兩國應該以差異產業的生產加工過程為開端,結合自身比較優勢,慢慢在產業內垂直分工的同時,進行生產環節的升級,如通過提高高新技術水平,兩國同時在各自具備比較優勢的環節進行創新、借鑒與發展,逐步構成可以被貿易市場所接納的產品差異性。
雖然中印之間政府領導層在以往的30多年中來往密切,但由于交通不便利,山川阻礙和人口數量巨大,兩國間的民間來往仍然非常局限,所以,中印應通過不同種類模式,促進國內人民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信共贏及政治關系,更好的解決兩國在歷史認知方面的匱乏,推進中印之間經濟關系的穩步增長。在雙邊貿易穩定及全球共同發展的前提下,兩國貿易將攀上一個新的高峰。
[1]李天華.中國與印度經貿關系發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 (1) :40-46.
[2]祝樹金,陳艷.中印兩國貿易合作研究[J].經濟導刊,2013,(7):57-78.
[3]劉李峰,劉合光.中國-印度貿易現狀及前景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3,(5) :45-50.
[4]王興立.印度對華反傾銷貿易效應的實證研究[J].中國經濟周刊,2007, (9):45-51.
[5]張立.中印貿易摩擦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建議[J].南亞研究季刊,2008, (3) :62-70.
秦麗(1994.7-),女,黑龍江鶴崗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