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淇釗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經濟學意識的自我培養
張淇釗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學理論知識以及實踐內容得到了全面發展,處于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難以避免地需要參與經濟活動,通過經濟學意識的自我培養,能夠為個體參與經濟活動提供參考。本文主要就經濟學意識的自我培養問題進行分析。
經濟學意識 自我培養 探究分析
經濟學作為常見的一門學科,通過經濟學學習雖然不能直接用于相關實際事物的操作,但是通過經濟學學習可以提升個人的思維方式,便于在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明確經濟形勢,因而學習經濟學的人員需要具備經濟學意識,依靠這種經濟學意識影響日常經濟活動。本文結合相關資料,就經濟學意識的自我培養進行分析。
關于經濟學,不同的學者給出的定義存在差異性,比如馬歇爾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生活事務的學問”,薩繆爾森則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利用稀缺資源從而生產出有價值的商品,并將其分配給不同的個人”,盡管不同學者對于經濟學給出了不同的定義,綜合大量學者對經濟學的概述,現階段所謂的經濟學屬于一門選擇科學,研究的是人們如何選擇,通過對稀缺或者是有限生產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不同商品的生產,并滿足實際社會對此類商品的需求,經濟學知識能夠從側面反映出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經濟學原理基礎上根據屬性不同,有多種分類方法,比如:經濟學根據分析方法可分為計量經濟學以及數理經濟學,當然還存在一定的經濟學應用學科,比如:制度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1]。
在經濟學學習過程中,關鍵的就是經濟學意識的形成,任何一個參與到經濟活動中的個體只有在具備經濟學意識的條件下,才能夠根據自身所學的經濟學知識,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加以利用,提高經濟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
比如個體不管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都無法擺脫經濟學的相關原理,在日常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只有個體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學意識,才能夠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對存在的失業問題、通貨膨脹、貿易保護等問題做出評價分析。
經濟學意識的形成可為不同個體在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提供參考,如掌握了大量的經濟學原理知識,同時還具備了經濟學形態,有助于不同個體更好地認識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活動,比如:理性投資、貸款、儲蓄、通貨膨脹的實質等,這些問題的充分認識對于個體在經濟活動中的主體性具有重要意義,因而經濟學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如果所有人員都能夠形成經濟學意識,則傳統經濟學理論以及應用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盡管經濟學理論知識得到了不斷研究和發展,但是在經濟學意識形成方面尚存在著不足,人腦是各類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在具備生理基礎的前提下,并不會自行產生各種意識,包括經濟意識。現代研究表明,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如果沒有客觀存在,大腦是不會產生意識形態的。只有大腦中能夠對某一研究對象有客觀的認識,并通過不斷地強化最終才能夠形成不同的意識,這種意識涉及到方方面面,經濟學意識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不同個體的經濟學意識,具體的主要有:
經濟學意識的產生需要在大腦中對經濟學理論知識有足夠的認識,因而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知識過程中,需要注重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理解,通過反復對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逐步在大腦中產生意識,促進經濟學意識的形成。比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屬于一個重要的經濟學理論,這是由佛里德曼提出的,在這一理論中,有人請你吃飯,雖然別人掏了錢,但是你卻付出了時間,而這些時間對你而言,你可以用它去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你用去做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事件的時間去吃飯,對你而言可能就是一筆損失,這一經濟學原理強調的是在經濟活動過程中為了得到一件東西,不得不放棄另外一件東西,也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一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懂得取舍,有舍方有得,因而在經濟學意識形成過程中需要廣泛的涉獵各類經濟學讀物,除了強化課本基本性的理論知識外,還應了解中外不同經濟學家對經濟學的相關認識[2]。
經濟學理論知識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可在實踐環節注重經濟學意識的培養,并對生活中出現的各類經濟學知識進行總結,逐步形成較好的經濟學意識,比如:在中考之后,部分學生中考成績優異,繼續在省級重點高中學習,而對于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則選擇外出打工,上學的學生在學習三年期間需要花費一定的費用,而外出打工的不僅不需要花費費用,而且還能夠通過打工積攢一定的資金,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放棄的東西價值去衡量機會成本,便于做出更好的抉擇,在思考過程中會逐漸形成經濟學意識[3]。
經濟學意識的形成對于個體在參與經濟活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需要提高對經濟學意識重要性的認識,并通過不同的方法促進個體的經濟學意識的形成。
[1]魏崇輝.兩種意識形態理論的比較研究:馬克思主義與新制度經濟學——一個分析框架構建的初步嘗試[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0,11(02):4-13.
[2]魏崇輝.意識形態理論的契合、互補與超越——馬克思主義與新制度經濟學[J].理論與改革,2011,(03):14-19.
[3]魏崇輝.意識形態理論的對立與批判——馬克思主義與新制度經濟學[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2,13(04):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