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關于民營醫療服務連鎖企業供應鏈管理優化的討論
——以某口腔醫療連鎖機構為例
張智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近年來,我國民營醫療領域取得長足發展,越來有多的政策紅利與資本支持流向這個領域。供應鏈管理作為醫療服務企業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在本文中,筆者將以某民營醫療集團供應鏈管理優化項目為例,介紹該集團在采購管理、庫存管理方面的舉措,一方面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給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的資料。
民營醫療 供應鏈 采購管理 物資管理 流程 優化
近年來,我國民營醫療領域取得長足發展,越來有多的政策紅利與資本支持流向這個領域。2015年11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三五”規劃建議,正式將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7年4月26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另據報道稱,2017年福布斯富豪榜數據顯示,排名前十的富豪大多已進入醫療領域,萬達集團近兩年在醫療行業的投資已超過1500萬元。筆者將以某民營醫療集團供應鏈管理優化為例,介紹該集團在采購管理、庫存管理方面的舉措,一方面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給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的資料。
案例企業系國內知名口腔醫療集團,經過二十余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覆蓋全國50余個一線及重點城市,擁有200多家直營口腔醫療實體的大型口腔醫療連鎖機構。
近年來,通過ERP系統建設,集團積極推動信息化轉型與管理流程優化,在業務系統開發與上線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各個業務條線的流程梳理與優化工作。與此同時,集團充分借鑒國內外優秀的企業管理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保障體系。
集團設立風控管理部門,負責各部門制度及業務流程的評審工作。在集團供應鏈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制定過程,特別是ERP系統上線進程中,風控管理部門開展了專項梳理與優化項目,保證制度流程設計合理,并對主要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業務流程優化BPI(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是指通過不斷發展、完善、優化業務流程,從而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的策略,在流程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對流程進行不斷改進的過程。集團風控管理部門在供應鏈流程優化項目中的實施步驟如下:
調研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深入的調研有助于項目人員充分了解被梳理部門的業務現狀及特點,更加準確的了解問題說在。具體方法如下:
a)要求被梳理部門人員填寫崗位說明書。項目組將所有的《崗位職責說明書》進行匯總整理,從而對部門的情況進行整體性把握。
b)基于業務系統的分析與樣本抽取。可利用業務系統操作日志及業務數據批導功能,經過數據分析與比對,對異常數據進行重點篩查與抽樣。需要注意的是,基于業務系統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僅可以作為樣本抽取與評估的參考,不能作為判斷管理系統或業務流程是否失效的依據。
c)開展員工訪談,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始正式訪談前,訪談人員應充分研讀被訪談部門前期提交的材料,例如:《崗位職責說明書》、《部門規章制度》等,并撰寫《訪談提綱》。
調研報告不僅應著眼于被梳理部門的問題及應用現狀,還應站在企業戰略目標的高度并結合國內外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對流程現狀做出評價。項目組應與被梳理部門及公司高層就調研報告提出的問題進行診斷,診斷思路如下:
a)業務流程的功能設計是否過于繁雜,有無精簡的可能。
b)業務流程的實現形式是否能用更有效率的工具實現。
c)業務流程的邏輯關系是否需要調整及改進。
d)業務流程的權責關系是否明確,有無權責不清,造成推諉扯皮情況的可能。
經過現狀調研和問題診斷,項目組發現公司供應鏈流程存在大致問題如下:
a)集團所轄各家門診地域分布廣泛,物資管理難度大。
b)未建立集團統一的合格供應商庫,未建立供應商管理體系。
c)未統一集團采購管理流程及物資管理流程,各分支機構各行其是。
d)未就集團物資做統一的編碼及命名管理,材料成本核算模式粗放。
e)采購申請環節控制不到位,高值材料出現大量冗余。
f)供應鏈流程數據未進行統一管理。
項目組與被梳理部門共同探討優化方案,綜合運用全員參與法、頭腦風暴法、專家討論法、調查問卷法等業務流程優化方法形成《優化方案報告》并提交集團管理成批準。
(四)優化方案的試行與調整。優化方案獲批后,應穩步開展試運行工作。在試行期內,項目組與被梳理部門一同檢查新流程運行效果,驗證新流程對業務風險點的控制情況,查找優化方案的疏漏之處,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做出調整。
口腔醫療屬于服務行業,各門診通過采購需要的醫療物資,包括設備、器械及耗材,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存放、保管、使用,借助這些物資最終服務于就診患者。因此口腔醫療機構供應鏈管理工作應著重于采購管理與庫存管理兩個方面。
1.“抓大放小”,對物資采購進行重點管控
因為集團下屬各事業部、門診分布廣泛,口腔醫療使用物資數量、種類較多,集團采取混合采購模式,暨集團統一采購與各門店分散采購并行的模式。集團根據口腔醫療行業物資使用的一般規律,將采購價格高、與醫療質量關系密切的物資劃定為“管控物資”,由集團采購部統一與供應商議價、采購。其余劃定為“非管控物資”,由各事業部自行采購。通過這種混合采購的模式達到重點管控、提高效率的管理要求。
2. “多管齊下”,努力降低采購成本
集團設立“招投標工作領導小組”,并由董事長、總裁任小組組長及執行組長。成立招投標管理辦公室,在領導小組的充分授權下開展各項采購招標工作。通過集團統一招標,從而達到提高采購質量、降低采購成本的作用。
集團采購部通過與供應商簽訂年度框架協議的方式對產品采購價格、配送、質保、售后、培訓、賬期等條款進行約定,以限定購銷雙方的權利義務,保障管控物資采購價格及其他商務條款的連續性。
對于非管控物資,集團要求各事業部必須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或采購框架協議,以保證價格受到合理管控。集團設立物資管理部,從集團高度總體控制全國物資管理工作,集團物資管理部通過定期發布采購價格指數(采購價格指數=本事業部該項物資的采購價格/集團最低采購價格),對各事業部非管控物資采購進行價格評比和量化考核,從而引導事業部采購人員購買質優價廉的產品。
3. “創新提效”,構建物資管理體系
作為醫療耗材從采購到使用的中轉站,門診倉庫在整門診中有著重要地位。倉庫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門診的業績水平。
為了提高倉庫管理水平,首先,集團制定了一整套倉庫管理制度,涉及物資的擺放、保存、出入庫、盤點、報廢等一系列流程。同時為了加強集團物資管理工作,集團特對各事業部物資管理人員實行垂直管理,從編制、考核、薪酬等方面強化集團對各事業部物資管理工作的管控。
其次,通過改變種植體等高值物資的采購模式從而降低采購資金占用,合理優化庫存結構。集團將零售業廣泛使用的寄售模式運用到種植體采購與庫存管理中來,暨供應商將一定數量的高值耗材鋪貨至各門診,門診以實際耗用同供應商結算的模式。這種VMI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集團資金占用,減少庫存周轉壓力;另一方面,因為口腔門診作為服務商,處于整個商品流通的終端,VMI模式有利于供應商獲取終端銷售數據,供應商可根據終端需求及時調整生產線或優化備貨策略,從而為其客戶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
第三,對于非VMI模式物資,集團物資管理部通過定期測算存貨周轉率,對各事業部、門診的存貨使用效率進行評比及量化考核,從而引導各事業部加強物資管理,提高物資使用效率。
4. “業務整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集團通過引入全球知名企業管理軟件SAP,實現“人”、“財”、“物”模塊的整合上線。將整個采購、倉庫及核算業務整合為一體,在有效防控業務風險的同時,提高企業運行效率。
首先,集團設計了物資及供應商編碼體系,使得每一種物資、每一個供應商都有一個獨立編碼。新加入的物資、供應商必須經過有效審批才能在SAP系統中授予對應的編碼。通過物料、供應商的準入流程,集團可以從源頭上對該物資“能不能買”、“證照是否齊全”、“從誰那里買”做出有效控制。
其次,通過SAP的基礎功能或二次開發,可以將紛繁冗雜但重復機械的工作簡單化、自動化。例如:對于VMI模式的物資耗用,庫管僅需在系統中點擊一個按鍵就可以實現采購、收貨、發貨環節中的各個步驟,大幅提高運行效率,節約人力成本。
第三,使用SAP系統的主要優勢在于使系統使用者在操作系統的同時完成對應工作任務,也就是說,在基于正確使用系統的前提下,管理層可根據BI(商業智能)報表功能實時了解企業運行情況。例如,管理層可根據BI報表查看某門診某一日某種物資的實時庫存情況,可查看某一門診截止至某一日的存貨周轉水平,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同時,系統對業務人員的工作進行完全記錄,管理層可通過分析這些操作記錄評價某一部門或某一員工的績效。例如:某采購員制作的采購訂單經常出現“沖銷”或“終結”記錄,說明該員工可能存在業務操作不熟練的現象。
口腔醫療行業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朝陽產業,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資人的進入,曾經的“藍海”也必將成為“紅海”。各大機構“捉對廝殺”之勢已不可避免。“跑馬圈地”的粗放式管理必將被精細化管理所取代。采購管理、庫存管理正是口腔醫療企業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切入點。口腔醫療企業做好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工作具有如下重要意義:一是通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減少企業資金占用,有利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二是合規、健全、富于操作性的供應鏈管理流程具有極強的復制性,有利于大規模推廣,特別適合規模化、集團化的大型口腔連鎖企業。
[1]羅伯特?R?利恩德斯,哈羅德?E?費倫等著,趙樹峰譯,采購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王德敏,《企業內控精細化管理全案》第三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3]佩帕德,羅蘭.業務流程再造[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4]侯萬森.供應鏈管理[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5]華長生.供應商管理庫存研究[J].江蘇商論.2003.
[6]張新中,汪雁飛.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及早企業庫存優化研究與實踐[J].物聯網世界,2014.
[7]孫明貴,企業采購模式的發展與優化[J],企業采購,2004.
張智超(1990-),男,就讀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主要從事企業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方面的工作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