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凡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城市管理面臨的現實困境
王一凡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城市建設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在城市管理中,還仍然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牽扯和制約著城市的建設,本文對城市管理面臨的現實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粗淺的幾點建議,為城市化發展帶來一些參考。
城市管理 現實困境 對策
當前,城市管理問題一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重點問題,而網絡化信息化的社會里,每一個城市管理中的細小問題都會被放大引起全社會關注,解決好城市管理中出現的現實問題,對于推進城市化發展和促進和諧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1.制度設置存在缺陷。從當前制度情況來看,很多城市的城市管理職能并沒有完全統一,一些地方將這些部門稱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還有的叫綜合行政執法局,甚至有的叫城市管理委員會,不管其稱呼怎么變化,其主要的關鍵點都是在城市、管理和執法方面,在實踐過程中會發現,管理和執法這兩種智能并不能真正整合,是一直是無法實現兼容的,傳統思想里還存在著很多官本位思想,導致將這二者真正進行融合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城市管理從本質上來說,主要還是協調工作,但是其協調的主要對象并不是簡單的個人或組織,而是整個城市的政治、物理和經濟空間所帶來的相關利益的全部行為,更多的強調的是服務。而城市執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執行法律的機構,其具有強制性和規范性特點,因此,當城市執法和城市管理融合在一起時,必然會出現由于制度的不協調而出現各種問題。
2.城市管理與城市執法內容難以融合。當前,很多城市的管理執法局工作任務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其主要是在城市管理方面發揮其行政處罰權,其面對的都是從各個職能部門分解出來的管理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極易引發社會性群體事件,所以強制執行能力略顯不足,雖然國家有相關規定,對城市管理的執法人員賦予了一定的權力。雖然國家相關法律對行政執法人員賦予了一定的強制權力,但是更多的是對于其約束執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城市執法在推動城市管理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并不能和城市管理去做到有效兼容。
(三)城市管理的觀念存在差異性。城市管理執法人員通常是公務員編制或事業編制參公管理,這兩種身份都被百姓認定為國家工作人員,因此,執法人員在進行城市管理時,思想深處,意識的是認為,依照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的管理,并且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增加了執法的嚴格性,而文明執法的概念,在他們的腦海中還相對較為模糊。而在具體實踐中,由于網絡和新聞媒體中夸大的對于城市管理中的極個別反面現象進行報道,使得人們認為城市管理的對象主要就是那些存在深層困境的弱勢群體,由于這一類人群思想也存在模糊認識,他們錯誤的認為,只是憑自己的力氣去生活,不影響城市建設,卻為什么變成了城市管理的對象,導致與城市管理的主體矛盾更加突出。
1.全面推行管理主體大眾化。管理主體大眾化,主要是城市管理主體應該將重心往下移,面向更多的大眾,把城市管理的正常工作與城市中最基層的社區進行有機融合,賦予社區或者個體居民相應的城市管理工作,使城市管理有相應的群眾基礎,不再將城市管理的焦點落在執法主體上,并進一步落實管理主體的大眾化,避免多元化。在城市管理中,應該是更多的強調,橫向的沒有彼此存在隸屬關系的聯合,而不是垂直的多層管理體制。這是因為城市管理更多的要強調自我服務和約束管理,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多層次和全維度的覆蓋式管理追求,其最終追求的目標是,城市管理的對象是每一個人,而每一個人又都是城市管理的主體,形成一個良好的齊抓共管局面。
2.加深群眾認同,提升城市管理績效。當前,我國一個普遍的存在的現象,就是城市管理的主體得不到群眾的認可,群眾基礎較差,這是由于很多百姓,對于城市管理主體機構的工作內容不清晰,工作規范不了解,內心產生認同的特別少。一旦出現城管問題的糾紛時,老百姓都會自覺的站在于城市管理主體的對立面立場,對城市管理的執法行為進行干擾。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采取城市管理體驗式執法活動,讓更多的百姓參與到城市管理主體執法過程中,了解城市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當群眾成為一個旁觀人員到真正參與的主體人員時,他們才能深切的感知城市執法人員遇到的困境和工作的艱辛,通過親身體驗加深百姓對于城市管理的認同。特別是當前已經進入信息化網絡時代,可以通過電子模式、數字模式邀請百姓參與到城市管理的建設過程中,強化他們的監督職能,以提升城市管理的績效。
3.推崇多方合作,共同參與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工程,因此可以推崇多方合作,以城市管理執法機構為龍頭,指導幫助建立各種群眾性的組織,共同參與城市管理,可以是“城市管理志愿者協會”、“城市管理便民小組”、“城市管理社區合作單位”,等等。這里的主要思路就是在不涉及改變現有體制的前提下,通過城管局牽頭,經由經費補貼、工作指導等方式組織、聯合轄區內的社區組織、社會組織、民間積極分子和有影響力的個體,構建大眾化、全覆蓋的城市管理民眾主體網絡,優化城市管理環境,夯實群眾基礎,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的目標。
經由城市管理重心外移管道實現城市管理效益的提升,是目前我國城市管理走向現代化的突破口。它不僅可以破解“城管”面臨的一系列困局,化解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還可以通過邀請群眾參與、多方合作等方式,共同參與到城市管理的具體工作中,盡力消除群眾對于城市管理的各種誤解現象,通過廣泛參與和制度牽引,推動城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1]夏霖.崔英杰案一審辯護詞[EB/OL].東方刑事法律網,2007.04.1.
[2]鄭杭生.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中的理論深化與實踐創新[J].社會主義研究,2013(3):1-9.
[3]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 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