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挹秀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可創新點
張挹秀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共青團是由黨領導的先進團組織,它位于整個黨體系的前端,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和政府連接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高校共青團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有志青年進行著有效的引導教育,使他們找到政治歸屬感,實現了社會對優秀青年的需要。不過當今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不進步就會被淘汰。共青團這樣一個先進、民主、自強的組織,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結合新時代青年團員的需求,積極進行創新。積極開展工作的創新有利于我們更好的適應社會,是黨和國家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起點。
青年團員 創新 多元化
黨的十二大把助手和后備軍連在一起作為團的一個性質載入黨章。從那以后高校共青團堅持黨就和黨聯系在了一起,同時也說明了共青團這一新生力量對于黨來說非常重要,黨的事業需要新的熱血青年來繼承和創新。一直以來高校共青團也牢記黨的方針,緊緊跟隨黨的步伐,貫徹落實黨的政策。在廣大共青團員的努力下,使黨的優秀政策得以快速的落實到實處,真正造福人民。并且還通過工做實踐培養優秀青年骨干,為黨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作為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組織,應積極學習黨的政策和工作計劃,大力宣傳黨的決策和工作指向,使青年同志們認識到自己的光榮使命,明確指出黨的工作指標,使他們更好的實現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牢牢的抓住人民的心。要組織完成黨和政府安排的有關青年的活動,幫助少先隊、青聯、學聯開展他們的工作。聽取廣大青年的心聲,及時的向有關政府反映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爭取讓黨和政府制定更多有利于共青團組織的規定,使共青團發揮最大的作用,積極的起到黨和政府連接青年群眾的橋梁作用。
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是共青團存在的一大原因,也是廣大青年的希望。共青團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我們應該從社會輿論、文化傳播、法律和多為大家辦實事這些方面來服務青年群眾。另外我們還在團員、團干部、黨建立一定的監督管理制度。團員對團干部的工作有監督和罷免權利,團干部之間能相互監督和舉報,對不服從團組織道德不達標的團員有一定的罷免權,有維護青年的權利。黨應積極關注青年團組織,在各級各組織之間出現矛盾及時調解。
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兩者這一特殊的關系決定了共青團和黨一樣,有著相同的方針和奮斗目標,兩者的差距僅僅在于年齡。一直以來,共青團也是緊緊跟隨黨的步伐,堅持貫徹落實黨的方針,宣傳黨的決策和思想。隨著政權的確立社會的發展,黨已經擁有了國家政權,并且長期執政領導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面對黨政權的變化,共青團也在積極調整自己的工作,努力帶動經濟發展。但對于這一領導組織的改變,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黨的工作轉變通過執政實現,而共青團是群眾組織,缺少一個有效的轉變方式。這影響到了共青團工作目標的實現,其作用也不能完全發揮。另外黨的工作重點是領導國家的經濟建設,而共青團主要是思想上的組織動援,對于這點我們還需要好好探討。
二十一世紀是個信息時代,當今的大學生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他們接觸知識的途徑不僅僅限于書本。這使得他們接觸的東西多元化,這削弱了青年政治思想對他們的影響。另外現在學生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互相攀比的情況層出不窮。很多青年同志形成了拜金的思想,這使得他們的思想比較現實,他們更加急功近利的追求金錢。還有現在的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不乏有大學生失業的情況。迫于生存的壓力,很多青年定下了奮斗目標。這些因素的出現是共青團工作的難題,也是挑戰。是共青團組織、引導同學前進的機遇。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推行了學分制,同學們可以自由選課選老師和上課時間。原來存在的以班級為單位的行政組織逐漸淡化,依靠班級團支書開展工作的共青團面臨著挑戰。不過在這種新形勢下,學生們活動更加自主開放,學生公寓不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同學們學習社交和娛樂的地方。面對這一系列的轉變,共青團必須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改進。
高校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這充分體現了高校共青團是黨組織和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協助和推進黨的工作共青團義不容辭。共青團不乏積極青年,是整個社會組織中最具有活力和創新力的一部分份。對于工作對象的轉變,社會知識系統的改變,同學們思維的改變和高校教育制度的改變這一系列問題,共青團應積極探索和實踐,用新鮮的力量突破難關。緊跟黨和國家的步伐,使黨的方針和政策得以貫徹落實。
共青團的基本思想方針是不斷革新,始終走在社會發展的前端,維護青年的利益。在新的時代,學分制、自選公寓的出現等不斷弱化了班級這一行政單位。共青團的工作出現了空缺的現象,對此要求共青團的工作必須作出調整。首先必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和黨組織的領導。其次出現新的團建創新后應及時確認它的真實性。這就要求對于任何一個團圓,通過在在班級團支部申請并加入共青團后,只能有一個團籍。最后應該建立健全校團委的組織,這樣的使得共青團工作開展的更加高效、高質。
回顧原來的共青團,在高校中組織開展活動采取的是由上往下的步驟。要增強共青團的凝聚力和個人完成使命的榮譽感就應該讓共青團員從這種單一的組織方式中走出來。他們應參與到團干部,學生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學校組織中去。當今的團圓們興趣愛好廣泛、知識面廣、需求多元,單一的活動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會使得他們的歸屬感降低。學生會和學生社團是自我管理,自我創新和自我進步的組織,是學校不可或缺組成部分,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采用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出更加有實干精神的共青團員。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高校共青團采用了灌輸式教育,這保證了共青團的政治職能,但卻削弱了組織職能,這限制了共青團的發展。近年來,大學生普遍存在就業困難,經濟匱乏,心理問題等現象。這對于共青團來說十一個機遇,共青團應該發揮自己的組織優勢,積極的開展引導和服務青年團員的工作。用共青團的力量積極發揮自己的優良傳統,努力探索創新引導大學生成為積極奮進的青年。
共青團的工作具有流動性,一般動員組織方式都采用運動式,不過這顯得共青團組織不夠嚴謹。如果規范化和制度化,這無疑會使共青團的創造活力下降,影響發展。所以,共青團為了更好的發展,采用重點活動和日?;顒蛹骖櫟姆椒?,靈活的開展日常的活動。
處于這樣一個經濟多元化的社會,大學生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化。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不能再對青年團員采用灌輸式教育。這樣不僅沒有體現共青團存在的價值也喪失了其凝聚力。我們應該尊重青年學生的合理利益訴求,切合實際的從他們自身出發,用自己的優良傳統引導青年學生。
青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中華名族的興盛。青年團員肩負著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利益的責任,并且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壯大培養接班人的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青團只有不斷的總結、創新、發展完善自己的管理體系,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走在青年同志的前端。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擁戴,永遠引領大家前進。
[1]中國青年報.
[2]《團意識教育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