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龍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現狀淺析*
張云龍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法醫病理學檢驗作為法醫鑒定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尸體解剖、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涉及醫學、法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對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技術水平要求。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人才隊伍,由于受到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一直處于公安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本文旨在對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中涉及到人才因素的各方面問題予以分析、總結,并為加強隊伍建設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法醫病理;隊伍建設;基層公安
基層公安法醫在刑事案件偵辦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工作任務包括尸體檢驗、活體檢查、各類刑事案件的現場勘察及生物檢材的提取等。法醫病理檢驗是法醫鑒定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業人員應用醫學、生物學及刑事科學的理論與技術,通過尸體解剖、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手段,對暴力性死亡者的尸體進行檢驗,全面分析得出科學結論,為案件的偵查或審判提供醫學證據,解決司法實踐中的相關問題。[1]法醫病理檢驗工作的內容與性質決定了從業人員需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素養與技術水平。人才的教育培養體制、人員的招錄以及公安工作實踐需要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得法醫病理檢驗工作的人才隊伍建設一直處于薄弱環節。因此,探究其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對使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刑事偵查與審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法醫隊伍特別是基層法醫隊伍仍是公安隊伍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2]在新型執法環境下,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和工作的專業性,日常辦案過程中在從業人員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長期困擾和阻滯公安隊伍的整體發展,也影響到基層公安工作的整體效率。
(一)人才短缺,人員招錄制度不合理
除中國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等少數公安院校開設了法醫學專業外,絕大多數的法醫學本科教育都依托于醫學院校或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系,而當今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從業人員尤其是中青年人員大多來自上述地方院校,大多數均以社會招考的形式進入基層公安隊伍。《公務員法》明確規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以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用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3]當前開展基層工作的環境和條件普遍差,而與之不匹配的是現行法醫人才引入門檻設置高。與警校畢業生就業方式相比,社會招考條件要求嚴格、計劃數少、競爭壓力大,結合基層公安法醫工作繁重、環境條件較差等因素,致使很大一部分法醫學專業畢業生放棄或失去了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機會,選擇了社會司法鑒定機構等其他單位就業。但同時,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案件數量眾多,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大,招錄到急需人才的困難程度進一步提高。
(二)缺乏培訓,業務素質水平不達標
我國的法醫學本科專業教學內容基本包括醫學基礎學習、臨床醫學學習、法醫學專業課學習及赴醫院、公安實習四個部分。雖課程設置較多,但相應課程的學習時間與其他醫學專業相比較短,這就導致了畢業生通常會出現醫學基礎薄弱、臨床醫學知識匱乏、專業理論能力差的情況,加之畢業前夕學生面臨公考及就業壓力,有部分學生很難認真開展實習工作,缺乏了實踐能力培養的機會。由于很多地市尚未開展法醫病理組織學檢查工作、更沒有配套的技術設備,基層法醫病理檢驗工作大多只涉及尸體解剖與檢材提取,所處理的案件也多為暴力性死亡案件,因此,在進入基層公安隊伍后,從業人員對于臨床醫學中許多疾病與法醫病理學涉及傷病關系的諸多知識缺乏掌握與實踐訓練,導致其尸體現象和病理改變方面的知識不扎實,只會解剖操作,充當一名“解剖工”,缺乏在解剖中正確認識和發現病理改變的知識和能力。[4]同時,基層法醫病理檢驗工作的任務多、擔子重,也很難有效地開展集中培訓來提高從業人員該方面的能力。
(三)升職受限,晉升渠道途徑不寬廣
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人員雖然以專業能力從事鑒定工作,也參與專業技術等級職稱評定,但依然適用于行政級別工作制度,很多專業技術職稱較高的工作人員,卻因行政級別較低而沒有豐厚的待遇。由于專業性較強,導致人員流動性較差,但總體的行政級別職數少,很多從事法醫病理檢驗工作長達十幾年的人員,依舊還是科員待遇。同時,基層法醫長期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相應的休假、體檢和必需的福利待遇缺乏制度保障。[5]雖然近年來,我國的行政級別制度有所調整優化,部分地區專業技術職稱也有了相應的補貼,但以法醫病理檢驗工作來看,還遠遠不能達到預期水平。這種高付出與低回報之間的落差,逐漸使得很多從業人員喪失了工作的積極性,對職位晉升無望甚至出現轉崗、辭職的情況,也進一步加劇了人才引進的困難性。
(四)意識落后,職業態度精神不堅定
通過法醫病理學檢驗,得出客觀、公正的鑒定結論或意見,為案件偵查、審判提供證據,是法醫病理學工作的根本任務。這不但需要從業人員掌握精神的專業技術,也需要其樹立公平、公正的意識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更需要其能夠具備良好的政治覺悟,守紀律、顧大局、為人民服務。毫不避諱地講,基層公安隊伍中,一直存在很多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潛規則”。在諸多方面的壓力下,部分從業人員不能夠堅持自我,聽之任之,造成案件鑒定存在嚴重問題,領導干預辦案、檢驗程序違規、鑒定結論不實的情況時有發生。作為法醫病理檢驗從業人員,通過尸體解剖、組織學檢查,客觀、真實地反應檢驗情況,認真、仔細地核查鑒定結論,不僅是法醫職業工作的精神要求,更是作為一個公民良心的體現。
現如今,基層公安機關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刑事案件中犯罪類型、手段日益復雜和多樣化,導致技術崗位從業人員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只有通過有效措施改善人才隊伍現狀,才能積極應對當下日益復雜的形勢。現針對前述問題,就如何加強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的建議,供參考借鑒。
(一)調整招錄制度,加強人才引進
除原有的社會招錄外,基層公安隊伍建設應針對法醫病理學專業,采用學校定向招錄或特殊招錄的形式,加大對法醫病理專業人才的關注度,針對已開設法醫學專業的部屬及地方院校,尤其是和現有的與公安院校合作辦學的法醫學專業提前批招錄的院校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保證基層法醫病理檢驗從業人員人才輸入來源穩定。從制度層面講,這需要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的統一規劃,但基層公安機關應把握問題實質,及時地上報相關問題及合理性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基層公安機關還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設置更具專業性的崗位引進碩士及以上高學歷層次的法醫病理學人才,以期提升整體的學術素養和技術水平。同時,對于法醫人才,要善于利用并尊重其法醫專長。
(二)完善工作內容,組織培訓學習
由于部分基層公安機關法醫病理檢驗工作的內容尚不完善,缺乏必要設備或專業條件開展組織病理學檢查工作,導致很多引進的從業人員雖“專業對口”卻很難“學以致用”,隨著時間推移,在學校專業學習過程中很多理論和技巧無用武之地,專業知識被束之高閣,最終疏于實踐,荒廢了部分專業技術。因此,基層公安機關應盡可能地加大對于該方面的投入,購置必要的設備、保證相應的技術條件,全方面地開展法醫病理檢驗工作。對于原本不熟悉或已生疏于部分業務知識的從業知識組織進行專業培訓學習,可積極聘請當地醫學院的法醫教師作為兼職法醫師來進行鑒定與教育工作,亦可與機構內的法醫進行交流溝通,繼而提高法醫鑒定人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力爭鞏固專業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基層法醫病理檢驗工作。
(三)合理評估定級,拓寬晉升渠道
在考核與評估環節中,基層公安應加大對于法醫病理工作專業性的考量,針對工作的特殊性,制定更為合理的評估標準。在工資待遇和津補貼方面,根據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側重點地實行優厚政策,在留住基層法醫病理檢驗人才的同時,能夠進一步地開放多元化的晉升渠道,結合當前警銜套改制度的便利措施,對優秀的基層工作者予以提拔或獎勵,完善職業保障制度,扶持基層法醫病理工作。
(四)堅定自我信念,弘揚法醫精神
對于法醫鑒定人,首先應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其職業操守以及社會責任感,盡量避免各種徇私枉法事件的出現,同時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合理性與公正性。[6]作為法醫病理檢驗從業人員,也應當從自身出發,提高業務素養,利用手頭的案件資源優勢,完成由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升華。同時,應當堅定信念,把辦好手頭每一個案子作為最基礎的目標,進而進行階段性的案件總結,發現可探尋的規律,提升專業水平。此外,對于案件中的疑難問題,應用心鉆研,勇于發表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對于可能存在問題的病理鑒定工作,及時發現糾正,不怕困難和麻煩,敢于挑戰權威,維護司法鑒定的公平正義。
隨著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加強,法醫學鑒定在刑事偵查、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等司法活動中,重要地位愈發突出。基層公安法醫病理檢驗工作人才隊伍的現狀,有歷史性的原因,自我國本科院校開設法醫學專業以來,政府、高校及社會機構都在積極探索人才培養和任用的有效方法。雖然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法醫病理檢驗工作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和我們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法醫病理檢驗工作可以克服這些短板,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更好地為基層刑事案件偵破提供方向和證據,讓更多的人才投身于這項工作當中,運用精神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為公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趙子琴.法醫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李興鋒,鄭偉民,余榮軍.對公安刑事鑒定體制改革和法醫鑒定的思考[J].中國司法鑒定,2007(6):51-53,63.
[3]王紅健.對基層公安法醫隊伍建設的思考[J].法醫學雜志,2015(4):314,316.
[4]王世嘉.關于基層法醫病理檢驗的思考[J].法律與醫學雜志,2006(3):222-223.
[5]張惠芹,劉樹祿,孫光.我國基層法醫鑒定工作現狀分析[J].公安大學學報,2002(5):51-54.
[6]郭建軍,牛艷麟.法醫技術工作的管理分析[J].醫藥衛生管理,2016(10):129-131.
*2016年度江蘇警官學院青年教師項目“基層公安機關法醫病理鑒定制度規范化與工作標準化研究”(2016SJYZQ04)。
D919
:A
:2095-4379-(2017)26-0050-02
張云龍(1989-),男,滿族,山東德州人,碩士,江蘇警官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專職教師,助教,主要研究法醫病理學、法醫毒理學、法醫學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