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濤
湖南科技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法律文書寫作》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肖文濤
湖南科技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法律文書寫作》課程是法科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職業技能課,寫作一定的法律文書是法科學生進入司法實踐后接觸最多的活動,是法科學生法學職業素養的重要體現。但是,目前由于該課程的大學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法科學生畢業后最基本的一些法律文書都無法獨立完成,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不能實現。因此,本文從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建議,以期達到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法律文書寫作實踐能力。
法律文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一)教學內容龐雜,重點不突出
法律文書寫作課程由來已久,關于本課程的教材也有很多,進過多年的修正,教材的體系化已經很完備。大部分的教材主要內容就是介紹各個不同主體在工作過程中使用的法律文書寫作方法,但是,每個主體制作的文書多如牛毛,僅公檢法三機關法律文書的格式就有幾百種。這就導致法律文書的種類非常龐雜,幾乎涵蓋了所有部門工作過程中會使用到的法律文書。可見,大部分的教材都將不同部門主體日常工作中會使用到的法律文書介紹的一清二楚,但是沒有突出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學生根本不知道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特別注意學習的法律文書。所以,目前法律文書寫作課程的教學內容過多,重點不突出。
(二)教學方法單一,重理論輕實踐
法律文書寫作課程最開始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上課按照課本講授每一種具體法律文書的寫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項,學生記好課堂筆記,課后老師對課堂筆記進行檢查;后來,教師開始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隨著案例教學方法在法學各學科的大面積使用,案例教學法也開始在該課程教學中使用。很多教師就認為自己改變了單一教學方法,其實不然,現在的所謂的案例教學法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學法。很多老師根本沒有搞懂案例教學法的本質目的,只是講課過程中形式上增加了幾個案例而已,仍然是教師舉案例,根據案例講理論,并沒有改變教師講授為核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教學方法。美國課程理論專家泰勒說過:“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們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教了些什么。”所以,現有的法律文書寫作課程單一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法律文書寫作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只懂法律文書寫作理論,只懂得法律文書格式,并未突出實踐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制作法律文書。同時,目前的法學課程考試也有大部分是考的理論知識點,法律文書又是自己以后參加工作之后才會接觸到的事項,目前,不需要專門學習。總而言之,法律文書作為一門操作性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制作出規范的法律文書。
(三)教學課時少,課程地位低
法律文書寫作課程為2學分,32課時,本課程一般屬于職業技能必修課程,涉及到了司法實踐中全部文書,就算是選擇其中最主要的文書進行講解,也最少有30種。但是,與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等基礎課程48課時、64課時相比,本課程的課時數明顯偏少。同時,由于傳統教學思想都認為本課程無非就是教學生按照固定的格式寫法律文書而已,對教師的學術能力和教學技巧要求較低。一般情況下,高等院校都將該課程交給新進教師授課,或者沒有司法實踐經驗的教師授課,由于教學課時的不足和授課教師經驗的不足,老師在課堂上只能選擇性講授,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練習,他們是沒有辦法完成這樣一門實踐性很強,法律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教學的。最后,本課程一般是安排在大三下學期或者大四上學期,這段時間,學生正在準備司法考試、考研、找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樣一門他們認為暫且無用的課程。可見,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對該課程不夠重視。
(四)教學目標不準確,課程考核不全面
傳統觀點認為法律文書寫作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法律文書寫作能力,只要知道法律文書寫作格式就可以了,這種單一的教學目標,忽略了文書寫作能力、證據資料的分析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法律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民事起訴狀寫作,首先,學生要是掌握其該文書寫作格式;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掌握民事起訴狀格式中的每一個小的方面是怎
么得到的,懂得根據證據資料得出基本事實、對基本事實運用具體法律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自己的訴訟請求,制作民事起訴狀。傳統教材和教學都將可能使用到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直接告訴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格式將這些要素放進去就可以完成一篇起訴狀。但是,司法實踐中,不可能將會用到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全部告訴學生,學生需要自己去分析證據資料,得出基本事實,尋找適用的法律,提出訴訟請求,完成起訴狀的制作。可見,傳統的培養學生法律文書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忽略了對學生證據資料的分析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法律邏輯思維能力等能力的培養。
不準確的教學目標,使得課程的考核不全面,傳統的課程考核側重各個文書的固定格式、專用法律術語等知識點,學生對證據資料的分析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法律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則缺少必要的題目進行考核。
(一)優化教學內容,突出重點
目前,該課程講授的內容包括幾百種法律文書的寫作方法,很多簡單的格式化法律文書的講解浪費了不必要的上課時間,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沒達到。并且,教師在課程講解過程中,主要圍繞法律文書格式展開講解,幾乎沒有講解學生該如何從現有資料獲取法律文書中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這與司法實踐相背離。法律文書恰好是要接受司法實踐的檢驗,其實踐性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緊密結合法律實務的現實需要。因此,打破傳統的課程內容設計,創設新的內容體系十分必要。筆者認為,第一,應該減少格式化文書的講解,重點講解司法實踐中常用的非格式化文書。國家機關使用的文書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填寫式文書或表格式文書,技術含量不高,不需要花大篇章講解。非格式化文書沒有固定的要求,學生也沒有接觸司法實踐活動,在寫作時會不知所措,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仔細的講解;第二,突出對文書中證據資料的分析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法律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培養內容的講解。不管是格式化法律文書寫作,還是非格式化法律文書寫作,文書涉及到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都不會主動地出現,他都需要學生自己去分析。如何去分析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就是教學需要重點講解的內容。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以教師為核心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法對本課程是不適合的,畢竟,本課程是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文書寫作能力。要寫作能力提高,就需要學生進行實踐,只有全部學生都參與到該課程的學習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實踐,這個課程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方法就應該是圍繞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自己主動去實踐寫作。筆者建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該課程學習中,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如真實案例教學法、學生交叉評閱法、模擬法庭教學法、范文欣賞法、病文剖析法、實操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能夠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三)增加教學課時,提升課程地位
對于本課程,一般學校安排的32課時,是遠遠不夠的,建議本課程的教學課時至少增加到48課時;由于法律文書寫作課程涉及到法學全部學科的知識,需要教師對各學科的知識都比較精通。所以,本課程的授課老師不能再使用新進教師和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進行講解,應該由具有豐富司法實踐經驗和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進行講解;由于考研、司法考試和找工作的壓力,學生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沒有過多的精力放在本課程的學習上。所以,建議將該課程放在大三上學期講授。只有通過增加課時、更換授課學期和授課老師,才能真正的替身本課程的地位,更好的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全面化,考核形式靈活化
傳統的培養學生法律文書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明顯的過于單一,需要在其基礎上增加證據資料的分析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法律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使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全面化。概念、簡答、提供素材寫文書的學科式考核方法肯定無法對上述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進行考核,筆者建議就是通過各種法律文書寫作的方式來考核教學目標是否完成。但是,筆者建議的法律文書寫作和傳統的提供素材寫文書不同。傳統的提供素材寫文書考核方式,考核題目預先將可能涉及到的事實、證據全部羅列,學生簡單組合完成寫作;筆者主張的法律文書寫作,是以教師精心收集選定的親身辦理的真實案件涉及的全部材料提供給學生,教師不進行任何過多的介紹,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完成要求的法律文書。這樣的考核方式,可以對上述的全部教學目標進行考核。學生在文書的寫作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的就是通過法律邏輯思維的運用確定案件的事實;其次,需要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自己認定的事實;再次,根據事實尋找合理的法律依據支持自己的觀點;最后,根據文書的格式要求完成文書的寫作。在這樣的一個法律文書寫作過程中,對以上教學目標涉及的全部內容都可以進行考核。
[1]王春麗.法律文書教學模式改革[J].教學評論,2015(2).
[2]肖潤娉.法學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D].首都師范大學,2014:7-8.
[3]高松元.模擬法庭的實踐功能在課程教學中的運用——以法律文書寫作課程設計為例[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6).
*《法律文書寫作》參與式教學改革與實踐(課題項目編號:XKYJ2016032)。
G642.4;D926.13
:A
:2095-4379-(2017)26-0058-02
肖文濤(1987-),男,漢族,研究生,湖南科技學院法律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