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鶯
福建順濟律師事務所,福建 泉州 362000
公司章程設立中保護中小股東權益初研
戴海鶯
福建順濟律師事務所,福建 泉州 362000
本文列舉了大股東侵犯中小股東的常見手段,指出公司章程設立是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有效平臺,并提出公司章程設立中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七種方法。
中小股東;章程;權益保護
市場經濟中,公司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存在同舟共濟緊密協作關系,但亦存在沖突博弈關系,大股東往往利用自己“優勢地位”來侵害小股東合法利益,有限責任公司中小股東權益受損的情況比股份公司、上市公司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隨著中小股東法律意識及維權意識的提高,關于中小股東權益如何保護的問題也成為日益凸顯的重要課題。本文就公司章程設立中如何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作初步研究。
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十分常見,表現的形式也是各種各樣。通常看到的表現方式有下列四種:
(一)非法轉移財產,隱蔽地分配盈余
公司可能通過表面合法的合同將公司財產轉移,而這種合同掩蓋下的財產轉移將會按照一些絕對控股股東的意志進行,并由大股東指定的主體得到特殊利益。比如通過授權許可合同,將公司某一有價值的權利以極低的代價(甚至實質無償)的方式讓渡給大股東指定之主體,從而達到非法轉移財產的目的;比如用公司的資金為大股東提供優惠貸款,或高價租用其財產。
(二)設定大大低于或大大高于市場價值的成本
如,不合理地向一些高管或大股東指定的人員支付高額工資和特殊福利;購買高檔轎車;裝修豪華辦公場所等。
(三)通過所獲取的信息取得特別收益
大股東在經營活動中可以直接接觸到內幕信息,并且可以暗中利用所獲取的內幕信息進行排他性交易,損害中小股東利益。
(四)隨意的修改公司章程及任免公司任職結構,達到進一步實際控制的目的
依照公司法,達到一定比例的多數票就可以對公司的章程進行修改,或者改變公司的人事任免,安排任免任職人員直接操控公司。
《公司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需股東共同制訂公司章程。珍惜公司設立之初簽訂公司章程所遵循的“多方一致”原則,通過公司章程這一有效平臺進行事前設防。
相對于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明確規定“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即最初章程的設立需要全體股東簽字通過,章程是股東們通過相互商討及相互權衡選擇的結果,可以體現各股東進行博弈后利益最大化的安排。公司章程作為公司的最高憲法,中小股東應對其加以了解并對其訂立加以重視,用足公司設立之初的“多方一致”的原則。公司章程作為公司的自治法,其在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其訂立、修改、在內容的確定上,股東均具有充分的自由。鑒于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征,其章程的內容比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只要股東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即對所有股東及公司的高管人員發生效力,公司法作為示范性合同文本,只要非強制性規定,有限公司章程均可修改而無所忌。基于此,中小股東在訂立公司章程時,應充分利用此機會,與大股東進行協商,盡可能爭取對自已有利的權利。雖然,章程的制訂和通過,是各方妥協的結果,與股權比例有直接關系,但中小股東必須明確的是,哪些事項如果不進行事先約定或限制,可能帶來的后果,以決定自已是否成為該公司股東。
(一)提高中小股東參與機會
對于股東大會召集、請求、主持等方面權利的提出,按照我國公司法需要超過10%股權比例方可行使,這個10%的起點,使得很大一部份有限公司中小股東在事實上無法主動行使參與權,因此低于10%持股比例的股東,在章程設立的時候完全可以在章程里約定針對一些事項在低于10%持股比例的股東同樣可以提出召集、請求召開股東大會等。因此,可以通過章程約定方式調整臨時股東會召集請求權規定的持股比例,適當降低股東在股東大會召集、請求、主持等方面權利的提出時所要求的持股比例,從而提高中小股東的參與機會。
(二)建立強制分紅制度
對于中小股東而言,由于不具有對公司的控制權,因此其最大的權益體現在能否獲得公司的穩定回報。如果公司有利潤而不分配,就會致使中小股東的預期權益無法實現。因此,應當章程約定強制分紅條款,例如:公司利潤分配注重對股東合理的投資回報,利潤分配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在公司當年實現盈利時,公司董事會應根據公司的具體經營情況和市場環境,制定利潤分配預案報股東會批準。原則上公司每年分配的利潤不低于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20%;并且約定一定會計年度內最低利潤分配比例。
(三)適當限制大股東或控股股東的表決權
《公司法》第十六條雖然在公司向第三方主體進行投資或者為第三方提供擔保的事項上,對股東表決權進行了必要限制,但還有眾多其它存在利害沖突的事項無法通過法律的方式進行一一設定。對此問題,完全可以利用章程進行明確約定,包括關聯交易中,大股東表決權的限制或回避,包括母子公司之間相互表決的限制或回避等。對于應當回避而未回避給中小股東或其他利益關系人造成重大損失的關聯交易,可以約定有關當事人可以以其形式上或程序上存在瑕疵請求撤銷決議或者要求賠償。對于形式合法,但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當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
(四)從嚴限制大股東的章程修訂權
最初章程的設立需要全體股東簽字通過,章程是股東們通過相互商討及相互權衡選擇的結果,但后續章程的修改與初始章程的制定情形有很大不同。雖然《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對違反公司章程的決議,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但《公司法》同時規定,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股東會會議即可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決議,這就使得公司法二十二條的規定被架空。因為如果作為依據的章程可以被控股股東按照其意志隨意進行修改的話,那么小股東想依據章程進行撤銷的渠道在事實上也就無法通行,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在設定初始章程時,應當對大股東的章程修訂權進行必要限制。
(五)明確中小股東獲取公司信息范圍
股東的知情權是行使其他權利的前提條件,因此讓中小股東了解公司運作必須賦予其知情權。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三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和復印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但是財務報告畢竟不是原始憑據,僅僅通過查閱對外的會計報告并無法直接對公司是否存在侵害中小股東行為作出判斷,對于中小股東而言,可接觸的原始資料越多就越能更充分的看到公司真實信息。因此可考慮在章程中約定,凡是能夠反映公司財務與經營管理現狀的會計帳簿以及制作會計(含會計原始憑證、傳票、合同書、納稅申報表、電文等),包括公司高層的會議記錄等均屬于查閱范圍,使得公司運營狀況受到中小股東的監督。
(六)明確公司解散的請求權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公司發生嚴重困難,繼續經營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時,持有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要以要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為了提高可操作性,在章程中要明確應當如何認定達到該條款條件,如連續多少年連續虧損達多少可認定為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經協商不能解決即可認定通過其它途徑不能解決等。
(七)明確異議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方式
根據《公司法》第七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1]當股東大會被少數控股股東所操縱而中小股東認為影響自身的利益而又無法表達自己的意志時,中小股東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從而退出在公司的投資,保全自己的利益。作為中小股東可考慮擴大異議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范圍,對持股中出現的想要退股的情形進行事先的約定,約定出現大股東嚴重損害小股東利益、出現公司僵局或小股東無法實現參股目的的、出現長期不分紅的、發現擅自對外借款融資等情形,大股東必須在規定期限內以事先約定的價格(或經約定的評估機構所評估的價格)購買小股東股權;對股權轉讓價格的認定方式事先進行設定,包括事先對評估機構乃至評估方法作出安排,包括或者對一些公司的資產價格評估方式進行事前的約定等,使得回購權在行使時具備更高的現實可操作性。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3年12月28日發布的現行最新公司法.
D922.291.91;D926.21
:A
:2095-4379-(2017)26-0163-02
戴海鶯(1979-),女,漢族,福建泉州人,法律碩士,福建順濟律師事務所,律師,合伙人,副主任,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