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桐桐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70
特殊的普通合伙責任制度分析
李桐桐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70
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于我國2007年實施的《合伙企業法》中得到立法的確認。而特殊的普通合伙的立法目的主要是緩和業服務機構規模的不斷擴大與無限連帶責任之間的矛盾,保護無過錯合伙人利益。相對普通合伙來說,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責任的承擔上。本文從《合伙企業法》第57條和第58條理解分析入手,分析其規定的不合理之處,以期對我國特殊的普通合伙責任制度提出相關完善建議。
合伙企業法;特殊的普通合伙;執業活動
第57條第一款規定:“一個合伙人或者數個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伙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由此可見,特殊的普通合伙責任承擔上存在對外承擔有限責任的情況。而“執業活動”和“故意或重大過失”兩點對有限責任情況起著決定性作用,對此需準確把握。
(一)關于“執業活動”的理解與掌握
1.對執業行為的界定
從新華字典和百度百科均可查到“執業”一詞,其釋義為(律師、醫生、會計和某些中介服務機構的人員等)進行業務活動。而《合伙企業法》僅在第68列舉了有限合伙人不視為執行合伙事務行為的八種情形:(1)參與決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2)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建議;(3)參與選擇承辦有限合伙企業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4)獲取經審計的有限合伙企業財務會計報告;(5)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查閱有限合伙企業財務會計賬簿等財務資料;(6)在有限合伙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向有責任的合伙人主張權利或者提起訴訟;(7)執行事務合伙人怠于行使權利時,督促其行使權利或者為了本企業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8)依法為本企業提供擔保。
因此可以總結,執業行為應指合伙人依相關協議為委托人提供服務并獲取報酬實行的合伙事務。比如會計師依委托人請求實行相關審計義務,律師依委托人請求辦理法律業務等。顯然,非執業行為指合伙人為合伙企業本身實施的相關行為。如合伙人為合伙企業租賃經營場所而簽訂租賃合同、為合伙企業融資而簽訂借款、貸款合同等。
2.執業行為是否包含監管行為
執業行為與監督行為是兩個相互區分的概念,但二者往往又有一定的重合。如雇主對雇員有監管義務,雇主對雇員的行為擔責。與此類似,筆者認為具有監管義務的合伙人的監管行為恰恰是包含在其執業行為中的。監管義務人應當與受其監管的人承擔一種連帶責任,如合伙中的專業委員會的監管機關及負有監管職責的合伙負責人對合伙人、合伙人作為雇主對其雇員。
(二)關于“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理解
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實質是一種主觀的心理狀態。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行為可能或確定發生某種后果而仍希望或放任結果的發生。民法上過失分為一般過失和重大過失,二者區別主要在于違反的注意義務不同。對于重大過失,很難找出有法律效力的定義。一般所接受的定義是過失程度較大的,一般人都能預見,作為有相應工作能力的人員卻沒預見或者預見但輕信不會發生而造成事故或損失的一種主觀心態。
第58條闡述為:“合伙人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以合伙企業財產對外承擔責任后,該合伙人應當按照合伙協議的約定對給合伙企業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此規定顯然對無過錯合伙人和債權人的保護都是不足的。
(一)對無過錯合伙人的保護的不足
首先,此條文表明合伙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在執業活動中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必須由合伙企業對外承擔責任,之后此合伙人按照合伙企業內部約定賠償企業損失。也就是說,在合伙企業本身負擔的起執業活動中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合伙人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時候,全體合伙人都要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承擔相應份額的有限責任。此時,只體現無過錯合伙人同有過錯合伙人一起承擔責任并沒體現對有過錯合伙人的責任追究。在合伙企業本身負擔不起執業活動中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合伙人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時候,無過錯合伙人才承擔有限責任。
其次,根據各合伙人在合伙企業財產份額不同,承擔責任大小也會不同。在合伙企業能負擔對外債務時,無過錯合伙人在合伙企業財產份額與承擔責任大小是成正比的。無過錯合伙人在合伙企業財產份額越大承擔責任越大,而有過錯合伙人在合伙企業財產份額越小承擔責任越輕,這顯然是不符合公平原則的。
(二)對債權人保護的不足
《合伙企業法》對無過錯合伙人承擔有限責任情況的規定,可以督促合伙人在執行合伙業務時候提高注意義務,使得合伙企業利益更好的得到維護。但揣摩此規定,我們可以發現對債權人的保護卻是不足的。
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無故意或重大過失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合伙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債權人僅可請求合伙企業承擔有限的責任之后請求有過錯合伙人以個人財產承擔責任。顯然,這會造成有過錯合伙人在過錯越大時債權人債權得到的保護卻越小的結果,這明顯是不合理的。
(一)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
更深層次的借鑒美國的有限合伙責任制度,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對“執業行為”、“故意與重大過失”的認定、界定等模糊的地方做一定的說明。
(二)限定清償債務的順序及比例
為了填補無過錯合伙人保護不足的問題,合伙企業可以約定對一定比例債務現行清償,剩下的債務由有過錯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中財產份額及個人財產承擔無限責任。至于“一定比例”的合理確定,筆者認為各合伙企業可以根據合伙的具體情況而協議確定。
(三)舉證責任倒置
特殊的普通合伙適用于以專業知識和技能人員為客戶服務的人員,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專業教育和培訓才能獲得,如法律、會計知識和技能等。一般的客戶作為債權人并非具備這種專業知識和技能,如果此時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由債權人舉證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有無,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此種情況適用舉證責任倒置更合理一些。這樣有利于債權人債權的實現,也有利于債務人責任的追究。
[1]郭富青.特殊普通合伙企業:游走于無限與有限責任之間[J].當代法學,2009(1).
[2]王菁華.特殊普通合伙雙重保護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吉林工商學院報,2008(2).
[3]陳坤墻.特殊的普通合伙企業制度評析[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4).
[4]鄭英龍.論特殊的普通合伙企業的有限責任[J].國際經貿探索,2008(2).
[5]陳艷紅.我國特殊普通合伙制度的完善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
[6]肖婷,劉華鋒.論合伙企業法律人格[J].新學術,2008(3).
[7]陳康華.商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徐景和.劉淑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條文釋義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D922.291.91
:A
:2095-4379-(2017)26-0181-02
李桐桐(1992-),女,漢族,河北保定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2015級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